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34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其包括若干竖直安置的墙体,所述墙体上连接有水平放置的楼板,所述墙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装饰板,所述墙体与装饰板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并排贴合设置的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通道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连通有通风井,所述通风井内设有负压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地下室室内与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中,使通风组件内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传递,减少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人工升温或降温所消耗的能源,节能降耗效果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地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但现有的地下空间环境基本依赖机械通风,大部分的建筑设施通风由于结构限制,影响了空间内部的空气流通,由于地下室高度决定了传统的通风管道高度,对于底层的空气循环的作用力较弱,很难对建筑内部空气形成整体循环,通风效率低,导致地下室异味产生,影响人们的健康。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11166898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通风地下室,包括有进风口和出风窗;进风口通过导风管与设置在地表的吸风装置连接,出风窗通过导风管与设置在地表的抽风装置连接;所述吸风装置包括有吸风罩,吸风罩通过转接环可自由转动的连接在导风管的端口,在吸风罩的上端还固定安装有导向指针,导向指针与吸风罩的轴线在同一平面;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有导风涡轮,导风涡轮通过转接环可自由转动的连接在导风管的端口,导风涡轮的转轴与所述导风管的轴线垂直;在导风轮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导向指针;导向指针与导风涡轮的轴线在同一平面;该地下室结构新颖,能够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有效防止物品霉变,改善地下室内空气。采用上述的技术专利在地下室进行使用时,会遇到以下问题: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人们打开空调来降低地下室室内温度,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开启采暖设备提高地下室室内温度。但是,地下室内的空气需要时常进行置换,且地下室内与外界温度存在温差,当地下室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时,会改变的地下室室内的温度,增加采暖设备或制冷设备的能耗;或当室内的空气进入室外时,无法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的利用,能量浪费较为严重;现有技术中节能降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节能降耗效果较好的地下室建筑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包括若干竖直安置的墙体,所述墙体上连接有水平放置的楼板,所述墙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装饰板,所述墙体与装饰板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并排贴合设置的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通道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连通有通风井,所述通风井内设有负压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地下室室内与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中,通过并排贴合设置的通风组件,使通风组件内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传递,减少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人工升温或降温所消耗的能源,节能降耗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之间设有导热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出风通道内空气与进风通道内空气通过导热板进行热传递,热传递效果较好,减少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人工升温或降温所消耗的能源,节能降耗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组件呈蛇形弯曲设置在空腔内,所述通风组件与空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保温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蛇形弯曲设置的通风组件延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热传递效果较好,且进风通道吸收部分地下室经过装饰板传导的部分热量,减少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人工升温或降温所消耗的能源,节能降耗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内均设有倾斜设置的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相互错位,相邻两个挡流板分别位于导热板以及与导热板相对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出风通道以及进风通道内的空气在有限距离内滞留的时间较长,流动的距离较长,出风通道以及进风通道内的空气相互之间热交换的时间较长,减少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人工升温或降温所消耗的能源,节能降耗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导热板上的挡流板穿过导热板,所述挡流板为导热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的挡流板将热量相互传导,热量的传导效果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位于墙体背向装饰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位于装饰板背向于墙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位于装饰板背向楼板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地下室室外的空气沿第一进风口进入,沿进风通道从第二进风口排入,使地下室室内的空气沿第二出风口进入出风通道并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空气交换效率较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饰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竖直放置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分别与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管靠近楼板的一端侧壁上开有上端口,导风管远离楼板的一端侧壁上开有下端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的下端口为第三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的上端口为第四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下端口为第三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上端口为第四进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冬天时,地下室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当进行空气交换时,人们打开第三出风口,关闭第四出风口,使位于通风井内的负压风机开始工作,将室内温度稍低的热空气从第三出风口抽出,然后人们关闭第三进风口,打开第四进风口,室外较冷的冷空气从地势较高的第四进风口进入地下室内,冷空气在地下室内的高处向地处下沉,下沉过程中与室内的热空气发生热对流,当冷空气下沉至地下室地面时,冷空气温度上升,不易过冷而刺激人体皮肤,同时,增加室内空气的对流,地下室室内空气更换较为均匀;当夏天时,地下室室内空气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室内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位于地下室下方,温度较高冷空气位于地下室上方,人们打开第四出风口,关闭第三出风口,地下室上方温度较高的冷空气从第四进风口进入出风通道并由第一出风口排出,同时,人们打开第三进风口,关闭第四进风口,地下室室外的热空气从第三进风口进入室内,热空气在地下室内上浮,与室内的冷空气迅速发生热对流进行温度传递,地下室室内空气与新进入地下室内的室外空气混合较快。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风管内铰接有一个开闭挡板,所述第三进风口与第三出风口处均滑动连接有一个遮风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需要对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进行关闭时,直接关闭遮风板即可实现,当人们需要关闭第四进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时,操作开闭挡板对其实现闭合,操作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地下室室内与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中,通过并排贴合设置的通风组件,使通风组件内的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传递,减少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人工升温或降温所消耗的能源,节能降耗效果较好;2.蛇形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竖直安置的墙体(1),所述墙体(1)上连接有水平放置的楼板(2),所述墙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装饰板(3),所述墙体(1)与装饰板(3)之间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设有通风组件(5),所述通风组件(5)包括并排贴合设置的进风通道(51)以及出风通道(52),所述进风通道(51)包括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二进风口(512),所述出风通道(52)包括第一出风口(521)和第二出风口(522),所述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一出风口(521)分别连通有通风井(7),所述通风井(7)内设有负压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竖直安置的墙体(1),所述墙体(1)上连接有水平放置的楼板(2),所述墙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装饰板(3),所述墙体(1)与装饰板(3)之间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设有通风组件(5),所述通风组件(5)包括并排贴合设置的进风通道(51)以及出风通道(52),所述进风通道(51)包括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二进风口(512),所述出风通道(52)包括第一出风口(521)和第二出风口(522),所述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一出风口(521)分别连通有通风井(7),所述通风井(7)内设有负压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52)与进风通道(51)之间设有导热板(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5)呈蛇形弯曲设置在空腔(4)内,所述通风组件(5)与空腔(4)之间的间隙填充有保温板(5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52)与进风通道(51)内均设有倾斜设置的挡流板(55),所述挡流板(55)相互错位,相邻两个挡流板(55)分别位于导热板(53)以及与导热板(53)相对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奕青林吉利郑灿航林泽滨姚遂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盈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