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花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1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天花吊顶结构,其包括吊顶槽体、安装在吊顶槽体上的主轴,以及依次安装在主轴上的若干装饰条,在主轴上沿轴向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在装饰条的上部开设有固定孔,在固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在固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中嵌设有滑动的安装座,安装座露出凹槽的端部设有第一固定座,在凹槽中设有弹性件,固定孔在远离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分别位于滑块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天花吊顶结构,能减少装饰条在移动时发生掉落的可能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使装饰条在主轴上的移动变得更加方便。

A cei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花吊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吊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天花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集成吊顶广泛运用于室内装饰,包括龙骨、与龙骨连接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在龙骨上的装饰面板,连接件为杆件,其一端与天花板固接,另一端与龙骨固定连接,使得龙骨呈平行悬置在天花板下方,方形的装饰面板通过其边缘的卡接件规则地卡扣在龙骨下方,当需要安装电器时,将电器安装在龙骨上。现有公开号为CN203373894U的一种装饰条位置可调的集成吊顶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的装饰条,所述集成吊顶结构还包括若干与装饰条垂直且水平分布的主轴以及等距活动安装在主轴上的连接件,所述装饰条上边缘设有与所述主轴匹配的槽条,所述主轴嵌置在所述槽条中,并通过一夹持结构固定,所述主轴通过所述连接件活动安装在预设工位上,所述装饰条通过调节其与所述主轴的连接位置实现疏密分布,通过调整连接件与主轴间的连接位置实现高低可调。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吊顶结构在调节装饰条之间的间距时,需要先拧松夹持件两端的螺钉,然后沿主轴移动装饰条至相应位置后再拧紧螺钉。但是这种拧螺钉的操作较为繁琐,且在拧松螺钉时,易造成装饰条不慎掉落的情况,不利于安全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花吊顶结构,能减少装饰条在移动时发生掉落的可能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使装饰条在主轴上的移动变得更加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天花吊顶结构,包括吊顶槽体、安装在吊顶槽体上的主轴,以及依次安装在主轴上的若干装饰条,在主轴上沿轴向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在装饰条的上部开设有固定孔,在固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在固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中嵌设有滑动的安装座,安装座露出凹槽的端部设有抵接于主轴外周面的第一固定座,在凹槽中设有两端分别抵接在凹槽底部与安装座上的弹性件,固定孔在远离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用于配合第一固定座实现装饰条与主轴相对固定的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分别位于滑块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在主轴与装饰条上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与滑块,对装饰条形成周向定位,减少装饰条相对于主轴转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安装在装饰条上的电器的稳定性。在凹槽中设置安装座与弹性件,并在安装座上设置第一固定座,使得第一固定座可以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配合第二固定座对主轴进行夹紧,从而实现对装饰条的轴向定位。同时,弹性件也可以对安装在装饰条上的电器进行减震缓冲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当需要移动装饰条时,只需将安装座压入凹槽,此时第一固定座离开主轴外周面,然后推动装饰条沿第一滑槽滑动至相应位置再松开安装座即可,这种设置减少了反复拧动螺钉的麻烦,使装饰条在主轴上的移动变得更加方便。由于主轴始终穿过凹槽,故有利于减少装饰条在移动时发生掉落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固定座在背向主轴的一侧固定有手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安装人员提供一个施力点,便于安装人员推动第一固定座远离第二固定座,从而将装饰条快速安装到主轴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手把上设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少安装人员手打滑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装饰条的安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固定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手把远离第一固定座的一侧从第二滑槽穿出固定孔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固定座在装饰条上的滑移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同时这种设置有利于减少第一固定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相对旋转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凹槽的槽口处设有限位块,安装座留在凹槽内的一侧延伸有通过滑移与限位块相抵的抵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在凹槽槽口与安装座上设置限位块与抵接部,可以对安装座在凹槽中的滑移过程进行限位保护,使安装座在凹槽中移动得更加平稳可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限位块与抵接部上均覆盖有耐