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针灯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40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缝针的灯芯,灯芯体有各有对接边的燃点部和吸油部,将灯芯体卷成管状并将对接边对接以成一体。用若干个在灯芯体轴向上适当间隔的槽形连接件,在燃点部和吸油部的对接边上跨置,连接件从灯芯体的外侧向内钉入,其啮合前缘在插入后向对接边弯折,并从灯芯体的内侧向外回弯,从而抓紧灯芯体的纱。另有一个沿相对对接边的轴向覆盖在燃点部和吸油部的连接件上的连接条。(*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一种空管形灯芯有关,其制造方法为形成有一个燃点部和一个吸油部的灯芯体,各部有对接边,将两对接边对接,形成一体。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与一种无缝针的灯芯有关,用极简单而廉价的方式,将燃点部及吸油部的相对对接边连成一体,利用若干槽形连接件及一个连接条,保持长期的高连接强度。有一个燃点部和一个吸油部的灯芯,或有一个燃点部和一个吸油部而又有一个伸长部的各种灯芯结构已属已知技术。一般在有一个燃点部和一个吸油部的灯芯的生产阶段的一个举例中,将有燃点部和吸油部的灯芯体,用包边针织机(拉舍尔经编机)织成一个连续的带材。用适当切割器将灯芯体切成预定的长度。将两边切缘对接使这长度的灯芯体卷成空心管,然后沿灯芯的纵向用“之”形针脚缝合,这形式的灯芯已有揭示,举例如日本技术公告第52-157535号(No.157535/1977),日本专利技术公告第51-17038号(No.17038/1966)及51-44325号(No.44325/1976)。另在相当于美国专利第4,652,235号的日本专利技术公告第61-246505号(No.246505/1986)及62-66008号(No.66008/1987)号中,提示了不需将上述对接边缘针缝的空心管灯芯制造方法。但是,在要求作上述针缝的灯芯,便有缝会复杂而费用增高的问题。而且,在灯芯不需缝合时,与需要作复杂针缝加工相比,加工阶段可很大简化,因此在加工方面成本有了改善,然而在材料方面却产生了新问题。就是为了保持相对对接边的强度,必须有“之”字形或交叉格形的大面积或大连接件的加强连接带,因此在材料方面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尤其是用连接件的类型的灯芯,连接件受燃料腐蚀,便有灯芯体相对边缘强度降低,灯芯体失去作燃芯作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无针缝的灯芯,由于连接件经过耐腐蚀处理,在相对的对接边上跨置,有一个连接条设在连接件上,在灯芯体的对接边上跨置,并在灯芯体的纵向上跨设在燃点部和吸油部上,从而在最小的尺寸上取得非常高的连接强度,并且在加工和材料方面都取得非常低的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针缝灯芯,通过将灯芯体形成一个管形制成,灯芯体有各有相对对接边的燃点部和吸油部,将相对的对接边互相对接,形成一体,特征在于灯芯有若干槽形的互相独立的连接件,跨置在该燃点部和该吸油部的相对对接边上,连接件在该灯芯体轴向上的适当距离,从该灯芯体的外部向内部钉入,有一个啮合边缘形成,将该连接件的该插入的前端,向着该对边弯折,并从该灯芯体的内部向外弯曲,拉紧该灯芯的纱,有一个连接条设在连接件上,连接条的尺寸足以覆盖该相对对接边的周围,沿该相对对接边的纵向,跨置在该燃点部和吸油部的范围上。对本专利技术将参照附图作进一步叙述,仅为以非制约性举例作说明而已,附图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前视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理想实施方案灯芯主要部分,即连接件的右半部;图2为一前视图,显示燃点部,吸油部及连接条的交叉连接部,其中左半部为剖视状况;图3为显示图2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为显示相对对接边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灯芯的透视图。灯芯标号为1。灯芯1有燃点部2及吸油部3。燃点部2用耐热纤维纱线制造,诸如玻璃纤维之类。吸油部用可吸油的纤维纱线制造,诸如短纤维之类。用包边针织机(拉舍尔经编机)将燃点部2及吸油部3按已知方式同时编织。在燃点部2及吸油部3之间的交叉连接部4中,将纤维2b及3a的倒回的端部互相交织成梳形。这交叉连接部4用束缚纱5连接成一体。