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004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其包括上合模、下合模和型芯,型芯设置于上合模和下合模之间,且连接有引流管针,引流管针与注胶通道连接,在上合模和/或下合模上设有加热孔。釆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具制造的折叠式人工玻璃体主要由球囊、引流管和引流阀组成。球囊折叠可植入眼内,由引流阀注吸液体或伴随药物,支撑视网膜,调节眼内压,并可通过控制球囊的通透性,使之成为一个药物缓释系统。釆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具通过注射成型的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球囊、引流管与引流阀为一次成型,整体性好,引流管柔软,对眼部组织损伤小,引流阀体积小,柔软,与组织相容性好。

Mold for making foldable artificial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治疗制品的制造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玻璃体替代物研究众多,主要有惰性气体、硅油、重硅油、过氟化碳液体,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外研究热点的高分子亲水性聚合物水凝胶等。但它们的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有的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惰性气体如C3F8,容易发生白内障,在术后两周左右失去填塞作用,不能对视网膜产生持久的顶压作用;过氟化碳液体对视网膜有毒性,不能长期留置在玻璃体腔,仅限于术中使用,且容易残留于眼内,与水起反应后更难以取出;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硅油替代物,可引起白内障和青光眼,且本身在一定的时间内会乳化,乳化后必须取出,但取出后视网膜易发生再次脱离,反复多次的手术,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视力;即使手术成功,由于硅油屈光指数小,对视网膜下方裂孔顶压效果差,同时填充后必然使眼球屈光度向高度远视方向改变,因而患者的视力也非常差;另外患者术后必须是长期俯卧位,以防止硅油流入前房,因而患者非常痛苦。水凝胶主要有PVP水凝胶、PV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合模、下合模和型芯,型芯设置于上合模和下合模之间,且连接有引流管针,引流管针与注胶通道连接,在上合模和/或下合模上设有加热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合模、下合模和型芯,型芯设置于上合模和下合模之间,且连接有引流管针,引流管针与注胶通道连接,在上合模和/或下合模上设有加热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上合模设有滑块,型芯连接有定位片,该定位片可定位于滑块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造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片的主轴与引流管针主轴延长线成直角,且与型芯的圆心在同一平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前应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