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料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03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料防护装置。该吊料防护装置包括立板和与立板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第一角铁为倒L型结构,第二角铁为L型结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设于立板的同一侧,第一角铁的一端与立板活动连接,第一角铁可沿着立板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第二角铁的一端与立板固定连接;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之间放置有板料,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分别与板料的拐角处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与板料一侧面的上下两拐角相抵接,限制板料吊运时发生晃动,同时两角板的形状特点避免吊运时板料卷边,吊运时板料通过两角板与钢丝绳隔离,防止板料直接接触钢丝绳在吊运过程中受损。

Lifting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料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吊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吊料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板料是指由板坯轧制的光滑平面金属的半制品,其长度和宽度远远大于厚度,由于板料为片状,其很容易卷边。板料在吊运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吊运装置,一般是先将多个板料层叠设置,在用吊具将板料吊起,然而在吊运的过程,吊具的钢丝绳会与板材的边缘接触,导致板料的边缘被摩擦损坏,且在吊运时不能稳定的将板料固定,板料边缘很容易出现卷边对生产设备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吊料防护装置,解决现有的板料在吊运的过程中容易卷边的问题。一种吊料防护装置,包括立板和与所述立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所述第一角铁为倒L型结构,所述第二角铁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设于所述立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角铁的一端与所述立板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角铁可沿着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角铁的一端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之间放置有板料,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分别与所述板料的拐角处相抵接。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吊料防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与板料一侧面的上下两拐角相抵接,限制板料吊运时发生晃动,同时两角板的形状特点避免吊运时板料卷边,吊运时板料不直接接触吊具的钢丝绳而是通过两角板与钢丝绳隔离,防止板料直接接触钢丝绳在吊运过程中受损;第一角铁能沿着立板上下滑动,使第一角铁具有调节高度的功能,以此适用不同高度的板料,使该防护装置使用范围更广。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吊料防护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铁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面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上设有纵向的通孔,所述螺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通孔,所述螺柱的伸出端设有将所述第一角铁固定在所述立板上的螺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圆孔,所述螺柱的伸出端穿设所述圆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帽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两端朝所述立板的方向平滑连接有防护部,所述螺帽设于两个所述防护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水平延伸有护板,所述护板与所述板料的上端面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角铁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端面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立板焊接固定。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吊料防护装置的右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吊料防护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吊料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0、立板;11、通孔;20、第一角铁;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护板;30、第二角铁;31、第三连接板;32、第四连接板;40、固定结构;41、螺柱;42、固定板;421、防护部;43、螺帽;44、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吊料防护装置,包括立板10、第一角铁20、第二角铁30和固定结构40,第一角铁20和第二角铁30与立板10垂直连接,第一角铁20和第二角铁30位于立板10的同一侧且上下设置,所述第一角铁20和所述第二角铁30之间放置有板料,尺寸相同的板料层叠构成长方体。所述第一角铁20为倒L型结构,第一角铁20可以沿着立板的长度方向10来回移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与所述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下端面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组成板料一侧面的上护角,使板料被限制固定,防止卷边。所述第二角铁30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角铁3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所述第三连接板31与所述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32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1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32的一端与所述立板10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31和第四连接板32组成板料同一侧面的下护角,使板料被限制固定。所述第一角铁20与所述板料一侧面的上拐角抵接起保护作用,所述第二角铁30与同一侧面的下拐角相抵接保护下拐角。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与板料一侧面的上下两拐角相抵接,限制板料吊运时晃动,同时两角板的形状特点避免吊运时板料卷边,且吊运时板料不直接接触吊具的钢丝绳而是通过两角板与钢丝绳隔离,防止板料直接接触钢丝绳在吊运过程中受损;第一角铁能沿着立板10上下滑动,使第一角铁具有调节高度的功能,以此适用不同高度的板料,使该防护装置使用范围更广。具体的,所述固定结构40包括螺柱41和固定板42,所述螺柱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板10上设有纵向的通孔11,所述螺柱41的另一端穿设所述通孔11,所述螺柱41的伸出端设有将所述第一角铁固定在所述立板10上的螺帽43,所述固定板42上设有圆孔,所述螺柱41的伸出端穿设所述圆孔,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螺帽43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板42上设有把手44,把手44的形状为环形。第一角铁通过螺柱41和螺帽43的配合固定在立板10上,同时螺柱41可以在通孔11内上下移动来调节第一角铁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板料。把手44可以方便的上下移动第一角铁。具体的,所述固定板42的两端朝所述立板10的方向平滑连接有防护部421,所述螺帽43设于两个所述防护部421之间。固定板42的两端容易划伤操作人员,防护部421和立板10平滑连接,没有棱角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受伤。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两端向远离固定结构40的一端分别水平延伸有护板23,所述护板23与所述板料的上端面相抵接。设置护板23增大防护装置与板料的抵接面积,使板料更好的固定。同时,请参照图3,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吊料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第一角铁20,两个第一角铁20上下设置在立板10上且在立板10的长度方向上可以上下移动,多设置第一角铁20,使板料更稳固的固定在防护装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板和与所述立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所述第一角铁为倒L型结构,所述第二角铁为L型结构;/n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设于所述立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角铁的一端与所述立板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角铁可沿着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角铁的一端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之间放置有板料,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分别与所述板料的拐角处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板和与所述立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所述第一角铁为倒L型结构,所述第二角铁为L型结构;
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设于所述立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角铁的一端与所述立板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角铁可沿着所述立板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角铁的一端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之间放置有板料,所述第一角铁和所述第二角铁分别与所述板料的拐角处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铁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面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上设有纵向的通孔,所述螺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通孔,所述螺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尚伟杰袁斌陈明兰艳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