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28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器、热交换器和燃烧室;该燃烧换热装置还具有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该燃烧室内壁与燃烧室外壁之间构造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该燃烧室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位于出气孔、以及连接于每一组出气孔下方的引导壁,该引导壁的下端部环周与出气孔下方的燃烧器内壁相连接,该引导壁的上端部向上延伸至出气孔的上方,引导壁与燃烧器内壁之间配合形成有引导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强抽或者强鼓的方式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空气流动通道内,通道内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孔进入引导通道内并向上运动对上方的燃烧器内壁进行冷却降温,有效降低燃烧室的温度。

A combus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multistage coo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燃烧换热装置通常配备于供暖装置中,供暖装置利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而加热水,并使被加热的水沿着配管循环,从而用于室内供暖或者热水供应;这种燃烧换热装置一般包括:燃烧燃料气体而产生高温的热能的燃烧器,利用所述燃烧器的燃烧热而实现与内部的水加热的热交换器、以及形成于燃烧器与热交换器之间的燃烧室。此时,如果产生于燃烧室内部的高温的热能被传递到燃烧室外部,则会导致燃烧室周围装置的热损坏,所以为了防止该情况的发生,需要冷却燃烧室的装置。用于冷却燃烧室的装置中,以往通常使用的结构可以分为:在燃烧室内壁使用绝热材料的干式法(Drytype)和将供暖水配管缠绕在燃烧室外壁的湿式法(Wettype)。所述干式法需要使用绝热材料,所以会提高燃烧室的制造成本,并且即便使用绝热材料,也存在燃烧室的冷却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所述湿式法的热效率高于干式法的热效率,但是其结构复杂,并且可能在燃烧室内壁产生冷凝水,且如果以铜管材料制成,则存在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如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使用抗冷凝水的材料(例如不锈钢),则存在制造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通过位于燃烧室内壁上的至少一组出气孔、以及位于每组出气孔下方的引导壁,两者构造形成用于引导空气向上流动的引导通道,从而实现对燃烧室内壁的分段降温,有效保证燃烧室内壁的温度,避免过热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包括:燃烧器;热交换器;燃烧室,形成于燃烧器与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燃烧换热装置具有:燃烧室内壁,其环绕设置于燃烧室的外侧;燃烧室外壁,环绕设置于燃烧室内壁的外侧;所述燃烧室内壁与所述燃烧室外壁之间构造形成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通道;所述燃烧室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位于出气孔、以及连接于每一组出气孔下方的引导壁,该引导壁的下端部环周与出气孔下方的燃烧器内壁相连接,该引导壁的上端部向上延伸至出气孔的上方,所述引导壁与燃烧器内壁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引导空气沿着燃烧器内壁向上运动的引导通道,该出气孔为引导通道的空气入口。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烧器内壁对应燃烧器处设置有用于与燃烧器之间流动间隙的折弯部。进一步设置为:同一组出气孔为位于引导壁下端部上方的至少一个孔。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壁为环状结构,该引导壁与燃烧室内壁之间配合形成引导通道。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壁的两端分别与燃烧室内壁相连接,该引导壁与燃烧室内壁之间配合形成引导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通过空气流动通道内流动的空气能够阻隔燃烧室内、外壁之间的热传递,同时能够加速带走内、外壁的热量,起到降低燃烧室外壁温度的作用,同时通过空气流动通道供应给燃烧器的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够进行预热,从而起到提高燃烧器燃烧效率的作用;再者,通过燃烧室内壁上的至少一组出气孔、以及连接于每一组出气孔下方的引导壁,两者配合形成用于引导空气上运动以降低上方内壁温度的引导通道,从而通过分段降温的方式,有效的保证燃烧室内壁的温度,避免燃烧室内壁过热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燃烧换热装置的横向剖面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燃烧换热装置的横向剖面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燃烧换热装置的横向剖面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燃烧器;2、热交换器;3、燃烧室;4、燃烧室内壁;41、出气孔;42、引导壁;43、折弯部;5、燃烧室外壁;6、空气流动通道;7、引导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燃烧器11和热交换器22,该壳体对应燃烧器11和热交换器22之间形成有燃烧室3,该燃烧器11燃烧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物产生高温烟气,该热交换器22能够利用燃烧器11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其内部的水发生热交换对水进行加热。