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78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39
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涉及齿轮箱试验平台设备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试验底座,试验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齿轮箱的组合工装,组合工装包括定位板和位于定位板与试验底座之间的多个用于控制齿轮箱安装高度的定位块,多个定位块位于定位板下表面的四周,定位板、试验底座以及相应的定位块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联接孔,且每个第一联接孔处设有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更换中心高不同的齿轮箱时在不更换试验底座的前提下,只更换组合工装即可,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拆卸,大大降低了齿轮箱的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
本技术涉及齿轮箱试验平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
技术介绍
齿轮箱是重要的传动部件,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整个传动系统停止运行,尤其是在一些工况复杂的环境中,更要求齿轮箱具有可靠的使用性能。因此,大多数齿轮箱出厂前都要运用试验台对其进行加载试验,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将齿轮箱输入轴和固定高度的试验电机进行联接,从而对齿轮箱的传递效率、温升、噪声和密封性等参数进行试验,以确定各项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齿轮箱的安装方式主要分为侧挂式和底座式。对于底座式齿轮箱,在安装过程中主要控制底脚孔的相对位置和中心高。现有的绝大多数试验台,对齿轮箱进行加载试验时,必须针对每台齿轮箱配备不同规格的试验底座。现有齿轮箱加载试验的缺点是,必须针对每台齿轮箱配备不同规格的试验底座,如果齿轮箱规格跨度大、种类多,必然导致试验底座种类多、数量多、体积大、重量重。这就造成每换一种机型试验,需将工装整体更换,而且试验底座拆装复杂,试验工作量大,给实际使用造成较大困难,不仅严重影响试验效率,而且增加了齿轮箱的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具有通用性强,拆装简单,容易操作,可实现一座多机的效果,以降低齿轮箱试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竞争力。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包括试验底座,试验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齿轮箱的组合工装,组合工装包括定位板和位于定位板与试验底座之间的多个用于控制齿轮箱安装高度的定位块,多个定位块位于定位板下表面的四周,定位板、试验底座以及相应的定位块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联接孔,且每个第一联接孔处设有固定螺栓。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定位块包括位于定位板与试验底座之间的本体结构,本体结构至少一个侧部设有与试验底座侧壁相贴靠的延伸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试验底座与定位块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A,定位块与试验底座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H,定位面A与定位面H相贴合;试验底座与延伸部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B,延伸部与试验底座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G,定位面B与定位面G相贴合。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定位块与定位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定位块与定位板之间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定位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齿轮箱底脚孔相适配的第二联接孔,齿轮箱与定位板之间通过联接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其还包括试验台基座,试验底座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关于试验底座中心线对称的凸起部,试验台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凸起部配合的凹槽,凸起部与试验台基座的凹槽处均开设有第三联接孔,第三联接孔设有固定螺栓。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凸起部与凹槽侧壁相对的侧面为定位面C,凹槽侧壁为定位面E,定位面C与定位面E相贴合;凸起部的底壁为定位面D,试验台基座的底壁为定位面F,定位面D与定位面F相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根据中心高度不同的齿轮箱将定位块与定位板的组合工装进行模块化的设计结构,更换齿轮箱的过程中仅通过更换不同的定位块与定位板的组合便能满足不同中心高的齿轮箱的试验工作,可以提高试验工装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大大减少工装数量,降低工装的投入成本。(2)本技术仅通过更换定位块与定位板的方式可实现一座多机的试验效果,避免不同机型减速机试验时的整体工装的更换,减少出厂试验的工作量。(3)“定位板+定位块”的组合工装不仅能满足不同中心高的要求,且与试验底座用螺栓紧固,连接为一体,并通过各个定位面之间的贴合提升整体工装的稳定性,在加载试验时可防止试验底座、“定位板+定位块”、齿轮箱等部件因振动而松动。(4)试验底座和“定位板+定位块”焊接结构件消除焊接应力,均采用振动时效取代热处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且节能、环保、效率高、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试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试验台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定位板与定位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与齿轮箱之间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与另一齿轮箱之间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二联接孔,2-定位面A,3-定位面B,4-试验底座,5-第三联接孔,6-定位面C,7-定位面D,8-定位面E,9-试验台基座,10-联接螺纹,11-定位面F,12-定位板,13-联接螺栓,14-第一联接孔,15-定位块,16-定位面G,17-定位面H,18-齿轮箱。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主要包括试验底座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试验底座4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与底板之间采用多根支撑梁进行支撑固定。试验底座4的上表面,即顶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齿轮箱18的组合工装,如图3所示,组合工装包括定位板12和位于定位板12与试验底座4之间的多个用于控制齿轮箱18安装高度的定位块15,多个定位块15位于定位板12下表面的四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至少为两个,当定位块15为两个时,两个定位块15分别位于顶板下表面的两侧,且两个定位块15关于定位板1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当定位块15为四个时,则四个定位块15分别位于定位板12下表面的四个角落;当定位块15为六个时,可在上述四个的基础上再于相邻的两个定位块15之间增设多余的定位块15,由此类推,定位块15的数量可根据定位板12与定位块15的大小进行设计。除此之外,定位板12、试验底座4以及相应的定位块15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联接孔14,且每个第一联接孔14处设有固定螺栓。针对中心高度不同的齿轮箱18,其输入轴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亦不相同,本技术通过采用定位板12与定位块15相配合的方式用以更换不同类型的齿轮箱18,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采用不同厚度的定位块15实现试验工装高度的调整,在不更换试验底座4的情况下,仅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定位块15和定位板的组合工装便能调整不同高度的齿轮箱18的测试工作。优选地,定位块15与定位板12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定位块15与定位板12之间为一体成型。其中定位块15与定位板12之间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后期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更加便捷快速,不需要对定位块15与定位板12进行重新组合,同时亦能防止在齿轮试验过程中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底座,所述试验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齿轮箱的组合工装,所述组合工装包括定位板和位于定位板与试验底座之间的多个用于控制齿轮箱安装高度的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位于定位板下表面的四周,所述定位板、试验底座以及相应的定位块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联接孔,且每个所述第一联接孔处设有固定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底座,所述试验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齿轮箱的组合工装,所述组合工装包括定位板和位于定位板与试验底座之间的多个用于控制齿轮箱安装高度的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位于定位板下表面的四周,所述定位板、试验底座以及相应的定位块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联接孔,且每个所述第一联接孔处设有固定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包括位于定位板与试验底座之间的本体结构,所述本体结构至少一个侧部设有与试验底座侧壁相贴靠的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底座与定位块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A,所述定位块与试验底座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H,所述定位面A与定位面H相贴合;所述试验底座与延伸部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B,所述延伸部与试验底座接触的区域为定位面G,所述定位面B与定位面G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齿轮箱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勇李鑫杨丽琴王伟雒晋峰宋杰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