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过流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过电流保护就是当电流超过预定最大值时,使保护装置动作的一种保护方式。当流过被保护原件中的电流超过预先整定的某个数值时,保护装置启动,并用时限保证动作的选择性,使断路器跳闸或给出报警信号。过电流保护主要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两种类型。短路保护的特点是整定电流大、瞬时动作。交流电机是用于实现机械能和交流电能相互转换的机械。由于交流电力系统的巨大发展,交流电机已成为最常用的电机,而且交流电机由于没有换向器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容易做成高转速、高电压、大电流、大容量的电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动力部件,交流电机功率的覆盖范围很大,从几瓦到几十万千瓦、甚至上百万千瓦,但是交流电机在使用时很容易因为开机时的过电流而烧毁保险丝,需要频繁更换保险丝,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并且也会影响交流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相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n所述主电路包括低压断路器(QF)、第一常开触点(KM1)、第一相线(A)、第二相线(B)、第三相线(C)和三相电机(M),所述第一相线(A)、所述第二相线(B)和所述第三相线(C)分别通过所述压断路器(QF)和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连接在所述三相电机(M)上;/n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转换开关(STP)、控制开关(ST)、继电器(K)、第二常开触点(KM3)、第一电流互感器(T1)、第二电流互感器(T2)、电位器(RP)、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和第四三极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所述主电路包括低压断路器(QF)、第一常开触点(KM1)、第一相线(A)、第二相线(B)、第三相线(C)和三相电机(M),所述第一相线(A)、所述第二相线(B)和所述第三相线(C)分别通过所述压断路器(QF)和所述第一常开触点(KM1)连接在所述三相电机(M)上;
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转换开关(STP)、控制开关(ST)、继电器(K)、第二常开触点(KM3)、第一电流互感器(T1)、第二电流互感器(T2)、电位器(RP)、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和第四三极管(VT4),所述转换开关(STP)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相线(B)上,所述继电器(K)的常开触头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KM3)串联后与所述控制开关(ST)并联,所述转换开关(STP)的第二端通过并联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T2)的一次侧连接;
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T1)的一次侧串联在所述第三相线(C)上,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T1)的二次侧通过所述电位器(RP)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上,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T1)的二次侧和所述电位器(RP)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用于整流的第一二极管(VD1),所述电位器(RP)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位器(RP)的第三端串联有用于分压的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T2)的二次侧的第一端通过第四二极管(VD4)和所述继电器(K)的线圈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上,所述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和第二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二极管(VD3)、第五二极管(VD5)、第六二极管(VD6)、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第六二极管(VD6)串联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表,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荣兴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