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407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其包括吹气部和弹性顶升部。吹起部包括多个围绕下模板进行布置的吹气管。各吹气管的出气口方向不低于下模板的上平面。弹性顶升部包括顶升杆、设置于上述顶升杆正下方的柱状弹簧。在下模板设置有与顶升杆外径相适配的穿越孔。顶升杆设置于料板的正下方,且其和上述吹气管呈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配套布置。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吹气管与顶升杆配合的方式实现弹料的目的,其间顶升杆所需顶升高度的很低,仅需满足压力空气吹入即可,借助于压力空气的抬升力实现料板与下模板的相互分离,由压力空气所产生的抬升力是作用于料板的大面积区域,从而避免了其局域小区域发生塑性形变现象。

A kind of elastic material device for punch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孔模具弹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五金冲压模具
,尤其是一种冲孔模具弹料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作为高效率的生产工具之一,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和重要的生产设备。采用模具生产制品和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可实现高速大批量的生产,节约原材料,实现无切削加工;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的互换性,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没有很高的技术要等优点。冲孔模具是模具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在模具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不可避免存在油污,因而,料板在经过冲孔完成后极易与上、下模板黏合和一起,为后续的送料造成不便,而且,下模板相较于上模板,其黏料现象发生的频率要高的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规做法为设置顶升杆,通过顶升杆的作用使得料板与上模板或下模板进行脱离,然而,当料板的厚度较薄,且黏合力较大时,个别顶升局域会产生塑性形变,尤其以板料黏合于下模板时情况最为糟糕,影响冲孔件的质量。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有效地防止料板发生黏模现象,且可避免料板发生塑性形变的冲孔模具弹料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其包括吹气部和弹性顶升部。上述吹起部包括多个围绕下模板进行布置的吹气管。各吹气管的出气口方向不低于下模板的上平面。弹性顶升部包括顶升杆、设置于上述顶升杆正下方的柱状弹簧。在下模板设置有与顶升杆外径相适配的穿越孔。顶升杆亦设置为多个,设置于料板的正下方,且其和上述吹气管呈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配套布置。进一步的,顶升杆的顶靠点相对于与之相配套的上述吹气管出气口的距离不大于20mm。另外,在冲孔模具非工作状态,顶升杆凸出于下模板的上平面不大于3mm。进一步的,上述吹气管的出气口呈扁平状,且与下模板的上平面平行设置。进一步的,弹性顶靠部还包括调节螺塞。在下模座和下垫板上开设有柱状弹簧置放孔,且在该柱状弹簧置放孔的底部设置有与上述调节螺塞相适配的内螺纹。进一步的,在穿越孔的内壁涂覆有耐磨涂层。更进一步的,上述弹性顶升部还包括有耐磨套,其套设于上述穿越孔内。更进一步的,上述吹气管为软管,且在其外壁上螺旋缠绕有便于进行折形的金属丝。相较于传统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吹气管与顶升杆配合的方式实现弹料的目的,其间顶升杆所需顶升高度的很低,仅需满足压力空气吹入即可,借助于压力空气的抬升力实现料板与下模板的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分离过程更加快速的进行,更为重要的是,由压力空气所产生的抬升力作用于料板的大面积区域,从而避免了其局域小区域发生塑性形变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冲孔模具弹料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冲孔模具弹料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吹气部;11-吹气管;12-管夹;13-金属丝;2-弹性顶升部;21-顶升杆;22-柱状弹簧;23-调节螺塞;24-耐磨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冲孔模具弹料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吹气部1和弹性顶升部2。其中,吹起部1包括多个围绕着下模板进行布置的吹气管11,且各吹气管11的出气口方向不低于下模板的上平面,以利于料板下方顶升力的形成。弹性顶升部2包括顶升杆21、设置于上述顶升杆21正下方的柱状弹簧22。在下模板设置有与顶升杆21外径相适配的穿越孔。顶升杆21亦设置为多个,设置于料板的正下方,且其和上述吹气管11呈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配套布置。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吹气管11与顶升杆21配合的方式实现弹料的目的,其间顶升杆21所需顶升高度的很低,仅需满足压力空气吹入即可,借助于压力空气的抬升力实现料板与下模板的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分离过程更加快速的进行,更为重要的是,由压力空气所产生的抬升力作用于料板的大面积区域,从而避免了其局域小区域发生塑性形变现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吹气管11的出气口优选为扁平状设置,且与下模板的上平面平行或稍微倾斜向上进行设置。作为上述冲孔模具弹料装置的进一步优化,顶升杆21的顶靠点相对于与之相配套的上述吹气管11出气口的距离不大于20mm。另外,在冲孔模具非工作状态,顶升杆21凸出于下模板的上平面不大于3mm。这样一来,从而确保了料板在受到顶升杆21的作用时不会发生局部塑性变形现象,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有利于料板下方空气顶升力的形成。由图中可知,在顶升杆21的尾端设置有顶靠台阶面,以顶靠于下模板的底面。当需要对顶升杆21的顶靠力进行调整时,仅需要调整其正下方柱状弹簧22的刚性即可。因此,上述弹性顶靠部2还可以设置调节螺塞23。在下模座和下垫板上开设有柱状弹簧置放孔,且在该柱状弹簧置放孔的底部设置有与上述调节螺塞23相适配的内螺纹。再者,为了降低顶升杆21相对于穿越孔的摩擦力,降低冲孔模具的检修频率,提高使用寿命,还可以在穿越孔的内壁涂覆有耐磨涂层。当然,也可以通过采用增设耐磨套的方式来降低顶升杆相对于穿越孔的摩擦力,在此种技术方案中,耐磨套24需套设于上述穿越孔内(如图2中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摩擦力,还可以在耐磨套24的内侧壁上开设用来镶嵌石墨条的凹槽,进而通过石墨的自润滑作用对下模板形成保护。最后,出于成本以及冲压模具结构布置的方面考虑,上述吹气管11优选为软管。另外,为了便于调整出气口的相对高度以及倾斜角度,还可以在软管的外壁上螺旋缠绕金属丝,如:铁丝和铝丝,以便于进行折弯成形。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其包括吹气部和弹性顶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部包括多个围绕下模板进行布置的吹气管;各所述吹气管的出气口方向不低于所述下模板的上平面;所述弹性顶升部包括顶升杆、设置于所述顶升杆正下方的柱状弹簧;在所述下模板设置有与所述顶升杆外径相适配的穿越孔;所述顶升杆亦设置为多个,设置于料板的正下方,且其和所述吹气管呈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配套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其包括吹气部和弹性顶升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部包括多个围绕下模板进行布置的吹气管;各所述吹气管的出气口方向不低于所述下模板的上平面;所述弹性顶升部包括顶升杆、设置于所述顶升杆正下方的柱状弹簧;在所述下模板设置有与所述顶升杆外径相适配的穿越孔;所述顶升杆亦设置为多个,设置于料板的正下方,且其和所述吹气管呈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配套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的顶靠点相对于与之相配套的所述吹气管出气口的距离不大于20mm;另外,在冲孔模具非工作状态,所述顶升杆凸出于下模板的上平面不大于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模具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勇赵红轩
申请(专利权)人:耀盛万丰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