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71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尾纤组件包括:锥形透镜光纤,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芯片连接;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一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外部;第一金属管,所述第一金属管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管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金属管;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套设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管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尾纤组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够降低耦合损耗。

Pigtail assembly and its electro-optic mod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光调制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涉及气密性封装的铌酸锂薄膜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
技术介绍
电光调制器作为现代光通信产业的核心器件,能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使其能够在光纤中实现远距离高速传输。其中,基于铌酸锂晶体的电光调制器,因带宽高、啁啾可调、非线性失真小,是目前应用最为成熟的外调制器。然而,基于铌酸锂晶体的电光调制器具有半波电压高、体积大、对偏振敏感、插入损耗大等特点,使其在光通信系统特别是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近年来,由于对铌酸锂微结构的加工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铌酸锂薄膜电光调制器的研究成为关注热点,关于铌酸锂薄膜芯片波导的制备,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由于高的折射率差和微米量级的薄膜厚度,光波导可以把光限制在微米量级的微小区域中,使光以导模形式在其中传播。由于铌酸锂薄膜尺寸很小,与普通光纤耦合,极易因模场失配而导致较大的耦合损耗,不利于薄膜器件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一种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尾纤组件,包括:锥形透镜光纤,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芯片连接;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一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外部;第一金属管,所述第一金属管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管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金属管;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套设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管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外部。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金属管,所述第二金属管套设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所述第二金属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管和所述第二保护套之间,且所述第二金属管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管和所述第二保护套抵接;所述第二金属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优选地,还包括: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第一保护套远离所述第一金属管一端端面的所述第一胶层用于粘接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和所述芯片,所述第一保护套靠近所述第一金属管一端端面的所述第一胶层向所述第一保护套内延伸,且用于粘接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和所述第一保护套。优选地,还包括:焊层,所述焊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管靠近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端面上,所述焊层用于焊接固定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和所述第一金属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光调制器,包括:外壳;芯片,所述芯片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两组如上述的尾纤组件,两组所述尾纤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芯片的相对两端,且均与所述芯片连接,两组所述尾纤组件的自由端均贯穿所述外壳延伸到外部环境中。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设置有开口的壳体以及用于密封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相对两侧的腔壁上均设置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通孔。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的周向边沿延伸出的侧壁,所述侧壁的自由端围合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盖板与所述侧壁的自由端的端面连接,两个所述通孔在所述侧壁上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容置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芯片,所述支撑台和所述芯片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优选地,还包括:加固块,所述加固块与所述尾纤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内一端端部连接,且叠加在所述芯片上。另外,优选地,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固定在所述尾纤组件上,所述密封环与通孔靠近外部环境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三胶层。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尾纤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光调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各保护套和金属管为锥形透镜光纤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采用锥形透镜光纤与波导耦合,能够降低耦合损耗,获得最佳的耦合效率。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尾纤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包括图1所示的尾纤组件的电光调制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壳体;11:芯片;12:加固块;13:第一胶层;14:第一保护套;15:锥形透镜光纤;16:第一金属管;17:密封环;18:第二金属管;19:第二保护套;20:第二焊层;21:第一焊层;22:第二胶层;23: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尾纤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尾纤组件包括:锥形透镜光纤15、第一保护套14、第一金属管16和第二保护套19。锥形透镜光纤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芯片11(如图2所示)连接;第一保护套14套设固定在锥形透镜光纤15上,且第一端可延伸到第一保护套14的外部;第一金属管16与第一保护套14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金属管16套设固定在锥形透镜光纤15上,且第二端贯穿第一金属管16;第二保护套19套设在锥形透镜光纤15上,且与第一金属管16远离第一保护套14一端抵接,第二端可延伸到第二保护套19的外部。锥形透镜光纤15从第一端起依次套设连接有第一保护套14、第一金属管16和第二保护套19,第一保护套14和第一金属管16具有一定距离,第一金属管16和第二保护套19可抵接设置,锥形透镜光纤15与第一保护套14相对固定、锥形透镜光纤15与第一金属管16相对固定。采用上述尾纤结构,结构简单,各保护套和金属管为锥形透镜光纤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采用锥形透镜光纤与波导耦合,能够降低耦合损耗,获得最佳的耦合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锥形透镜光纤15是指将光纤端面加工成所需的锥角以及纤芯半径,形成透镜,从而与波导更好的进行模场匹配。常见的锥形透镜光线的尺寸为:锥角为0.70~0.75°,纤芯半径为4.9~5.0μm,透镜曲率半径为13.0~14.0μ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14可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如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毛细管。第一保护套14的内径不小于锥形透镜光纤15的外径,如1.05~1.10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管16可采用镍等常见金属制作而成,通常在金属管的表面上镀制金属层,来防止金属氧化等。例如第一金属管16包括但不限于镀金镍管。第一金属管16的内径略大于锥形透镜光纤15的外径,如1.1~1.5倍。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锥形透镜光纤,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芯片连接;/n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一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外部;/n第一金属管,所述第一金属管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管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金属管;/n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套设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管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锥形透镜光纤,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芯片连接;
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一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外部;
第一金属管,所述第一金属管与所述第一保护套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管套设固定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金属管;
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套设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管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端可延伸到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金属管,所述第二金属管套设在所述锥形透镜光纤上,所述第二金属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管和所述第二保护套之间,且所述第二金属管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管和所述第二保护套抵接;所述第二金属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纤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第一保护套远离所述第一金属管一端端面的所述第一胶层用于粘接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和所述芯片,所述第一保护套靠近所述第一金属管一端端面的所述第一胶层向所述第一保护套内延伸,且用于粘接所述锥形透镜光纤和所述第一保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纤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焊层,所述焊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管靠近所述第一保护套一端端面上,所述焊层用于焊接固定所述锥形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阳李俊慧冯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维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