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06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汇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池,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二电池。第一主体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主体部沿横向的同一侧。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纵向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缝隙。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一缝隙连通。汇流组件包括所述的汇流构件。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的汇流组件和多个电池。

Battery module and its bus components and bus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
技术介绍
电池模组通常包括多个电池以及汇流构件,汇流构件连接于所述多个电池以实现所述多个电池的电连接。然而,在现有的电池模组中,汇流构件通常包括连接部和主体部,连接部为多个且间隔布置,各连接部连接于电池;主体部连接所述多个连接部。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膨胀,导致连接部收到拉伸应力的作用;拉伸应力会集中在连接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处,容易造成汇流构件在所述连接处开裂,影响汇流构件的过流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其能分散汇流构件上的应力,避免汇流构件断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构件和汇流组件。汇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池,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二电池。第一主体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主体部沿横向的同一侧。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纵向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缝隙。第一主体部设置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一缝隙连通。第一连接部在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连接部在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表面,第一缝隙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三表面,第三表面沿着第一缺口的边缘设置。第三表面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一弧形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平面且相互平行。第一弧形段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的直径大于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的间距。第三表面还包括第二弧形段和第三弧形段。第二弧形段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一弧形段,且第二弧形段相对于第一表面朝靠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倾斜。第三弧形段连接第二表面和第一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相对于第二表面朝远离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倾斜,且第三弧形段的弧长小于第二弧形段的弧长。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平板区和第一弯折区,第一平板区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电池,第一弯折区连接第一平板区和第一主体部;第一平板区和第一主体部之间存在高度差,第一弯折区相对于第一主体部朝靠近第一平板区的方向弯折。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平板区和第二弯折区,第二平板区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二电池,第二弯折区连接第二平板区和第一主体部;第二平板区和第一主体部之间存在高度差,第二弯折区相对于第一主体部朝靠近第二平板区的方向弯折。汇流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三电池。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和第三电池被配置为沿纵向排列;第一主体部还连接于第三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主体部沿横向的同一侧。在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和所述的汇流构件;电池为多个并沿纵向依次排列;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电池,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电池。汇流组件包括第一汇流构件、第二汇流构件以及绝缘体。第一汇流构件为前述的汇流构件。第二汇流构件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二主体部;第四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四电池,第五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五电池,第二主体部连接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通过绝缘体绝缘设置。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第四电池、第三电池及第五电池被配置为沿纵向排列。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电池以及所述的汇流组件。电池为多个并沿纵向依次排列。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电池,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电池,第三连接部连接于第三电池,第四连接部连接于第四电池,第五连接部连接于第五电池;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第四电池、第三电池及第五电池沿纵向排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申请的电池模组中,汇流构件的主体部设置有缺口,缺口与连接部之间的缝隙连通。当电池膨胀时,缝隙沿纵向的宽度增大,同时,连接部所受到的拉伸应力会向主体部的位于缺口处的部分集中。与连接部相比,主体部在纵向上具有较大的宽度,而利用主体部在纵向上的可延展性,可有效地将电池膨胀带来的应力分散。同时,缺口还可增大受力面积,有助于应力的分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池模组的分解图。图3为电池与汇流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汇流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汇流组件的第一汇流构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第一汇流构件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汇流组件的第一汇流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第一汇流构件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汇流组件的第一汇流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第一汇流构件的俯视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汇流构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池5第三汇流构件11第一电池6端板12第二电池7侧板13第三电池8线束板14第四电池G1第一缝隙15第五电池G2第一缺口16第六电池G3第二缝隙2第一汇流构件G4第二缺口21第一连接部S1第一表面211第一平板区S2第二表面212第一弯折区S3第三表面22第二连接部S31第一弧形段221第二平板区S32第二弧形段222第二弯折区S33第三弧形段23第一主体部S34第四弧形段24第三连接部P凹部25第六连接部T1正极端子3第二汇流构件T2负极端子31第四连接部X横向32第五连接部Y纵向33第二主体部Z高度方向4绝缘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照图1和图2,电池模组包括电池1、汇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的汇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主体部(23);/n第一连接部(21)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池(11),第二连接部(22)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二电池(12);/n第一主体部(23)连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且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位于第一主体部(23)沿横向(X)的同一侧;/n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沿纵向(Y)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缝隙(G1);/n第一主体部(23)设置有第一缺口(G2),第一缺口(G2)与第一缝隙(G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的汇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主体部(23);
第一连接部(21)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一电池(11),第二连接部(22)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池模组的第二电池(12);
第一主体部(23)连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且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位于第一主体部(23)沿横向(X)的同一侧;
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沿纵向(Y)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缝隙(G1);
第一主体部(23)设置有第一缺口(G2),第一缺口(G2)与第一缝隙(G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部(21)在靠近第二连接部(22)的一侧具有第一表面(S1),第二连接部(22)在靠近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具有第二表面(S2),第一缝隙(G1)位于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之间;
第一主体部(23)包括第三表面(S3),第三表面(S3)沿着第一缺口(G2)的边缘设置;
第三表面(S3)包括第一弧形段(S31),第一弧形段(S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为平面且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段(S31)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的直径大于第一表面(S1)到第二表面(S2)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三表面(S3)还包括第二弧形段(S32)和第三弧形段(S33);
第二弧形段(S32)连接第一表面(S1)和第一弧形段(S31),且第二弧形段(S32)相对于第一表面(S1)朝靠近第二连接部(22)的方向倾斜;
第三弧形段(S33)连接第二表面(S2)和第一弧形段(S31),第三弧形段(S33)相对于第二表面(S2)朝远离第一连接部(21)的方向倾斜,且第三弧形段(S33)的弧长小于第二弧形段(S32)的弧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部(21)包括第一平板区(211)和第一弯折区(212),第一平板区(211)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电池(11),第一弯折区(212)连接第一平板区(211)和第一主体部(23);第一平板区(211)和第一主体部(23)之间存在高度差,第一弯折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毓群赵丰刚蔡圣添黄仰枝陈传炼刘道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