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燃烧器11和热交换器22,该壳体对应燃烧器11和热交换器22之间形成有燃烧室3,该燃烧器11燃烧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物产生高温烟气,该热交换器22能够利用燃烧器11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其内部的水发生热交换对水进行加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壳体包括燃烧室内壁4和燃烧室外壁5,该燃烧室内壁4环绕设置在燃烧室3的外侧,该燃烧室外壁5环绕设置在燃烧室内壁4的外侧,该燃烧室内壁4和燃烧室外壁5呈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配合形成供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通道6,本装置采用强抽或者强鼓的方式使得壳体外部的空气进入壳体内部,空气在空气流动通道6内流动能够有效的阻隔燃烧室内、外壁之间的直接热传递,同时在流动过程加速热量的散发,从而降低燃烧室内、外壁的温度,提高使用寿命;再者,空气能够通过空气流动通道6提供给燃烧器1以供其燃烧所需,该空气在流经空气流动通道6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初步预热,从而有效的提高燃烧器1的燃烧效率。如图1和图2所示,该燃烧室内壁4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出气孔41、以及位于每一组出气孔41下方的引导壁42,该出气孔41优选为两组或两组以上,该引导壁42呈环状结构设置,该引导壁42的下端部与同组出气孔41下方的燃烧室内壁4相连,引导壁42的上端部向上延伸至出气孔41的上方,使得燃烧室内壁4与引导壁42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引导空气向上流动的引导通道7,该出气孔41为连通空气流动通道6和引导通道7的空气入口,从而使得空气流动通道6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孔41进入引导通道7内并沿着引导通道7向上运动,各自对位于同组出气孔41上方的燃烧室内壁4进行冷却,从而使得空气流动通道6内的空气能够分段对燃烧室内壁4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有效避免燃烧室内壁4温度过高,确保使用寿命。在上述方案中,如图位于引导壁42的下端部与燃烧室内壁4连接所构成的环面上方的出气孔41为同组出气孔41,优选该同组出气孔41为间隔分布在燃烧室内壁4的同一水平环面上的孔,从而能够简化引导壁42与燃烧室内壁4的焊接连接。进一步,燃烧室内壁4对应燃烧室3的下端部设置有用于减少与燃烧器1之间流动间隙的折弯部43。由图2和图4可知,本实施例的燃烧室内壁与燃烧室外壁配合形成的空气流动通道可以为连通的环状通道,也可以为不连通的、分段通道。如图3所示,与图2相比,本实施例的引导壁42的两端分别与燃烧室内壁4相连,该引导壁42与燃烧室内壁4配合形成引导通道7,该引导通道7至少与一个出气孔41相连通,即位于同一个引导壁42下端部上方的至少一个出气孔41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包括:/n燃烧器;/n热交换器;/n燃烧室,形成于燃烧器与热交换器之间;/n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换热装置具有:/n燃烧室内壁,其环绕设置于燃烧室的外侧;/n燃烧室外壁,环绕设置于燃烧室内壁的外侧;/n所述燃烧室内壁与所述燃烧室外壁之间构造形成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通道;/n所述燃烧室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位于出气孔、以及连接于每一组出气孔下方的引导壁,该引导壁的下端部环周与出气孔下方的燃烧器内壁相连接,该引导壁的上端部向上延伸至出气孔的上方,所述引导壁与燃烧器内壁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引导空气沿着燃烧器内壁向上运动的引导通道,该出气孔为引导通道的空气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级降温结构的燃烧换热装置,包括:
燃烧器;
热交换器;
燃烧室,形成于燃烧器与热交换器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换热装置具有:
燃烧室内壁,其环绕设置于燃烧室的外侧;
燃烧室外壁,环绕设置于燃烧室内壁的外侧;
所述燃烧室内壁与所述燃烧室外壁之间构造形成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通道;
所述燃烧室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位于出气孔、以及连接于每一组出气孔下方的引导壁,该引导壁的下端部环周与出气孔下方的燃烧器内壁相连接,该引导壁的上端部向上延伸至出气孔的上方,所述引导壁与燃烧器内壁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引导空气沿着燃烧器内壁向上运动的引导通道,该出气孔为引导通道的空气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众骋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