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6877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属于光纤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激光打孔的精确度和均匀度较低的问题;其技术特征是:包括光纤收纳装置、光纤移动装置和激光器放置装置,光纤移动装置设置在光纤收纳装置的左侧,且激光器放置装置安装在光纤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光纤收纳装置包括实验台基座和光纤收纳圆盘,实验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用于保护实验台侧边挡板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为缓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激光打孔方式增加通体光纤侧发光,使用光纤放置凹槽和激光器放置装置提高了激光打击的准确性,并且可以通过激光器放置装置来适应不同类型的激光发射器,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A laser drilling based device for enhancing the side luminescence of the whole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纤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
技术介绍
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基本结构可以分成纤芯、包层和涂覆层,常用石英系光纤的纤芯和包层均由高纯度石英玻璃和少量掺杂剂构成,掺杂剂用以使纤芯的折射率稍高于包层的折射率;涂覆层用以保护光纤免受机械损伤。理论上光纤传输时的损耗非常小,一端发出的光信号可以以很小的衰减到达另一端,因此导致了侧发光功率很小,现有的通体光纤的侧发光功率有限,可以实现光纤整体发光,但是激光打孔的精确度和均匀度较低,无法达到光疗或装饰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包括光纤收纳装置、光纤移动装置和激光器放置装置,光纤移动装置设置在光纤收纳装置的左侧,且激光器放置装置安装在光纤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光纤收纳装置包括实验台基座和光纤收纳圆盘,以解决现有装置激光打孔的精确度和均匀度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包括光纤收纳装置、光纤移动装置和激光器放置装置,光纤移动装置设置在光纤收纳装置的左侧,且激光器放置装置安装在光纤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光纤收纳装置包括实验台基座和光纤收纳圆盘,实验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用于保护实验台侧边挡板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为缓冲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纤移动装置包括光纤移动导轨、光纤移动转盘、转向齿轮组件和电机,光纤移动导轨设置在光纤移动转盘的左侧,光纤移动转盘安装在光纤收纳圆盘的内部,光纤移动转盘和光纤收纳圆盘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激光器放置装置包括实验台侧边挡板、激光器放置支架、激光器固定中支架和激光器固定侧支架,激光器放置支架上安装有激光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实验台基座内安装有电机和多个转向齿轮组件,电机的上方和光纤移动转盘的下方均安装有转向齿轮组件,转向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焊接,第二锥齿轮连接有光纤移动转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激光打孔方式增加通体光纤侧发光,使用光纤放置凹槽和激光器放置装置提高了激光打击的准确性,并且可以通过激光器放置装置来适应不同类型的激光发射器,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技术中转向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实验台侧边挡板、2-实验台基座、3-光纤收纳圆盘、4-激光器放置支架、5-光纤移动导轨、6-光纤移动转盘、7-激光器固定中支架、8-激光器固定侧支架、9-转向齿轮组件、10-电机、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包括光纤收纳装置、光纤移动装置和激光器放置装置,光纤移动装置设置在光纤收纳装置的左侧,且激光器放置装置安装在光纤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光纤收纳装置包括实验台基座2和光纤收纳圆盘3,实验台基座2的底部安装有用于保护实验台侧边挡板1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的设置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外界环境对加工光纤的影响,所述光纤收纳装置还包括光纤放置凹槽,光纤放置凹槽可以实现光纤在实验台上的固定;缓冲机构为缓冲板;所述光纤移动装置包括光纤移动导轨5、光纤移动转盘6、转向齿轮组件9和电机10,光纤移动导轨5设置在光纤移动转盘6的左侧,光纤移动转盘6安装在光纤收纳圆盘3的内部,光纤移动转盘6和光纤收纳圆盘3固定连接,光纤移动转盘6和光纤收纳圆盘3可实现同步转动。实施例2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包括光纤收纳装置、光纤移动装置和激光器放置装置,光纤移动装置设置在光纤收纳装置的左侧,且激光器放置装置安装在光纤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光纤收纳装置包括实验台基座2和光纤收纳圆盘3,实验台基座2的底部安装有用于保护实验台侧边挡板1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的设置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外界环境对加工光纤的影响,所述光纤收纳装置还包括光纤放置凹槽,光纤放置凹槽可以实现光纤在实验台上的固定;缓冲机构为缓冲板;所述光纤移动装置包括光纤移动导轨5、光纤移动转盘6、转向齿轮组件9和电机10,光纤移动导轨5设置在光纤移动转盘6的左侧,光纤移动转盘6安装在光纤收纳圆盘3的内部,光纤移动转盘6和光纤收纳圆盘3固定连接,光纤移动转盘6和光纤收纳圆盘3可实现同步转动;所述激光器放置装置包括实验台侧边挡板1、激光器放置支架4、激光器固定中支架7和激光器固定侧支架8,激光器放置支架4上安装有激光器。实验台基座2内安装有电机10和多个转向齿轮组件9,电机10的上方和光纤移动转盘6的下方均安装有转向齿轮组件9,转向齿轮组件9包括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2啮合,第一锥齿轮11与电机10的输出端焊接,第二锥齿轮12连接有光纤移动转盘6,电机10启动,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转动,进而使得第二锥齿轮12带动光纤移动转盘6,从而实现了光纤的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加工之前将光纤放置到光纤收纳圆盘3中,其中光纤的一端放置在光纤移动导轨5中,当光纤移动转盘6转动时光纤可以按照光纤移动导轨5的方向前进;在对光纤进行激光打孔之前,调节好激光器的功率和时间间隔,完成后可以将激光器放置在激光器放置支架4上;光纤通过光纤移动导轨5中心时即可被激光器激光打孔,完成后即可传输到接收端的光纤收纳圆盘3中,可以实现对光纤的收纳。综上所述,该用于对光纤激光打孔的装置,通过在光纤收纳圆盘3中放置待加工光纤,并且将光纤顶端固定在光纤移动导轨5上;通过供电实现电机10的转动,以及转向齿轮组件9的转向作用,带动了光纤移动转盘6定向转动,从而使得光纤沿光纤移动导轨5匀速前进;本技术采用激光打孔方式增加通体光纤侧发光,使用光纤放置凹槽和激光器放置装置提高了激光打击的准确性,并且可以通过激光器放置装置来适应不同类型的激光发射器,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包括光纤收纳装置、光纤移动装置和激光器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纤移动装置设置在光纤收纳装置的左侧,且激光器放置装置安装在光纤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光纤收纳装置包括实验台基座(2)和光纤收纳圆盘(3),实验台基座(2)的底部安装有用于保护实验台侧边挡板(1)的缓冲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包括光纤收纳装置、光纤移动装置和激光器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纤移动装置设置在光纤收纳装置的左侧,且激光器放置装置安装在光纤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光纤收纳装置包括实验台基座(2)和光纤收纳圆盘(3),实验台基座(2)的底部安装有用于保护实验台侧边挡板(1)的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为缓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打孔的增强通体光纤侧发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移动装置包括光纤移动导轨(5)、光纤移动转盘(6)、转向齿轮组件(9)和电机(10),光纤移动导轨(5)设置在光纤移动转盘(6)的左侧,光纤移动转盘(6)安装在光纤收纳圆盘(3)的内部,光纤移动转盘(6)和光纤收纳圆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丽董晓曦曾嘉隽苏磊王烁范贤成何进杰孔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