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壳聚糖微针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纳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菌壳聚糖微针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微针能够刺破人的皮肤角质层(刺穿上皮层和真皮层上部)将药物输送至体内,不会刺激皮肤中的神经,具有无痛和微创等特点。现已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微针,包括可溶性微针、固体微针、涂层微针、空心微针和水凝胶微针;其中,可溶性微针由水溶性聚合物组成,在刺穿皮肤后会完全溶解于体液中,不会在体内遗留微针残留物;另外,可溶性微针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载药量大等优点。因此,可溶性微针在药物经皮传输中广泛应用。然而,通过微针经皮输送药物有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研究表明,与皮下注射针头相比,细菌更容易粘附在微针上,细菌对微针的粘附比皮下注射针头大一个数量级。此外,微针在药物输送过程中会在角质层中形成微通道,从而破坏皮肤的完整性,细菌也能够通过这些微通道进入皮肤内,导致微针在医疗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制备出安全性高、同时具有抗菌功能的微针,防止细菌通过皮肤上的微通道进入体内导致细菌感染,提高微针使用的安全性,对于微针在医疗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壳聚糖微针,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壳聚糖溶于水中,真空除泡,得到壳聚糖溶液;/nS2.将步骤S1得到的壳聚糖溶液涂铺于PDMS微针模具上,填充,干燥,剥离,即得所述抗菌壳聚糖微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壳聚糖微针,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壳聚糖溶于水中,真空除泡,得到壳聚糖溶液;
S2.将步骤S1得到的壳聚糖溶液涂铺于PDMS微针模具上,填充,干燥,剥离,即得所述抗菌壳聚糖微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壳聚糖的分子量<80KD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壳聚糖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5: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涂铺的用量为0.1~0.4mL/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山,易新,王成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