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20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包括透明阀体,透明阀体内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和止通凸起,透明阀体内还设有上阀芯和下阀芯,上阀芯上设有第一气动活塞;所述的透明阀体内部经第一气动活塞、第一限位凸起和止通凸起依次分隔成控制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的控制腔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外部的电气转换器,第二腔室连接有输出口,第三腔室连接有气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了气动比例压力阀常用的组件,可以模拟这些组件对整体性能的影响,满足产品气动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集成度高的特点。

Experimental model of pneumatic transmission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特别是一种气动比例压力阀的实验模型,属于气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气压传动是指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来驱动和控制各种机械设备以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技术。随着工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气动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气动比例压力阀是气压传动较常使用到的部件,也是气动比例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它具有动态特性好、控制精度高和易于电气集成等特点,在气动压力、速度、输出力和伺服定位等控制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气动比例压力阀的测试实验中,气动比例压力阀的控制部分、进气部分、输出部分以及透明阀体内在部件阀芯、活塞、阀芯弹簧、过流面积与阀芯位移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气动比例压力阀的性能,目前缺乏一种集成控制部分、进气部分、输出部分以及透明阀体内在部件、以及通过调节参数、及模拟实际工况的方式来检测这些因素对气动比例压力阀的性能影响的实验模型,从而使得进一步优化气动比例压力阀比较费时费力并且成本较高。因此,研发一款集成度高、操作简单的、模拟气动比例压力阀运行工况的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成为了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本技术集成了气动比例压力阀常用的组件,可以通过这些组件的调整来检测气动比例压力阀的工作过程中这些组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优化产品提供实验依据,满足产品高可靠性的要求;此外,本技术还具有集成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包括透明阀体,透明阀体内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和止通凸起,透明阀体内还设有相互连接的上阀芯和下阀芯,上阀芯的端部设有第一气动活塞;所述的透明阀体内部经第一气动活塞、第一限位凸起和止通凸起依次分隔成控制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的控制腔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外部的电气转换器,电气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有气温控制器和气压控制器;所述的第一腔室内依次设有固定在上阀芯上的气动隔膜、第一限位质量块和第二气动活塞,第二气动活塞上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凸起上;第二腔室内依次设有第三气动活塞和第二限位质量块,第三气动活塞设置在上阀芯上,第二限位质量块设置在下阀芯上;所述透明阀体内侧还设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上设有贯穿透明阀体的排气孔;所述的第三气动活塞与导向凸起相贴合,第三气动活塞上设有与排气孔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腔室经管路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外部的输出口,输出口内设有节流孔;第三腔室内设有固定在下阀芯上的第四气动活塞,第四气动活塞与止通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三腔室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外部的气源;透明阀体端部设有连通第三腔室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固定在下阀芯上的第五气动活塞,通孔内还设有与第五气动活塞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通孔内设有压紧螺丝,压紧螺丝与通孔的内壁螺纹配合,压紧螺丝与第五气动活塞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前述的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中,所述的上阀芯和下阀芯之间设有第三弹簧。前述的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中,所述第一限位质量块的两端设有第一限位器,第二限位质量块的两端设有第二限位器。前述的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中,所述的通孔包括相连的圆孔和螺纹孔,所述的第五气动活塞设置在圆孔内,压紧螺丝与螺纹孔相配合。前述的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中,所述的螺纹孔末端设有与压紧螺丝相配合的螺纹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集成了气动比例压力阀常用的组件,可以通过这些组件的调整观察气动比例压力阀的工作过程中这些组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优化产品提供实验依据,满足产品高可靠性的要求;此外,本技术还具有集成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将对气动比例压力阀的实验或检测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技术的透明阀体上设有排气孔,排气孔与第二腔室相连通。当第二腔室中的气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时,产生的压差将使上阀芯运动,上阀芯带动第三气动活塞下移,并且第一凹槽的开口处逐渐减小直至完全被导向凸起挡住,达到减少或阻断气体从排气孔排出的目的。上阀芯的末端接触到下阀芯后顶住下阀芯运动,第四气动活塞与止通凸起分离,使得气源的气体经第三腔室流入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对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进行增压,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内的气压力增大直至与控制腔内的气压力达到平衡。