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14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双极型三极管、导通元件、直流电机、线圈和常闭开关;所述导通元件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连接有所述双极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常闭开关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的第一节点上,所述常闭开关另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的第二节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增强了过流保护电路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对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of DC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过流保护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过电流保护就是当电流超过预定最大值时,使保护装置动作的一种保护方式。当流过被保护原件中的电流超过预先整定的某个数值时,保护装置启动,并用时限保证动作的选择性,使断路器跳闸或给出报警信号。过电流保护主要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两种类型。短路保护的特点是整定电流大、瞬时动作。电磁式电流脱扣器或继电器、熔断器常用作短路保护元件。过载保护的特点是整定电流较小、反时限动作。热继电器、延时型电磁式电流继电器常用作过载保护元件。目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直流电机都具有额定电流,作时为保证不超过额定电流,通常在供电线路上设置保险丝,以防止电流过大而造成直流电机烧毁。但普通的保险丝电流反应较迟钝,保护作用不灵敏,且保险丝断开后需要用户手动换上新的保险丝才能使直流电机重新工作,十分麻烦,这样的方式无法快速有效的保护负载,从而对负载造成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增强了过流保护电路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对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双极型三极管、导通元件、直流电机、线圈和常闭开关;所述导通元件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连接有所述双极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常闭开关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的第一节点上,所述常闭开关另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的第二节点上,所述双极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常闭开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之间的第三节点上;所述线圈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直流电机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机的负极接地。过流保护电路接在电压输入端和直流电机之间,双极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电压输入端上,双极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的第二节点上,双极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二电阻直上;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和常闭开关之间的第一节点上,流电机正常通电时,流过直流电机的电流小于额定电流,双极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没有电流通过,双极型三极管截止,线圈不得电,常闭开关导通,直流电机正常工作;当电压输入端处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此时过流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双极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有电流通过,双极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电流流入双极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线圈L得电,蜂鸣器开始向用户报警,常闭开关断开,直流电流没有电流输入,从而保护了直流电机。进一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线圈之间连接有用于单向导通的第一二极管,所述常闭开关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接有用于单向导通的第二二极管,所述直流电机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连接有用于单向导通的第三二极管。进一步,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线圈之间串联有用于过流报警的蜂鸣器。进一步,所述线圈控制所述常闭开关的导通或关断。(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利用PNP型三极管和继电器来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过流保护电路可在直流电机的电压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之间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时控制PNP型三极管导通,此时线圈上电,进而控制常闭开关断开,从而有效保护直流电机。反之,当直流电机的电流又重新回到了额定电流以下时,三极管不会被导通,直流电机又重新正常的工作了,非常灵敏,也不需用户手动操作就可以恢复对直流电机的供电,十分方便,通过过流保护电路有效的保护了直流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Vin为电压输入端、Vout为电压输出端、VT为双极型三极管、A为直流电机、L为线圈、K为常闭开关、R1为第一电阻、R2为第二电阻、R3为第三电阻、R4为第四电阻、R5为第五电阻、VD1为第一二极管、VD2为第二二极管、VD3为第三二极管、HA为蜂鸣器、1为第一节点、2为第二节点、3为第三节点。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电压输出端Vout、双极型三极管VT、导通元件、直流电机A、线圈L和常闭开关K;导通元件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电压输入端Vin和第一电阻R1之间连接有双极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常闭开关K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之间的第一节点1上,常闭开关K另一端和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双极型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第二节点2上,双极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第二电阻R2连接,常闭开关K的一端连接在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的第三节点3上;线圈L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连接,线圈L的另一端接地,直流电机A的正极连接电压输出端Vout,直流电机A的负极接地。第二电阻R2和线圈L之间连接有用于单向导通的第一二极管VD1,常闭开关K和第三节点3之间连接有用于单向导通的第二二极管VD2,直流电机A和第三节点3之间连接有用于单向导通的第三二极管VD3;第一二极管VD1和线圈L之间串联有用于过流报警的蜂鸣器HA;线圈L控制常闭开关K的导通或关断。参阅图1,过流保护电路接在电压输入端Vin和直流电机A之间,双极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连接在电压输入端Vin上,双极型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第二节点2上,双极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直上;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1和常闭开关K之间的第一节点1上,流电机A正常通电时,流过直流电机A的电流小于额定电流,双极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没有电流通过,双极型三极管VT截止,线圈L不得电,常闭开关K导通,直流电机A正常工作;当电压输入端Vin处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此时过流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双极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有电流通过,双极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的电流流入双极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线圈L得电,蜂鸣器HA开始向用户报警,常闭开关K断开,直流电流A没有电流输入,从而保护了直流电机A,第一二极管VD1防止了电流的回流,第二二极管VD2防止了电流回流到电压输出端Vout,第三二极管VD3防止了电流回流到直流电机A;当直流电机A的电流又重新回到了额定电流以下时,双极型三极管VT不会被导通,直流电机A又重新正常的工作了,非常灵敏,也不需用户手动操作就可以恢复对直流电机A的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利用PN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电压输出端(Vout)、双极型三极管(VT)、导通元件、直流电机(A)、线圈(L)和常闭开关(K);/n所述导通元件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电压输入端(Vin)和所述第一电阻(R1)之间连接有所述双极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所述常闭开关(K)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三电阻(R3)之间的第一节点(1)上,所述常闭开关(K)另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所述双极型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在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的第二节点(2)上,所述双极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常闭开关(K)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五电阻(R5)之间的第三节点(3)上;/n所述线圈(L)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线圈(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直流电机(A)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Vout),所述直流电机(A)的负极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端(Vin)、电压输出端(Vout)、双极型三极管(VT)、导通元件、直流电机(A)、线圈(L)和常闭开关(K);
所述导通元件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电压输入端(Vin)和所述第一电阻(R1)之间连接有所述双极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所述常闭开关(K)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三电阻(R3)之间的第一节点(1)上,所述常闭开关(K)另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所述双极型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在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的第二节点(2)上,所述双极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常闭开关(K)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五电阻(R5)之间的第三节点(3)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表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荣兴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