这形状的灯芯体用包边针织机自动地编织。将这样制成的灯芯体切成预定要求的长度。就是在与其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切断。将切成某种长度的灯芯体卷成空心管。将卷成管状的灯芯体的燃点部2及吸油部3的纵向端部边缘对接。在整个外周上加设一个外加条7,在相对的对接边6,和燃点部2及吸油部3的交叉连接部4上跨置。从外加条的上方和交叉连接部4上,钉入若干槽形连接件,连接件分别钉入,在外加条7的纵向上保持适当的间距。连接件8用传统的耐蚀处理方法进行耐腐蚀处理。可采用的耐腐蚀剂举例如耐腐蚀颜料,如铬酸锌,氰氨化铅等之类。连接件8的两端有腿部9及9,分别钉在对接边6上。这两腿9及9从灯芯体外向里钉。腿9及9的前缘又从灯芯体内转向外侧,从而通过啮合前缘10及10抓紧相应的纱2a及2a(见图4)。当然在吸油部3侧也有相同的结构。于是,由于连接件8各自独立,其间距及位置可根据连接强度任意选择。并且,由于连接件8沿对接边6设置,连接线为直线形式,因此很容易用自动化机械,将对接边6上的连接件8作自动化连接。将一个椭圆形连接条11,从连接件8的上方,沿对接边6的纵向设置,并覆盖在燃点部2和吸油部3的范围上。例如,可用合成树脂,或进行过加强处理的纸张,或类似材料等作为连接条11。连接条11的宽度,仅需围绕对接边6覆盖,因为用连接件8将相对对接6牢固结合,对接边不会互相分离,并且由于从上面加连接条11,便可使连接件8的连接更加紧密。因此,对接边6用三重的连接措施连接并形成一体,即外加条7,连接件8及连接条11。因此,对接边在垂直、水平、倾斜三个方向上增加强度,其间没有不必要的间隙。如上所述,纱由相应连接件8的啮合前缘10及10拉紧,连接件跨置在卷成空心管灯芯的对接边6上,在对接边6上保持纵向上的适当距离,从灯芯体的外侧将连接件8的腿部9及9向里插入,然后其啮合前缘从灯芯体的内侧向外侧回弯。然后在连接件8的上方,将连接条11放到连接件8上,在燃点部2及吸油部3的范围上,跨置在对接边6上。于是可用非常简单的操作制成灯芯。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灯芯有若干槽形连接件,跨置在灯芯体的该燃点部和该吸油部的该对接边上,保持连接件在灯芯体轴向上的适当相对间距,并从灯芯体的外侧钉入内侧,将连接件前端部在插入后向对接边弯折,并从灯芯体的内侧弯向外侧,从而抓紧灯芯体的纱,一个连接条设在连接件上,尺寸为围绕该对接边覆盖,在燃点部和吸油部的范围中沿对接边的纵向跨置。因此,由于不似要求针缝加工的灯芯,不需要复杂的加工作业,与用针缝加工比较,加工费用大为降低。并且,由于连接件分别制成,使用的数目和位置,可根据对接边的连接强度自由选择,所以非常经济。尤其假如将连接件的数目增多,在燃点部和吸油部的对接边上紧密布置,由于连接强度增加,理想用于要求提高连接强度的大尺寸灯芯。并且,因为在连接件上进行了耐腐蚀处理,没有燃料腐蚀的顾虑,因此可实现长时期的非常坚实的连接,而不丧失连接件的功能。并且,由于连接件本身的形状和结构非常简单,连接条的大小仅足以围绕灯芯体的对接边覆盖,故不要求“之”形或交叉格形的大面积连接部分的加强连接条。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材料方面可望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因此,由于本专利技术包括跨置在灯芯体的对接边上,上面进行过耐腐蚀处理的连接件,和从上方放到连接件上,围绕灯芯体的对接边覆盖,沿对接边的纵向在燃点部及吸油部的范围上跨置的连接条,虽然连接结构非常简单,但对接边的连接强度增高,可以充分满足将灯芯上下捻动时需要的机械强度。权利要求1.一种通过将灯芯体形成管状而制成的无缝针的灯芯,其中有一个燃点部和一个吸油部,各有对接边,对接成为一体,其特征为灯芯有若干槽形连接件,互相分离,用于在该燃点部和该吸油部的该对接边上跨置,在该灯芯体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将灯芯体形成管状而制成的无缝针的灯芯,其中有一个燃点部和一个吸油部,各有对接边,对接成为一体,其特征为灯芯有若干槽形连接件,互相分离,用于在该燃点部和该吸油部的该对接边上跨置,在该灯芯体轴向上保持有适当的间距,并从该灯芯体的外侧向内侧钉入;其啮合前缘将该连接件的插入的前端部,向该对接边弯折,并从灯芯体内向外弯折,将该灯芯体的纱抓紧;有一个连接条设在所述的连接件上,尺寸足以围绕对接边覆盖,沿该相对对接边的轴向加在该燃点部及该吸油部范围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伊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有限会社喜立产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