当第二腔室中的气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产生的压差将使上阀芯回退,下阀芯回到初始位置即第四气动活塞顶牢止通凸起时下阀芯的位置,隔绝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气体的流通,阻断气源的气体进入第二腔室,由于上阀芯带动第三气动活塞回退,第一凹槽的开口处逐渐增大,第二腔室内的气体经第一凹槽和排气孔排出透明阀体,使第二腔室中的气压力减小直到与控制腔内的气压力达到平衡,以此实现泄压的目的。第一限位质量块的质量数值可模拟实际工况中上阀芯的质量和上阀芯运动时受到的阻力,第二限位质量块的质量数值可模拟实际工况中下阀芯的质量和下阀芯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从而实验得到在相应的质量数值下对气动比例压力阀输出压力的影响。调节压紧螺丝能改变第一弹簧的预紧力,以此模拟弹簧的刚度系数和预紧力对输出压力的影响。综上,本技术通过调节阀芯弹簧的刚度系数和预紧力、第四气动活塞与止通凸起过流面积、第三气动活塞的第一凹槽与导向凸起的过流面积等参数,以及上、下阀芯的模拟实际质量工况,来观察和检测气动比例压力阀的工作过程中这些组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优化产品提供实验依据,满足产品高可靠性的要求。本技术的上阀芯和下阀芯之间设有第三弹簧,使上阀芯与下阀芯弹性接触,增强上阀芯与下阀芯工作的耐久度。本技术的螺纹孔末端设有与压紧螺丝相配合的螺纹密封圈,增强压紧螺丝与螺纹孔之间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通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透明阀体,2-控制部,3-输出部,4-进气部,5-控制腔,6-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第三腔室,9-第一气动活塞,10-第三气动活塞,11-第四气动活塞,12-第五气动活塞,13-上阀芯,14-下阀芯,15-电气转换器,16-气温控制器,17-气压控制器,18-气动隔膜,19-第一限位质量块,20-第一限位器,21-第二气动活塞,22-第一弹簧,23-第一限位凸起,24-第一凹槽,25-排气孔,26-导向凸起,27-节流孔,28-输出口,29-第三弹簧,30-第二限位器,31-第二限位质量块,32-止通凸起,33-第二限位凸起,34-通孔,35-圆孔,36-螺纹孔,37-压紧螺丝,38-螺纹密封圈,39-第二弹簧,40-气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构成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透明阀体1,透明阀体1内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3和止通凸起32,第一限位凸起为环形凸起,用于安装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凸起中间的通道可以穿行第一阀芯、以及气流通过,止通凸起与第一限位凸起结构相似,但止通凸起中间的通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阀体(1),透明阀体(1)内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3)和止通凸起(32),透明阀体(1)内还设有相互连接的上阀芯(13)和下阀芯(14),上阀芯(13)的端部设有第一气动活塞(9);所述的透明阀体(1)内部经第一气动活塞(9)、第一限位凸起(23)和止通凸起(32)依次分隔成控制腔(5)、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所述的控制腔(5)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1)外部的电气转换器(15);所述的第一腔室(6)内依次设有固定在上阀芯(13)上的气动隔膜(18)、第一限位质量块(19)和第二气动活塞(21),第二气动活塞(21)上设有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凸起(23)上;第二腔室(7)内依次设有第三气动活塞(10)和第二限位质量块(31),第三气动活塞(10)设置在上阀芯(13)上,第二限位质量块(31)设置在下阀芯(14)上;所述透明阀体(1)内侧还设有导向凸起(26),导向凸起(26)上设有贯穿透明阀体(1)的排气孔(25);所述的第三气动活塞(10)与导向凸起(26)相贴合,第三气动活塞(10)上设有与排气孔(25)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4);所述的第二腔室(7)经管路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1)外部的输出口(28),输出口(28)内设有节流孔(27);第三腔室(8)内设有固定在下阀芯(14)上的第四气动活塞(11),第四气动活塞(11)与止通凸起(32)相配合;所述第三腔室(8)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1)外部的气源(40);透明阀体(1)端部设有连通第三腔室(8)的通孔(34),通孔(34)内设有固定在下阀芯(14)上的第五气动活塞(12),通孔(34)内还设有与第五气动活塞(12)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凸起(33);所述通孔(34)内设有压紧螺丝(37),压紧螺丝(37)与通孔(34)的内壁螺纹配合,压紧螺丝(37)与第五气动活塞(1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9)。/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压传动部件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阀体(1),透明阀体(1)内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3)和止通凸起(32),透明阀体(1)内还设有相互连接的上阀芯(13)和下阀芯(14),上阀芯(13)的端部设有第一气动活塞(9);所述的透明阀体(1)内部经第一气动活塞(9)、第一限位凸起(23)和止通凸起(32)依次分隔成控制腔(5)、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所述的控制腔(5)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1)外部的电气转换器(15);所述的第一腔室(6)内依次设有固定在上阀芯(13)上的气动隔膜(18)、第一限位质量块(19)和第二气动活塞(21),第二气动活塞(21)上设有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凸起(23)上;第二腔室(7)内依次设有第三气动活塞(10)和第二限位质量块(31),第三气动活塞(10)设置在上阀芯(13)上,第二限位质量块(31)设置在下阀芯(14)上;所述透明阀体(1)内侧还设有导向凸起(26),导向凸起(26)上设有贯穿透明阀体(1)的排气孔(25);所述的第三气动活塞(10)与导向凸起(26)相贴合,第三气动活塞(10)上设有与排气孔(25)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4);所述的第二腔室(7)经管路连接有设置在透明阀体(1)外部的输出口(28),输出口(28)内设有节流孔(27);第三腔室(8)内设有固定在下阀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梓斌闵剑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