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71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其包括设置在连接件主体内部的控制模块、激光驱动器、接收机放大器、TOSA模块以及ROSA模块。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还设置有包围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的外侧安装有螺母以及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螺母以及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之间。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将光电转换往前推到面板,在设备内部全部是电连接,设备内部不再有光纤互连,降低了设备内部设计复杂度,优化了内部工艺,提升了传输可靠性。

A high spee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光传输由于在带宽高、传输误码低、无电磁兼容问题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在民用市场/军用通讯领域越多的应用,但光通信里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光连接器对接的衰减损耗,对接时光头对准度和光头清洁度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光衰减,进而影响到光的传输性能(主要是传输距离和误码率)。如图1所示,在民用设备中,光电转换直接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实现(如SFP),直接使用LC光纤,一级完成光电转换,因此在设备内部没有因为的过多的光连接器连接带来过多的损耗。这样的设计在设备内部的光互连就是3个(如上图中的①②③),单端带来的损耗就是1.5~4.5dBm,损失的传输距离是3~9km,可见损耗是相当惊人的。因此,需要优化内部光电转换设计,降低内部光连接器互连过多带来的严重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其通过将光电转换往前推到面板,避免在设备内部采用光纤连接,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其包括设置在连接件主体内部的控制模块、激光驱动器、接收机放大器、TOSA模块以及ROSA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双向总线与所述激光驱动器以及所述接收机放大器连接;所述激光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TOSA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机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ROSA模块连接;所述TOSA模块以及所述ROSA模块分别与光输入接口以及光输出接口连接;所述激光驱动器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背面的TX差分接口、发送失败信号端连接;所述接收机放大器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背面的RX差分接口以及接收检测无指示信号端连接;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还设置有包围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的外侧安装有螺母以及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螺母以及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设置有防尘塞。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件主体呈圆柱形。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母为外边缘开槽的螺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插头,所述插头呈柱状与所述套管的内部形状相适配;所述插头外侧套接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的内螺纹与所述套管的外螺纹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EEPRO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将光电转换往前推到面板,在设备内部全部是电连接,设备内部不再有光纤互连,降低了设备内部设计复杂度,优化了内部工艺,提升了传输可靠性,提高了设备光纤传输距离。相对原来传统方案节省了30%~50%的内部空间,这对于小型化设备非常有利,也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交换设备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的立体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的插头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的引脚的标号图;图7为专利技术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的一个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2,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功能、特点。请参阅图2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其包括设置在连接件主体1内部的控制模块2、激光驱动器3、接收机放大器4、TOSA模块5以及ROSA模块6。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分别通过双向总线与激光驱动器3以及接收机放大器4连接;控制模块2用于控制激光驱动器3以及接收机放大器4。控制模块2还连接有EEPROM。激光驱动器3的输出端与TOSA模块5连接;接收机放大器4的输入端与ROSA模块连接;TOSA模块5以及ROSA模块6的分别与光输入接口7以及光输出接口8连接。激光驱动器3与连接件主体1背面的TX差分接口、发送失败信号端连接;接收机放大器4与连接件主体1背面的RX差分接口以及接收检测无指示信号端连接。光输入接口7以及光输出接口8设置在连接件主体1的正面;连接件主体1的正面还设置有包围光输入接口7以及光输出接口8的套管9,套管9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套管9的外侧安装有螺母10以及密封圈11;密封圈11设置在螺母10以及连接件主体1的正面之间。安装在设备上时,连接件主体1背面的引脚与PCB板电性连接,套管9插设在设备壳体的通孔中,并通过螺母10紧固在壳体上,密封圈11位于壳体以及连接件主体1的正面之间,使得设备保持密封。光输入接口7以及光输出接口8设置有防尘塞,以便在没有和插头连接时防止接口污染。连接件主体1呈圆柱形,正面和背面分别为圆柱形的两个端面。设置在套管9外侧的螺母10为外边缘开槽的螺母,以便通过工具进行紧固。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还包括插头12,插头12呈柱状与套管9的内部形状相适配;插头12外侧套接有连接螺母13,连接螺母13的内螺纹与套管9的外螺纹相适配。如图6所示,为连接件主体1背面的引脚的标号图,连接件主体1背面的引脚的定义如表-1所示。表-1连接件主体背面的引脚的定义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的一个应用示意图;该应用中,外界的光纤直接与转换模块连接,避免在设备内部通过光纤转接,光电转换往前推到面板,在设备内部全部是电连接,设备内部不再有光纤互连,降低了设备内部设计复杂度,优化了内部工艺,提升了传输可靠性,避免了光纤转接造成的损耗,提高了设备光纤传输距离。相对原来传统方案节省了30%~50%的内部空间,这对于小型化设备非常有利,也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连接件主体内部的控制模块、激光驱动器、接收机放大器、TOSA模块以及ROSA模块,其中:/n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双向总线与所述激光驱动器以及所述接收机放大器连接;/n所述激光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TOSA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机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ROSA模块连接;所述TOSA模块以及所述ROSA模块分别与光输入接口以及光输出接口连接;所述激光驱动器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背面的TX差分接口、发送失败信号端连接;所述接收机放大器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背面的RX差分接口以及接收检测无指示信号端连接;/n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还设置有包围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的外侧安装有螺母以及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螺母以及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光电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连接件主体内部的控制模块、激光驱动器、接收机放大器、TOSA模块以及ROSA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双向总线与所述激光驱动器以及所述接收机放大器连接;
所述激光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TOSA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机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ROSA模块连接;所述TOSA模块以及所述ROSA模块分别与光输入接口以及光输出接口连接;所述激光驱动器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背面的TX差分接口、发送失败信号端连接;所述接收机放大器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背面的RX差分接口以及接收检测无指示信号端连接;
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所述连接件主体的正面还设置有包围所述光输入接口以及所述光输出接口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的外侧安装有螺母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光祥徐竹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毕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