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676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包括上承载板、下承载板、同时包裹在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四周的侧边框、若干个设置在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之间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节器,压力传感器呈直线排布,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节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只需直接将整个装置安装到地面上即可,对路面的要求低,大大减少了安装时的施工量,安装起来较为简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密封性能好,长期使用后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A plate type weig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称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
技术介绍
为遏制违法超载超限运输,保障公路桥梁安全、畅通、高效运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在一些道路桥梁等入口处需要安装对车辆进行称重的称重装置,对过往的车辆进行称重,及时发现超载的车辆,保证道路的行车安全。比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075046.X的技术专利,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平板式称量装置,包括:基础结构;若干受力梁,平行设置并安装在所述基础结构中,机动车负载可使所述受力梁发生形变,所述受力梁上设置有若干个应变片安装位;若干个与所述安装位分布一致的传感器,内部安装有应变片,当所述受力梁发生形变后,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受力梁同步形变,使所述应变片变形并输出与所述受力梁形变量相对应的信号。通过本技术提供的称量装置,当机动车行驶至检测区上时,负载使受力梁发生形变,其变化量与机动车的轴重呈线性关系。此时受力梁上的小孔传感器随之发生形变,带动所述应变片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信号,该信号与机动车的车重相对应,从而完成机动车车重的动态测量过程。该技术在安装时,需要进行现场施工,需要通过施工方式将受力梁布置到安装位置,并且由于受力梁对路面的平整度要求高,导致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施工对路面进行平整和硬化,整个施工工作量大,安装起来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平板式称量装置在安装时现场施工量大、安装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简便的平板式称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包括上承载板、下承载板、同时包裹在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四周的侧边框、若干个设置在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之间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节器,压力传感器呈直线排布,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节器电连接。本技术中,下承载板固定在地面上,汽车通过上承载板时,会对上承载板产生向下的压力,上承载板将压力传递给各个压力传感器,各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汇总给信号调节器,信号调节器将最终的信号传递给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便可以计算出车子的重量。信号调节器对各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汇总协调,保证载荷在不同的位置均有一致的信号输出。本技术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只需直接将整个装置安装到地面上即可,对路面的要求低,大大减少了安装时的施工量,安装起来较为简便。本技术整体密封性能好,长期使用后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能够适应绝大部分的路面情况,适用范围广。作为优选,所述上承载板、下承载板与侧边框所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耐腐蚀抗老化柔性填充物。所述耐腐蚀抗老化柔性填充物为聚氨酯胶,通过在内部填充耐腐蚀抗老化柔性填充物,耐腐蚀抗老化柔性填充物能够包裹在压力传感器及信号调节器的外部,能够隔绝外界的空气、雨水和灰尘,避免内部积水,避免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及信号调节器受到腐蚀或者老化。作为优选,所述侧边框的下端与下承载板固连,上承载板的上端面高于侧边框的上端面。上承载板的上端面高于侧边框的上端面,这样便于车辆通过上承载板。上承载板的四周与侧边框之间留有间隙,便于上承载板受到压力后向下移动,将压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上承载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吊环。吊环便于对整个称重装置进行转运。作为优选,所述下承载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地脚螺栓。安装时,地脚螺栓埋入地面以下,确保整个称重装置能够稳固地安装在地面上。作为优选,上承载板的四周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侧边框的上方,所述凸缘与侧边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沿凸缘设置的环状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的水汽、灰尘等通过上承载板与侧边框之间的缝隙进入称重装置的内部,对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及信号调节器起到保护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侧边框的上端设置有沿侧边框周向设置的环形的第一卡槽,所述凸缘靠近侧边框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密封件横截面呈波纹状,密封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密封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嵌装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横截面均为梯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均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横截面相对应。密封件的横截面为波纹状,是的密封件具备良好的伸缩性能,上承载板与侧边框相对移动时,密封件也随之进行相应的伸缩,上承载板与侧边框之间的相对移动对密封件造成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只需直接将整个装置安装到地面上即可,对路面的要求低,大大减少了安装时的施工量,安装起来较为简便。本技术整体密封性能好,长期使用后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能够适应绝大部分的路面情况,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B部放大图。图中:1、上承载板、2、下承载板,3、侧边框,4、压力传感器,5、信号调节器,6、吊环,7、地脚螺栓,8、耐腐蚀抗老化柔性填充物,9、信号输出线缆,10、固定螺丝,11、凸缘,12、密封条,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包括上承载板1、下承载板2、侧边框3。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相互平行。侧边框3同时包裹在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的四周。侧边框3的下端与下承接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侧边框3的下端与下承接板2的侧面通过固定螺丝10连接。上承载板1与下承载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4共设置有五个。压力传感器4为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4的两端分别与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抵接。压力传感器4呈直线排布。压力传感器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下承载板2上。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之间还设置有信号调节器5。信号调节器5固定在下承载板2上。压力传感器4分别与信号调节器5电连接。信号调节器5上设置有信号输出线缆9。侧边框3上设置有通孔。信号输出线缆9穿过设置在侧边框3上的通孔延伸至侧边框3外。上承载板1的上端面高于侧边框3的上端面。上承载板1的四周与侧边框之间留有间隙,便于上承载板1受到压力后向下移动,将压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4。上承载板1的四周设置有凸缘11。凸缘11位于侧边框3的上方。凸缘11与侧边框3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沿凸缘11设置的环状的密封件12。侧边框3的上端面设置有沿侧边框3周向设置的环形的第一卡槽。凸缘11靠近侧边框3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横截面均为梯形。密封件12横截面呈波纹状。密封件12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部13,密封件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14。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载板(1)、下承载板(2)、同时包裹在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四周的侧边框(3)、若干个设置在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之间的压力传感器(4)、信号调节器(5),压力传感器(4)呈直线排布,压力传感器(4)分别与信号调节器(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载板(1)、下承载板(2)、同时包裹在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四周的侧边框(3)、若干个设置在上承载板(1)和下承载板(2)之间的压力传感器(4)、信号调节器(5),压力传感器(4)呈直线排布,压力传感器(4)分别与信号调节器(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板(1)、下承载板(2)与侧边框(3)所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耐腐蚀抗老化柔性填充物(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3)的下端与下承载板(2)固连,上承载板(1)的上端面高于侧边框(3)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吊环(6)。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铭坚姚玉明刘培宇梁屹东戴尔刚朱炜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