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6724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换热装置,制冷剂入口一侧的管箱、壳体及管板所包围的空腔内设置有均流结构;均流结构包括增流管和海绵层,增流管固定在管箱壁上,与制冷剂入口同轴设置,沿制冷剂流入方向,增流管内管径由小逐渐增大,海绵层夹设在增流管与管板之间。本高效率换热装置,制冷剂流经增流管的过程相当于平缓地将制冷剂流体的直径进行了扩大,海绵层良好的浸透吸纳能力对于制冷剂来说具有暂时阻流,平衡流速及均匀扩散作用,经过均流结构的处理,自制冷剂入口进入的制冷剂实现了同步、均匀进入各换热管的目的,保证了各换热管中的制冷剂状态一致,消除了处于边缘的换热管内制冷剂更新慢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High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率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中的主要元件是成束分布的换热管,工作时,制冷剂从传热管中流过,与壳内流过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改变载冷剂温度的目的。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卧式,布设其中的换热管为水平分布,由于制冷剂入口直径一般均远小于成束换热管的直径,自制冷剂入口进入的制冷剂无法同步均匀的流入各换热管内,越靠近边缘,换热管中的制冷剂更新越慢,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状态不一,此种现象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管壳换热器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率换热装置,该高效率换热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高效率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设置有管板,管板之间固定有换热管,管板外设置有管箱,两侧管箱中的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另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剂入口一侧的管箱、壳体及管板所包围的空腔内设置有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增流管和海绵层,增流管固定在管箱壁上,与制冷剂入口同轴设置,沿制冷剂流入方向,增流管内管径由小逐渐增大,海绵层夹设在增流管与管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增流管包括一级增流管和二级增流管,一级增流管固定在管箱壁上,二级增流管固定在一级增流管较大管径所对应的端部,二级增流管的最小管径大于一级增流管的最大管径,海绵层夹设在二级增流管与管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与管板之间还设置有节流板,节流板上设置有与管板上通孔相匹配的节流孔,沿制冷剂流入方向,节流孔孔径由大逐渐变小。<br>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进一步的,所述载冷剂入口靠近制冷剂入口设置,所述载冷剂出口靠近制冷剂出口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载冷剂入口靠近制冷剂出口设置,所述载冷剂出口靠近制冷剂入口设置。本高效率换热装置,在工作时,制冷剂先自制冷剂入口流入至制冷剂入口一侧的管箱、壳体及管板所包围的空腔内,均流结构中的增流管,其内管径由小逐渐增大,制冷剂流经增流管的过程相当于平缓地将制冷剂流体的直径进行了扩大,流出增流管的制冷剂遇海绵层,海绵层良好的浸透吸纳能力对于制冷剂来说具有暂时阻流,平衡流速及均匀扩散作用,能够使制冷剂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海绵层中,随着后续制冷剂的继续供应,海绵层上的制冷剂超出海绵层的吸纳能力,通过管板上的通孔进入各个换热管,经过均流结构的处理,自制冷剂入口进入的制冷剂实现了同步、均匀进入各换热管的目的,保证了各换热管中的制冷剂状态一致,消除了处于边缘的换热管内制冷剂更新慢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高效率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高效率换热装置中的均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壳体、2.换热管、3.管板、4.管箱、5.制冷剂入口、6.制冷剂出口、7.载冷剂入口、8.载冷剂出口、9.一级增流管、10.二级增流管、11.海绵层、12.节流板、121.节流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所述高效率换热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设置有管板3,管板3之间固定有换热管2,管板3外设置有管箱4,两侧管箱4中的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5,另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6,所述制冷剂入口5一侧的管箱4、壳体1及管板3所包围的空腔内设置有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增流管和海绵层11,增流管固定在管箱4壁上,与制冷剂入口5同轴设置,沿制冷剂流入方向,增流管内管径由小逐渐增大,海绵层11夹设在增流管与管板3之间。本高效率换热装置,在工作时,制冷剂先自制冷剂入口5流入至制冷剂入口5一侧的管箱4、壳体1及管板3所包围的空腔内,均流结构中的增流管,其内管径由小逐渐增大,制冷剂流经增流管的过程相当于平缓地将制冷剂流体的直径进行了扩大,流出增流管的制冷剂遇海绵层11,海绵层11良好的浸透吸纳能力对于制冷剂来说具有暂时阻流,平衡流速及均匀扩散作用,能够使制冷剂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海绵层11中,随着后续制冷剂的继续供应,海绵层11上的制冷剂超出海绵层的吸纳能力,通过管板3上的通孔进入各个换热管2,经过均流结构的处理,自制冷剂入口5进入的制冷剂实现了同步、均匀进入各换热管的目的,保证了各换热管中的制冷剂状态一致,消除了处于边缘的换热管内制冷剂更新慢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本高效率换热装置中,所述增流管包括一级增流管9和二级增流管10,一级增流管9固定在管箱4壁上,二级增流管10固定在一级增流管9较大管径所对应的端部,二级增流管10的最小管径大于一级增流管9的最大管径,海绵层11夹设在二级增流管10与管板3之间。设置两级增流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平缓地扩大制冷剂流体的直径,更有利于海绵层11均流功效的发挥。本高效率换热装置中,所述海绵层11与管板3之间还设置有节流板12,节流板12上设置有与管板3上通孔相匹配的节流孔121,沿制冷剂流入方向,节流孔121孔径由大逐渐变小,海绵层11虽然起到了均流的作用,但其阻流作用也使得制冷剂流体流速下降,经过节流孔121调解,能够适当的提高流体流速。本高效率换热装置中,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载冷剂入口7和载冷剂出口8。当所述载冷剂入口7靠近制冷剂入口5设置,所述载冷剂出口8靠近制冷剂出口6设置时,本高效率换热装置为顺流换热换热器。当所述载冷剂入口7靠近制冷剂出口6设置,所述载冷剂出口8靠近制冷剂入口5设置时,本高效率换热装置为逆流换热换热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设置有管板(3),管板(3)之间固定有换热管(2),管板(3)外设置有管箱(4),两侧管箱(4)中的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5),另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5)一侧的管箱(4)、壳体(1)及管板(3)所包围的空腔内设置有均流结构;/n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增流管和海绵层(11),增流管固定在管箱(4)壁上,与制冷剂入口(5)同轴设置,沿制冷剂流入方向,增流管内管径由小逐渐增大,海绵层(11)夹设在增流管与管板(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设置有管板(3),管板(3)之间固定有换热管(2),管板(3)外设置有管箱(4),两侧管箱(4)中的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5),另一侧上设置有制冷剂出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5)一侧的管箱(4)、壳体(1)及管板(3)所包围的空腔内设置有均流结构;
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增流管和海绵层(11),增流管固定在管箱(4)壁上,与制冷剂入口(5)同轴设置,沿制冷剂流入方向,增流管内管径由小逐渐增大,海绵层(11)夹设在增流管与管板(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流管包括一级增流管(9)和二级增流管(10),一级增流管(9)固定在管箱(4)壁上,二级增流管(10)固定在一级增流管(9)较大管径所对应的端部,二级增流管(10)的最小管径大于一级增流管(9)的最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艳杨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隆美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