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09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翼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包括旋翼机主体,旋翼机主体包括旋翼片,旋翼机主体远离旋翼片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旋翼机主体的第一底板,第一底板远离旋翼机主体的一侧相对转动设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内设有带动第一底板转动的动力机构,第二底板远离第一底板的一侧设有正三轮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正三轮行走机构的旋翼机在路况较平整的路面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差的特点。

A kind of gyroplan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ransfer maneu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
本技术涉及旋翼机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
技术介绍
旋翼机,是指用无动力驱动的旋翼提供升力、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由推进装置提供推力前进,推进装置有螺旋桨和喷气两种。前进时气流吹动旋翼而产生升力,它不能垂直起飞或悬停,常在起飞时还要给旋翼一个初始动力,使旋翼的升力增加,借助于旋翼可做近似垂直的降落,旋翼使结构变得复杂,速度提高受到限制。现有的旋翼机设计为正三轮行走机构(旋翼机主体底侧的前端设有一个单独的轮子,旋翼机底侧的后端设有两个共线的轮子),在进行旋翼机转场时,正三轮行走机构转动,带动旋翼机主体移动,在上述过程中,在路况较复杂的路面行驶时,正三轮具有便于转向、易躲避障碍物(沟壑、小型障碍物)的优点,但是在路况较平整的路面行驶时,旋翼机移动速度较快时,正三轮行走机构具有稳定差的特点,因此我们急需设计一种便于转场的旋翼机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解决了现有正三轮行走机构的旋翼机在路况较平整的路面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差的特点。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包括旋翼机主体,旋翼机主体包括旋翼片,旋翼机主体远离旋翼片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旋翼机主体的第一底板,第一底板远离旋翼机主体的一侧相对转动设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内设有带动第一底板转动的动力机构,第二底板远离第一底板的一侧设有正三轮行走机构。本技术的原理及效果:旋翼机进行转场方式一,当旋翼机在路况较复杂的路面行驶时,正三轮行走机构带动第二底板移动时,第二底板带动第一底板移动,第一底板带动旋翼机主体转动,在上述移动过程中,旋翼机主体的移动方式为正三轮移动方式,正三轮移动具有便于导向、易躲避障碍物(沟壑、小型障碍物)的优点,旋翼机进行转场方式二,当旋翼机在路况较平整的路面行驶时,接通动力机构的电源,动力机构带动第一底板在第二底板上侧转动,使旋翼机主体的前后侧对调时,断开动力机构电源,此时正三轮行走机构转变为倒三轮行走机构,倒三轮行走机构带动第二底板移动时,第二底板带动第一底板移动,第一底板带动旋翼机主体转动,在上述过程中,将旋翼机主体的移动方式转变为倒三轮移动机构,旋翼机主体在进行高速移动时,旋翼机主体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旋翼机主体包括机身,还包括机身内设置的发动机、电池,机身上侧设有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旋翼片,机身尾侧设有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螺旋桨,机身尾侧设有平尾。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正三轮行走机构包括两个普通轮、一个电动轮,且两个普通轮设置在机身移动方向的同侧,电动轮与机身内部的电池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底板下侧的中部连接有环形卡台的一端,环形卡台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卡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底板下侧的中部连接有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底板内部,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底板内转轴端末的第一齿轮,还包括第二底板内与电池连接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油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底板下侧的中部设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由多个半球形槽组成,第二底板上设有与半球形槽相对升降槽,升降槽内设有与其升降配合卡接的半球形卡块,半球形卡块与半球形槽相接,半球形卡块远离半球形槽的一侧与升降槽底侧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正三轮行走机构的旋翼机在路况较平整的路面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差的特点。(2)本技术通过旋翼机主体包括机身,还包括机身内设置的发动机、电池,机身上侧设有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旋翼片,机身尾侧设有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螺旋桨,机身尾侧设有平尾。机身内部设有与发动机连通的油箱,油箱向发动机供油,发动机运转,发动机带动螺旋桨、尾桨转动,达到本技术起飞的目的。(3)本技术通过正三轮行走机构包括两个普通轮、一个电动轮,且两个普通轮设置在机身移动方向的同侧,电动轮与机身内部的电池连接。电动轮的设计,在接通电池和电动轮的电源时,正三轮行走机构的电动轮能主动提供动力,带动旋翼机主体移动,无需提供额外的动力。(4)本技术通过第一底板下侧的中部连接有环形卡台的一端,环形卡台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卡接。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通过环形卡台卡接,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相对转动在同一个平面内,避免了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相对移动时,影响本技术的稳定性。(5)本技术通过第一底板下侧的中部连接有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底板内部,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底板内转轴端末的第一齿轮,还包括第二底板内与电池连接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油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转轴与第二底板通过轴承连接,电池向电机供电,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底板转动,达到旋翼机主体前后侧的对调,此过程中,具有自动化能力强的优点。(6)本技术通过第一底板下侧的中部设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由多个半球形槽组成,第二底板上设有与半球形槽相对升降槽,升降槽内设有与其升降配合卡接的半球形卡块,半球形卡块与半球形槽相接,半球形卡块远离半球形槽的一侧与升降槽底侧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连接。半圆形槽的数量为偶数个,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相对转动时,第一底板挤压半球形卡块,使第一半球形卡块压缩进升降槽内,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初始半球形槽对侧的半球形槽),弹簧推动半球形卡块移动,使半球形卡块落入半球形槽内,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对转动的一定扭矩力内,半球形卡块阻止了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相对转动,达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相对位置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对接的局部剖示意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图1中第一底板的仰视图;图5是图1中旋翼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为:1-机身、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电动轮、5-普通轮、6-电池、7-平尾、8-发动机、9-螺旋桨、10-旋翼片、11-环形限位槽、12-环形卡台、13-半球形槽、14-转轴、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电机、18-半球形卡块、19-弹簧、20-升降槽、21-旋翼机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包括旋翼机主体21,旋翼机主体21包括旋翼片10,旋翼机主体21远离旋翼片10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旋翼机主体21的第一底板2,第一底板2远离旋翼机主体21的一侧相对转动设有第二底板3,第二底板3内设有带动第一底板2转动的动力机构,第二底板3远离第一底板2的一侧设有正三轮行走机构。本技术的原理及效果:旋翼机进行转场方式一,当旋翼机在路况较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包括旋翼机主体(21),所述旋翼机主体(21)包括旋翼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机主体(21)远离旋翼片(10)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旋翼机主体(21)的第一底板(2),所述第一底板(2)远离旋翼机主体(21)的一侧相对转动设有第二底板(3),所述第二底板(3)内设有带动第一底板(2)转动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底板(3)远离第一底板(2)的一侧设有正三轮行走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包括旋翼机主体(21),所述旋翼机主体(21)包括旋翼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机主体(21)远离旋翼片(10)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旋翼机主体(21)的第一底板(2),所述第一底板(2)远离旋翼机主体(21)的一侧相对转动设有第二底板(3),所述第二底板(3)内设有带动第一底板(2)转动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底板(3)远离第一底板(2)的一侧设有正三轮行走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机主体(21)包括机身(1),还包括机身(1)内设置的发动机(8)、电池(6),所述机身(1)上侧设有与发动机(8)传动连接的旋翼片(10),所述机身(1)尾侧设有与发动机(8)传动连接的螺旋桨(9),所述机身(1)尾侧设有平尾(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场机动的旋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三轮行走机构包括两个普通轮(5)、一个电动轮(4),且两个普通轮(5)设置在机身(1)移动方向的同侧,所述电动轮(4)与机身(1)内部的电池(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亮申守健李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