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强限位块与抵接部的抗磨性能,延长限位块与抵接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条的下部设有加强部,在加强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足够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轻装饰条的自重,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由于装饰条的重量减轻,其安装效率也得以提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主轴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拧块,吊顶槽体的两侧壁朝吊顶槽体内部对称弯折有用于承放两个拧块的固定勾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主轴固定于吊顶槽体上时,只需拧动拧块,使两个拧块作相对分开动作,直至抵压在吊顶槽体的内侧壁上。固定勾边的设置有利于减少主轴脱出吊顶槽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分别在主轴与装饰条上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与滑块,对装饰条形成周向定位,减少装饰条相对于主轴转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安装在装饰条上的电器的稳定性。在凹槽中设置安装座与弹性件,并在安装座上设置第一固定座,使得第一固定座可以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配合第二固定座对主轴进行夹紧,从而实现对装饰条的轴向定位。同时,弹性件也可以对安装在装饰条上的电器进行减震缓冲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当需要移动装饰条时,由于主轴始终穿过凹槽,故有利于减少装饰条在移动时发生掉落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2.通过在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手把,为安装人员提供一个施力点,便于安装人员推动第一固定座远离第二固定座,从而将装饰条快速安装到主轴上。3.通过分别在凹槽槽口与安装座上设置限位块与抵接部,可以对安装座在凹槽中的滑移过程进行限位保护,使安装座在凹槽中移动得更加平稳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天花吊顶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天花吊顶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装饰条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龙骨;11、吊顶槽体;111、固定勾边;2、主轴;21、第一滑槽;22、拧块;3、装饰条;31、凸台;32、固定孔;321、凹槽;322、第二滑槽;323、限位块;324、弹簧;325、滑块;33、加强部;331、通孔;332、第二固定座;4、安装座;41、第一固定座;411、手把;42、抵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天花吊顶结构,包括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天花板上的龙骨1,龙骨1上设有吊顶槽体11,吊顶槽体11上安装有主轴2。在本实施例中,主轴2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呈圆盘状的拧块22,两个拧块22分别抵压在吊顶槽体11的两内侧壁上。吊顶槽体11的两侧壁朝吊顶槽体11内部对称弯折有用于承放两个拧块22的固定勾边111。参照图1与图2,在主轴2外周面的两侧均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的深度相对于主轴2径向延伸。参照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花吊顶结构,包括吊顶槽体(11)、安装在吊顶槽体(11)上的主轴(2),以及依次安装在主轴(2)上的若干装饰条(3),其特征在于:在主轴(2)上沿轴向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1),在装饰条(3)的上部开设有固定孔(32),在固定孔(32)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槽(21)滑移配合的滑块(325);/n在固定孔(32)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321),在凹槽(321)中嵌设有滑动的安装座(4),安装座(4)露出凹槽(321)的端部设有抵接于主轴(2)外周面的第一固定座(41),在凹槽(321)中设有两端分别抵接在凹槽(321)底部与安装座(4)上的弹性件,固定孔(32)在远离凹槽(32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用于配合第一固定座(41)实现装饰条(3)与主轴(2)相对固定的第二固定座(332),第一固定座(41)与第二固定座(332)分别位于滑块(325)两侧,第一固定座(41)在背向主轴(2)的一侧固定有手把(4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花吊顶结构,包括吊顶槽体(11)、安装在吊顶槽体(11)上的主轴(2),以及依次安装在主轴(2)上的若干装饰条(3),其特征在于:在主轴(2)上沿轴向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1),在装饰条(3)的上部开设有固定孔(32),在固定孔(32)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槽(21)滑移配合的滑块(325);
在固定孔(32)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321),在凹槽(321)中嵌设有滑动的安装座(4),安装座(4)露出凹槽(321)的端部设有抵接于主轴(2)外周面的第一固定座(41),在凹槽(321)中设有两端分别抵接在凹槽(321)底部与安装座(4)上的弹性件,固定孔(32)在远离凹槽(32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用于配合第一固定座(41)实现装饰条(3)与主轴(2)相对固定的第二固定座(332),第一固定座(41)与第二固定座(332)分别位于滑块(325)两侧,第一固定座(41)在背向主轴(2)的一侧固定有手把(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花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手把(411)上设有防滑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奕青林少宏姚晓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盈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