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92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其结构包括环翘板、内分片、凸板、防滑条、垫片、连接片、弧形套、稳定附吸装置,环翘板底端与垫片外侧面为一体化结构,内分片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垫片正端面右上角位置,凸板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分片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结构上设有稳定附吸装置,只需将脚垫平稳的放置在准确位置,会通过排口进入腔室,当强压在腔室中,司机坐稳对垫片轻踏,强压迫使内部气体通过翻转盘排出,形成负压状态,实现稳定固定,脚垫在贴合放置后,可以通过自身重量将内部气体排出,从而令内部处于负压壮态,从而使驾驶人员在脚垫上方磨蹭时,脚垫能够稳固的粘附在汽车上。

A new energy vehicle foot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
本技术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属于脚垫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使用越来越普及,其中汽车脚垫作为汽车内使用的一种内饰用品,使用也越发普遍。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0622813.9的一种汽车用脚垫装置,包括脚垫体和小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所述脚垫体之间通过连接垫连接,所述脚垫体的表层均设有保护垫,保护垫通过魔术贴组与脚垫体连接,所述脚垫体包括单元垫体,单元垫体之间通过连接拉链连接,所述单元垫体的表层均设有纳米银抗菌涂层,所述脚垫体的底部均设置防滑层,所述连接垫的表层设有物品放置槽,但是该现有技术脚垫只能贴合放置,由于汽车在行进过程中驾驶人员需会在脚垫上方磨蹭,容易令脚垫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以解决的现有技术脚垫只能贴合放置,由于汽车在行进过程中驾驶人员需会在脚垫上方磨蹭,容易令脚垫发生偏移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其结构包括环翘板、内分片、凸板、防滑条、垫片、连接片、弧形套、稳定附吸装置,所述环翘板底端与垫片外侧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分片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垫片正端面右上角位置,所述凸板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分片中间位置,所述防滑条共设有六条且三条为一组分别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垫片正端面左右两侧,所述垫片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片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稳定附吸装置包括出腔、翻转盘、牵引线、旋阀、转轴、通槽、凸轮盘、腔室、排口,所述出腔与凸轮盘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翻转盘侧面与牵引线首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牵引线末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旋阀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转轴顶端,所述通槽与凸轮盘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槽共设有两个,所述凸轮盘与腔室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稳定附吸装置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弧形套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外侧面与弧形套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盘通过通槽固定安装在弧形套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排口设于凸轮盘底端中间位置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密封性好,且变形后的自我复原性强。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采用尼龙材料制成,较为坚韧,不易出现断纹。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结构上设有稳定附吸装置,只需将脚垫平稳的放置在准确位置,当脚垫与汽车内部接触时,由于凸板对垫片的重量加成,使得垫片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作用在连接片上,当弧形套受到压力乡下移动时,弧形套内部的气体,会通过排口进入腔室,当强压在腔室中,司机坐稳对垫片轻踏,强压迫使内部气体通过翻转盘排出,形成负压状态,实现稳定固定,脚垫在贴合放置后,可以通过自身重量将内部气体排出,从而令内部处于负压壮态,从而使驾驶人员在脚垫上方磨蹭时,脚垫能够稳固的粘附在汽车上。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背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稳定附吸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图中:环翘板-1、内分片-2、凸板-3、防滑条-4、垫片-5、连接片-6、弧形套-7、稳定附吸装置-8、出腔-801、翻转盘-802、牵引线-803、旋阀-804、转轴-805、通槽-806、凸轮盘-807、腔室-808、排口-80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环翘板1、内分片2、凸板3、防滑条4、垫片5、连接片6、弧形套7、稳定附吸装置8,所述环翘板1底端与垫片5外侧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分片2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垫片5正端面右上角位置,所述凸板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分片2中间位置,所述防滑条4共设有六条且三条为一组分别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垫片5正端面左右两侧,所述垫片5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片6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稳定附吸装置8包括出腔801、翻转盘802、牵引线803、