【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双层防水圆管涵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整体式双层防水圆管涵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圆管涵施工主要包括开挖基坑、碎石层4铺筑、浇筑底座混凝土3、安放管节1、浇筑管底两侧混凝土2、涂抹管节外壁防水材料,如图1。现有圆管涵施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圆管涵施工较多的施工步骤,特别是浇筑底座混凝土、浇筑管底两侧混凝土这两个步骤,浇筑混凝土需要相应的车辆设备进场、浇筑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协调、混凝土养护需要时间以及底座厚度较厚等,这些方面延长了圆管涵的施工时间以及造成材料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耗费人力物力成本较多的缺点;(2)底座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管节的安装,然后进行管底两侧混凝土的浇筑,由于底座混凝土、管节及管底两侧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导致混凝土之间的粘合不紧,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导致管节的松动,不利于保证圆管涵的施工质量;(3)沥青防水材料涂抹在管节壁,沥青防水材料直接与路基土接触,容易使沥青防水材料老化,导致防水效果降低造成渗水现象;(4)路基土铺筑在圆管涵的圆形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双层防水圆管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预制整体式管节:在预制厂预制整体式管节,所述整体式管节包括圆管节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连接于所述圆管节的侧壁,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圆管节的轴心线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圆管节一体浇筑成型;/nS2:管沟开挖和碎石填筑:根据设计图纸开挖管沟,然后在管沟底铺筑碎石层,并对碎石层进行整平;/nS3:安放整体式管节并进行调平:将各个整体式管节的支撑底板朝下吊装放置到碎石层上,将各个整体式管节进行调平对接,把相邻的两个整体式管节之间的连接处的缝隙和错位控制在设计要求内;/nS4:整体式管节连接处的密封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双层防水圆管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整体式管节:在预制厂预制整体式管节,所述整体式管节包括圆管节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连接于所述圆管节的侧壁,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圆管节的轴心线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圆管节一体浇筑成型;
S2:管沟开挖和碎石填筑:根据设计图纸开挖管沟,然后在管沟底铺筑碎石层,并对碎石层进行整平;
S3:安放整体式管节并进行调平:将各个整体式管节的支撑底板朝下吊装放置到碎石层上,将各个整体式管节进行调平对接,把相邻的两个整体式管节之间的连接处的缝隙和错位控制在设计要求内;
S4:整体式管节连接处的密封处理:在碎石层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整体式管节的连接处的下侧位置开挖连接沟槽,再在整个连接处的四周表面涂抹防水沥青,待沥青干结后,在连接沟槽内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包裹至支撑底板的上表面;
S5:涂抹第一沥青防水层:对整个圆管节的表面涂抹防水沥青形成第一沥青防水层;
S6:安装弧形水泥稳定碎石板:沿圆管节的轴向方向在圆管节上安装弧形水泥稳定碎石板,所述弧形水泥稳定碎石板由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预制而成,所述弧形水泥稳定碎石板的内圆弧面与所述圆管节的外圆弧面对应;
S7:涂抹第二沥青防水层:在所述弧形水泥稳定碎石板的外壁涂抹防水沥青形成第二沥青防水层;
S8:路基土回填:将路基土回填至安装好圆管涵的管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双层防水圆管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弧形水泥稳定碎石板的内壁的圆弧角度为所述圆管节的外壁的圆弧角度的一半,位于所述圆管节左右两侧的所述弧形水泥稳定碎石板合并连接后包裹住所述圆管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双层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洪,胡继生,郭飞,蒋晖,刘秀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