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31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7
本申请公开一种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属于光电子器件,其包括薄膜铌酸锂Y波导和设置于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直波导上的硅等离子体波导,硅等离子体波导包括条形波导和条形波导周围的硅基底,条形波导上设计光栅,光栅朝向直波导的方向设置,硅基底上设置有金属层。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铌酸锂薄膜制作Y波导芯片,可以实现小型化、低半波电压、便于后续集成,而且通过在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直波导上设计硅等离子体波导,可以使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实现高偏振消光比的工作状态,并且不会引入过高的插入损耗,本方案工艺过程可控、制作成本低、满足光纤陀螺应用需要。足光纤陀螺应用需要。足光纤陀螺应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光电子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高偏振消光比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Y波导(铌酸锂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是干涉式闭环光纤陀螺系统中五大光学元器件之一。Y波导是一种在光纤陀螺中被广泛应用的相位调制器件,它是一种以铌酸锂晶体为基底的集成光波导器件,一般采用钛扩散技术和质子交换技术制作而成,又称多功能集成光波导器件。铌酸锂单晶具有优良的非线性和电光特性,因此是制作Y波导最常用的衬底材料。如图2所示,Y波导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在波导两侧加入电极,通过电极改变铌酸锂晶体的电场来改变波导的折射率,使通过波导的光波产生相位差,从而实现对顺、逆两束光相位的动态调制。Y波导集偏振器、光分支器和相位调制器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幅频特性,可实现高频率、多谐波调制,并且其集成度高,体积小,不仅减小了光纤陀螺的体积,而且提高了陀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3]作为光纤陀螺核心器件的Y波导,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束比、芯片偏振消光比和较低的半波电压,现有Y波导多采用体铌酸锂晶体制作,采用质子交换制作的体铌酸锂波导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差,属于弱限制波导,弯曲损耗大,不适合制作耦合器,采用现有材料很难进一步实现陀螺的高集成和小体积,而铌酸锂薄膜作为一种体铌酸锂的升级材料,它具有三层结构,波导通过刻蚀工艺制作,用于制作波导的铌酸锂与衬底二氧化硅具有较大的折射率差,因此具有较强的光限制能力和较小的弯曲半径(≥10μm),可以实现器件小型化和低半波电压,另外该材料也有利于光纤陀螺的进一步集成化。
[0004]虽然铌酸锂薄膜制作Y波导具有体积小、能耗低、易于集成等优点,但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单偏振工作模式的实现。在陀螺中,Y波导需要具有起偏的作用,而采用铌酸锂薄膜刻蚀出的波导具有双偏振模式,同时可以传输TE和TM两种工作模式,针对x切y传铌酸锂波导,仅需要TE模式传输,因此需要设计起偏器来滤除TM模式,实现单偏振工作状态。
[0005]目前,基于不同结构的起偏器已经被设计研究出来,通常采用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原理是利用光波的全反射而产生的倏逝波来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s Polaritons,SPPs)。在光波导中,用较薄的金属层来取代波导最外层,金属中游离的电子相互作用,与介质间的耦合便激发出了SPPs。利用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设计的起偏器一般采用波导上方直接制作金属层来实现,虽然能够实现较高的消光比,但由于金属层设置在铌酸锂上,对工作光的吸收比较大,因此插入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消偏结构存在的插入损耗比较大的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偏振消光比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
混合集成结构。
[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包括:薄膜铌酸锂Y波导;硅等离子体波导,设置于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直波导上;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包括条形波导和条形波导周围的硅基底,所述条形波导上设计光栅,所述光栅朝向所述直波导的方向设置,所述硅基底上设置有金属层。
[0008]一些方案中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所述金属层为银层,所述银层的厚度在50

100nm范围内。
[0009]一些方案中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所述条形波导上的所述光栅的周期在3

10μm范围内。
[0010]一些方案中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通过紫外胶固定于所述直波导上。
[0011]一些方案中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采用刻蚀工艺制作,其刻蚀深度在200

300nm范围内。
[0012]一些方案中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薄膜厚度在500

600nm范围内,宽度在1.2

1.5μm范围内。
[0013]一些方案中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所述条形波导的刻蚀宽度在200

300nm范围内,所述条形波导的高度在100

150nm范围内。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的调节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消偏光源经单模光纤组件与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输入端连接;步骤二:将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一个输出端经保偏光纤组件连接至消光比测试仪;启动所述消偏光源后,所述消光比测试仪达到稳定输出后完成连接;步骤三:在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直波导上方点设紫外胶匹配液,将硅等离子体波导设置于所述紫外胶匹配液上,调节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的位置直到所述消光比测试仪显示的偏振消光比达到需求值;步骤四:通过紫外灯固化所述紫外胶匹配液。
[0015]一些方案中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的调节方法,所述步骤三中,通过调节架夹持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所述调节架具有X/Y/Z三轴方向的自由度;通过所述调节架对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的位置进行调整;完成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的位置调节后移除所述调节架。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纤陀螺,所述光纤陀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
[0017]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包括薄膜铌酸锂Y波导和设置于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直波导上的硅等离子体波导,硅等离子体波导包括条形波导和条形波导周围的硅基底,条形波导上设计光栅,光栅朝向直波导的方向设置,硅基
底上设置有金属层。通过光栅的引入将要进入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TM模式的基模与硅基底的TM一阶平板波导模式发生耦合,进入硅基底的TM一阶模式,由于条形波导的周围金属层表面的等离子体波效应而被吸收掉,实现偏振滤波功能。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铌酸锂薄膜制作Y波导芯片,可以实现小型化、低半波电压、便于后续集成,而且通过在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直波导上设计硅等离子体波导,可以使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实现高偏振消光比的工作状态,并且本方案中金属层设置在硅等离子体上,不与铌酸锂薄膜接触,不会吸收过多的工作光,所以不会引入过高的插入损耗,本方案工艺过程可控、制作成本低、满足光纤陀螺应用需要。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光纤陀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Y波导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铌酸锂Y波导;硅等离子体波导,设置于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直波导上;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包括条形波导和条形波导周围的硅基底,所述条形波导上设计光栅,所述光栅朝向所述直波导的方向设置,所述硅基底上设置有金属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银层,所述银层的厚度在50

100nm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波导上的所述光栅的周期在3

10μm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等离子体波导通过紫外胶固定于所述直波导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采用刻蚀工艺制作,其刻蚀深度在200

300nm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等离子体辅助的薄膜铌酸锂Y波导混合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铌酸锂Y波导的薄膜厚度在500

600nm范围内,宽度在1.2

1.5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慧杨德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维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