旋阀804、转轴805、通槽806、凸轮盘807、腔室808、排口809,所述出腔801与凸轮盘8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翻转盘802侧面与牵引线803首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牵引线803末端与转轴80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旋阀804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转轴805顶端,所述通槽806与凸轮盘8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槽806共设有两个,所述凸轮盘807与腔室80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稳定附吸装置8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弧形套7内部,所述连接片6外侧面与弧形套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凸轮盘807通过通槽806固定安装在弧形套7内部,所述排口809设于凸轮盘807底端中间位置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弧形套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密封性好,且变形后的自我复原性强,所述牵引线803采用尼龙材料制成,较为坚韧,不易出现断纹。本专利所说的,所述。环翘板-1、内分片-2、凸板-3、防滑条-4、垫片-5、连接片-6、弧形套-7、稳定附吸装置-8、出腔-801、翻转盘-802、牵引线-803、旋阀-804、转轴-805、通槽-806、凸轮盘-807、腔室-808、排口-809例如,司机王师傅在使用该脚垫时,只需将脚垫平稳的放置在准确位置,当脚垫与汽车内部接触时,由于凸板3对垫片5的重量加成,使得垫片5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作用在连接片6上,当弧形套7受到压力乡下移动时,弧形套7内部的气体,会通过排口809进入腔室808,当强压在腔室808中,司机坐稳对垫片5轻踏,强压迫使内部气体通过翻转盘802排出,形成负压状态,实现稳定固定。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脚垫只能贴合放置,由于汽车在行进过程中驾驶人员需会在脚垫上方磨蹭,容易令脚垫发生偏移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结构上设有稳定附吸装置,只需将脚垫平稳的放置在准确位置,当脚垫与汽车内部接触时,由于凸板3对垫片5的重量加成,使得垫片5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作用在连接片6上,当弧形套7受到压力乡下移动时,弧形套7内部的气体,会通过排口809进入腔室808,当强压在腔室808中,司机坐稳对垫片5轻踏,强压迫使内部气体通过翻转盘802排出,形成负压状态,实现稳定固定,脚垫在贴合放置后,可以通过自身重量将内部气体排出,从而令内部处于负压壮态,从而使驾驶人员在脚垫上方磨蹭时,脚垫能够稳固的粘附在汽车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环翘板(1)、内分片(2)、凸板(3)、防滑条(4)、垫片(5)、连接片(6)、弧形套(7)、稳定附吸装置(8),所述环翘板(1)底端与垫片(5)外侧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分片(2)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垫片(5)正端面右上角位置,所述凸板(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分片(2)中间位置,所述防滑条(4)共设有六条且三条为一组分别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垫片(5)正端面左右两侧,所述垫片(5)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片(6)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稳定附吸装置(8)包括出腔(801)、翻转盘(802)、牵引线(803)、旋阀(804)、转轴(805)、通槽(806)、凸轮盘(807)、腔室(808)、排口(809),所述出腔(801)与凸轮盘(8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翻转盘(802)侧面与牵引线(803)首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牵引线(803)末端与转轴(80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旋阀(804)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转轴(805)顶端,所述通槽(806)与凸轮盘(8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槽(806)共设有两个,所述凸轮盘(807)与腔室(808)为一体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脚垫,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环翘板(1)、内分片(2)、凸板(3)、防滑条(4)、垫片(5)、连接片(6)、弧形套(7)、稳定附吸装置(8),所述环翘板(1)底端与垫片(5)外侧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分片(2)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垫片(5)正端面右上角位置,所述凸板(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内分片(2)中间位置,所述防滑条(4)共设有六条且三条为一组分别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垫片(5)正端面左右两侧,所述垫片(5)背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片(6)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稳定附吸装置(8)包括出腔(801)、翻转盘(802)、牵引线(803)、旋阀(804)、转轴(805)、通槽(806)、凸轮盘(807)、腔室(808)、排口(809),所述出腔(801)与凸轮盘(80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翻转盘(802)侧面与牵引线(803)首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牵引线(803)末端与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权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瑾颐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