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荣军专利>正文

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70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0:00
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涉及选煤选矿用喷水咀,包括咀体、连接管、螺帽,连接管上有螺纹,连接管后部设有螺帽,螺帽后部为咀体,咀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进入连接管的水一分为二,即隔板以上形成上水通道,隔板以下形成下水通道;上水通道的水通过上通水孔,到达前挡板,经前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前水幕;下水通道的水通过下通水孔导向后挡板,经后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后水幕;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均为扇形,在前挡板两侧设置前侧挡板或/和后挡板两侧设置有后侧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水动能不浪费、水幕宽度大且力量集中,洗煤效果更理想,脱泥脱介效果好,精煤质量稳定可靠。

Fan shaped double water curtain coal preparation water spray nozz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
本技术涉及选煤选矿用喷水咀,进一步是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
技术介绍
选煤(选矿)是煤炭(矿业)工业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的选煤(选矿)行业,大都采用喷水法作业。喷水法是用高压水加入介质通过喷水咀对原料煤(矿)进行冲洗的一种方法。目前现有种类为数不多的几种选煤喷水咀,其喷出的水为一个水幕,洗煤时,采用将若干喷水咀设置在横向的一条水管上,这样仅可对煤块进行一次清洗。这样造成了介质和水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双水幕选煤喷水咀”(专利号为ZL2017212056098)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它还存在着,部分水动能被浪费,水幕宽度小则效率低、水幕宽度大则力量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其采用前后挡板采用圆弧面过渡,并有后侧挡板,水动能不浪费、水幕集中;形成双层水幕,煤块脱泥脱介效果好,节约介质和水效果明显。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包括咀体、连接管、螺帽,连接管上有螺纹,连接管后部设有螺帽,螺帽后部为咀体,咀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进入连接管的水一分为二,即隔板以上形成上水通道,隔板以下形成下水通道;上水通道的水通过上通水孔,到达前挡板,经前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前水幕;下水通道的水通过下通水孔导向后挡板,经后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后水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均为扇形,在前挡板两侧设置前侧挡板或/和后挡板两侧设置有后侧挡板。进一步:所述咀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包括前底板、处于前底板前的隔板、设置于前底板后端的前挡板、设置于隔板前端部的上通水孔板及设置于上通水孔板上的上通水孔,后部分包括后底板、设置于后底板后端的后挡板、设置于后底板前端的下通水孔板及设置于下通水孔板上的下通水孔。所述前底板与前挡板间通过圆弧面过渡,后底板与后挡板间通过圆弧面过渡。所述后挡板的高度低于前挡板。所述上通水孔、下通水孔,连接管内壁至上通水孔、下通水孔,设置为椎形或类椎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单水幕选煤喷水咀相比,在成本基本不变情况下,实现更大的性价比。2、可由一般的单水幕变为双水幕,脱泥脱介效果好,精煤质量稳定可靠。3、在同等喷咀的情况下,可减少喷水咀设置。4、可节约介质和水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5、前底板与前挡板间、后底板与后挡板间均通过圆弧面过渡,前、后底板两侧设置有侧挡板,水动能不浪费、水幕宽度大且力量集中,洗煤效果更理想。6、咀体所有部分尽可能采用圆弧面过渡,提高了加工制作效率。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C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4的变化图。图中:咀体1、连接管2、螺帽3、前侧挡板4、前挡板5、后侧挡板6、后挡板7、后底板8、前底板9、上通水孔11、下通水孔12,隔板13;箭头方向代表水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1与实施例2叙述以水来的方向为前。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包括咀体1、连接管2、螺帽3,连接管2上有螺纹,用于与自来水水管连接;连接管2后部设有螺帽3,便于用工具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螺帽3后部为咀体1(咀体1一般可采用长度50毫米、截面直径30毫米的大小尺寸,也可根据具体需要制作),咀体1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前挡板5部分与后挡板7部分;前挡板5前部下方为前底板9,前底板9呈扇形;前挡板5下方连接前底板9后端,前底板9与前挡板5为相互垂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从而避免水能量的损耗;前底板9(或前底板9前部的隔板13)把咀体1前部分为上下两层,即前底板9以上形成上水通道(末端有上通水孔11,上通水孔11设置在上通水孔板上,或相当于在上通水孔板上挖孔),前底板9以下形成下水通道(末端有下通水孔12,下通水孔12设置在下通水孔板上,或相当于在下通水孔板上挖孔);隔板13处于螺帽3内,一般情况下可设置隔板13向前突出3-8毫米;这样,水分为两部分(参见图5箭头方向);即上部分水通过上通水孔11,行至前挡板5,经前挡板5阻挡折向后,形成前水幕。在前底板9两侧设置有前侧挡板4,用于防止水流分散。下部分水沿前底板9下方,向后行进到达下通水孔12,经后底板8导向后挡板7,后底板8呈扇形;后底板8与后挡板7为相互垂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从而避免水能量的损耗;经后挡板7阻挡折向后,形成后水幕。在后底板8两侧设置有后侧挡板6,用于防止水流分散。所述后挡板7的高度低于前挡板5,即后挡板低于前挡板1-2厘米,优选1.3-1.8厘米。所述上通水孔11和下通水孔12一般可以采用长方孔、长圆孔、偏圆孔、椭圆孔、半圆孔或圆孔等(即相当于在上通水孔板上、下通水孔板挖孔)。优选椭圆孔,以既吻合于连接管,减少水动能损失;又便于制作。所述连接管2至上通水孔11、连接管2至下通水孔12,均可设置为椎形或类椎形,即由连接管2到上通水孔11、连接管2到下通水孔12,空腔由大变小,形成喇叭状;其空腔壁可以采用平面(椎形),也可以采用曲面(类椎形)。采用椎形或类椎形设计,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水流动能的损失。所述前挡板5与前底板9可垂直也可不垂直;后挡板7与后底板6可垂直也可不垂直。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咀体所有部分尽可能采用圆弧面过渡(参见图1、3、4),以提高加工制作效率。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与图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前挡板5与前侧挡板4的高度相同,后挡板7与后侧挡板6的高度相同。所述咀体外部所有部分尽可能采用接近圆弧面(参见图4)的斜面过渡(参见图7),以提高加工制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包括咀体、连接管、螺帽,连接管上有螺纹,连接管后部设有螺帽,螺帽后部为咀体,咀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进入连接管的水一分为二,即隔板以上形成上水通道,隔板以下形成下水通道;上水通道的水通过上通水孔,到达前挡板,经前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前水幕;下水通道的水通过下通水孔导向后挡板,经后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后水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均为扇形,在前挡板两侧设置前侧挡板或/和后挡板两侧设置有后侧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包括咀体、连接管、螺帽,连接管上有螺纹,连接管后部设有螺帽,螺帽后部为咀体,咀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进入连接管的水一分为二,即隔板以上形成上水通道,隔板以下形成下水通道;上水通道的水通过上通水孔,到达前挡板,经前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前水幕;下水通道的水通过下通水孔导向后挡板,经后挡板阻挡后折向,形成后水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均为扇形,在前挡板两侧设置前侧挡板或/和后挡板两侧设置有后侧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双水幕选煤喷水咀,其特征在于:所述咀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包括前底板、处于前底板前的隔板、设置于前底板后端的前挡板、设置于隔板前端部的上通水孔板及设置于上通水孔板上的上通水孔,后部分包括后底板、设置于后底板后端的后挡板、设置于后底板前端的下通水孔板及设置于下通水孔板上的下通水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赵荣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