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165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涉及微针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微针滚轮器材只能起到刺激皮肤的作用,无法结合药液协同使用的问题。所述滚轮的外壁上设置有微针,所述微针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微针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微针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滚轮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上安装有注液口盖,所述滚轮的内部设置有药液腔,所述滚轮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滚轮通过转动轴与滚轮手柄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手柄的外壁上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且防滑纹与握持部为一体结构。

A micro needle roller for skin stim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
本技术涉及微针
,具体为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
技术介绍
微针是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刺激皮肤,在很短时间内微针可以做出超过二十万个微细管道,据《斯·诺美OK_走在医学美容最前沿》资料显示:微针美容能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配以祛皱、美白、修复、祛疤痕等特效产品,从而达到减淡皱纹、治疗疤痕及妊娠纹、肌肤美白、减淡色斑、改善眼部皱纹、黑眼圈、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等理想效果,其效果可媲美激光及填充式的整形手术。微针不仅”微创伤”愈合迅速,且不留疤痕,换言之,直接将细胞生长肽基因活性成分及多重营养元素,经由非常细小的针孔予不同深度的肌肤细胞快速渗透。这些细小的微创并不会造成皮肤过大的伤口与负担,在修复时期,还能够活化细胞,促进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增生,藉以填补凹洞、淡化痘疤色素。但是,现有微针滚轮器材只能起到刺激皮肤的作用,无法结合药液协同使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微针滚轮器材只能起到刺激皮肤的作用,无法结合药液协同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的外壁上设置有微针,所述微针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微针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微针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滚轮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上安装有注液口盖,所述滚轮的内部设置有药液腔,所述滚轮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滚轮通过转动轴与滚轮手柄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手柄的外壁上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且防滑纹与握持部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微针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微针呈点阵状分布在滚轮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注液口盖与滚轮一侧的注液口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微针的直径在0.07mm至0.3mm之间。优选的,所述微针的一端与滚轮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微针为三角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防滑纹采用烫印的方式设置在握持部的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滚轮内部设置药液腔,微针在刺激皮肤的同时,能够通过一端的进液口将药液腔内的活性液引入其内部,并通过另一端的出液口将活性液注射到皮下的真皮层中,让皮肤细胞直接吸收皮肤需要的基因活性成分,使吸收效果接近百分之百,彻底改善肤质。2、通过设置防滑纹,防滑纹能够大滚轮手柄与手掌的摩擦力,不需要担心操作时手柄滑脱,提高器材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滚轮;2、微针;201、空腔;202、进液口;203、出液口;3、注液口;4、注液口盖;5、滚轮手柄;6、转动轴;7、握持部;8、防滑纹;9、药液腔;10、转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包括滚轮1,滚轮1的外壁上设置有微针2,微针2会在皮肤上建立大量的皮肤微细管道,以达到刺激皮肤自愈能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保持皮肤弹性和姣美的效果,微针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02,药液腔9内的活性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02进入到微针2内,微针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203,微针2能够通过出液口203将活性液注入皮下的真皮层中,让皮肤细胞直接吸收皮肤需要的基因活性成分,微针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201,滚轮1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3,通过注液口3能够往滚轮1内部注入活性液,注液口3上安装有注液口盖4,滚轮1的内部设置有药液腔9,滚轮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孔10,转轴孔10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6,滚轮1通过转动轴6与滚轮手柄5转动连接,滚轮手柄5的外壁上设置有握持部7,握持部7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8,且防滑纹8与握持部7为一体结构,防滑纹8能够大滚轮手柄5与手掌的摩擦力,不需要担心操作时手柄滑脱,提高器材使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微针2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微针2呈点阵状分布在滚轮1的外壁上,微针2能够在皮肤上建立大量的皮肤微细管道,以达到刺激皮肤自愈能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保持皮肤弹性和姣美的效果。进一步,注液口盖4与滚轮1一侧的注液口3固定连接,注液口3能够往滚轮1内部添加活性液,并通过滚轮1外壁的微针2将活性液注射到真皮层中。进一步,微针2的直径在0.07mm至0.3mm之间,使用者可根据毛孔的大小和个人需求选择适当直径的微针2,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或保养效果。进一步,微针2的一端与滚轮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微针2为三角形结构,微针2与滚轮1固定能够防止滚动时微针2掉落在皮肤内,采用三角形结构能够降低微针2穿刺时的疼痛感。进一步,防滑纹8采用烫印的方式设置在握持部7的外壁上,防滑纹8能够在握持时增大滚轮手柄5与手掌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使滚轮1滚动的更加稳定。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使用紫外灯或酒精对微针2消毒,防止细菌感染,之后医务人员可通过注液口3往滚轮1的药液腔9内添加活性液,添加完毕后,握持住滚轮手柄5,手柄的握持部7上设置有防滑纹8,防滑纹8能够大滚轮手柄5与手掌的摩擦力,不需要担心操作时手柄滑脱,将滚轮1与患者脸部需要治疗的地方接触,并来回滚动滚轮1,滚轮1外壁上的微针2会在皮肤上建立大量的皮肤微细管道,以达到刺激皮肤自愈能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保持皮肤弹性和姣美的效果,在刺激皮肤的同时,微针2能够通过进液口202将药液腔9内的活性液引入其内部,并通过另一端的出液口203将活性液注射到皮下的真皮层中,让皮肤细胞直接吸收皮肤需要的基因活性成分,使吸收效果接近百分之百,达到彻底改善肤质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包括滚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的外壁上设置有微针(2),所述微针(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02),所述微针(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203),所述微针(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201),所述滚轮(1)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3),所述注液口(3)上安装有注液口盖(4),所述滚轮(1)的内部设置有药液腔(9),所述滚轮(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孔(10),所述转轴孔(10)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6),所述滚轮(1)通过转动轴(6)与滚轮手柄(5)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手柄(5)的外壁上设置有握持部(7),所述握持部(7)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8),且防滑纹(8)与握持部(7)为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滚轮器材,包括滚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的外壁上设置有微针(2),所述微针(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02),所述微针(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203),所述微针(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201),所述滚轮(1)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3),所述注液口(3)上安装有注液口盖(4),所述滚轮(1)的内部设置有药液腔(9),所述滚轮(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孔(10),所述转轴孔(10)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6),所述滚轮(1)通过转动轴(6)与滚轮手柄(5)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手柄(5)的外壁上设置有握持部(7),所述握持部(7)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8),且防滑纹(8)与握持部(7)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刺激用微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程张强林志强孙刚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