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30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阀。控制阀具备壳体、阀体和密封筒部件(131)。壳体具有流入口和流出口。阀体在壳体的内部能够旋转地配置,具有形成有将内外连通的阀孔的周壁部。密封筒部件(131)的一端部与流出口的下游侧连通,在另一端部设置有阀滑动接触面(141a)。密封筒部件(131)的另一端部沿着周壁部的外周面的形状,突出高度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变化。在密封筒部件(131)的另一端部中的突出高度高的区域,设置有与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厚的壁厚部(55)。

contro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用冷却水的流路切换等中使用的控制阀。
技术介绍
在使用冷却水将发动机冷却的冷却系统中,有和在散热器与发动机之间循环的散热器流路另外地并设将散热器旁通的旁通流路、经过油加温器的暖气流路等的情况。在这种冷却系统中,在流路的分支部夹装控制阀,通过该控制阀,适当地切换流路。作为控制阀,已知在壳体内能够旋转地配置圆筒状的阀体,根据阀体的旋转位置而将任意的流路开闭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7-3064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控制阀在壳体设置有冷却水等液体流入的流入口、和使该流入的液体向外部流出的多个流出口。在阀体的周壁,与多个流出口对应,形成有多个将内外连通的阀孔。在各流出口,滑动自如地保持大致圆筒状的密封筒部件的一端部侧。各密封筒部件的一端部与对应的流出口的下游侧连通。此外,在各密封筒部件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与阀体的外周面滑动自如地抵接的阀滑动接触面。各密封筒部件的阀滑动接触面在与阀体的对应阀孔的旋转路径重叠的位置,与阀体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另外,密封筒部件的阀滑动接触面在与阀体的外周面密接的关系上,以沿着阀体的外表面形状的方式形成。即,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以沿着阀体的外表面形状的方式,向阀体方向的突出高度在该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变化。上述控制阀的阀体当处于密封筒部件与对应的阀孔连通的旋转位置时,容许液体从阀体的内侧区域向对应的流出口流出,当处于密封筒部件不与对应的阀孔连通的旋转位置时,遮断液体从阀体的内侧区域向对应的流出口流出。另外,阀体通过电动马达等致动器而被操作旋转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以往的控制阀由于密封筒部件的另一端部的突出高度以沿着阀体的外表面形状的方式连续变化,所以在密封筒部件的另一端部的突出高度高的区域中,当从径向外侧受到壳体内的液压时,容易发生挠曲变形。因此,起因于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端部的突出高度的变化,在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上的挠曲容易度方面产生离差,结果,担心在密封筒部件与阀体之间形成间隙。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是考虑到这样的事情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起因于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端部的突出高度的变化的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上的挠曲的离差缓和、且提高密封筒部件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能的控制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结构。(1)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控制阀具备:壳体,具有液体从外部流入的流入口、以及使流入到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阀体,能够旋转地配置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形成有将内外连通的阀孔的周壁部;以及密封筒部件,轴向的一端部与前述流出口的下游侧连通,并且,在轴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阀滑动接触面,前述阀滑动接触面在至少一部分与前述阀体的前述阀孔的旋转路径重叠的位置,与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滑动自如地抵接;前述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的形状,朝向前述周壁部的方向的突出高度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变化;在前述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中的前述突出高度高的区域,设置有与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厚的壁厚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1),如果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被阀体的周壁部的外周面封闭,则将液体从阀体的内侧向流出口的流出遮断。如果从该状态阀体旋转,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与阀体的阀孔连通(重叠),则液体从阀体的内侧向流出口流出。当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被阀体的周壁部的外周面封闭时,壳体内的液体的压力作用于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的外周面。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的突出高度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变化,但突出高度高且容易挠曲变形的区域被壁厚部加强。因此,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的当受到壳体内的液体的压力时的圆周方向上的挠曲的离差被缓和。结果,能够抑制在阀滑动接触面与阀体的周壁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2)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也可以设为,前述壁厚部在前述密封筒部件的周壁的径向内侧隆起而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2)的情况下,能够效率良好地从密封筒部件的径向内侧承接住从密封筒部件的径向外侧作用的壳体内的液体的压力。因此,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稳定地缓和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的挠曲的离差。(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也可以设为,前述壁厚部设置在未到达前述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的端面的区域;前述阀滑动接触面遍及前述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形成为大致一定的径向宽度。在上述技术方案(3)的情况下,能够在通过壁厚部缓和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上的挠曲的离差的同时,也缓和阀滑动接触面的圆周方向上的面压的离差。因此,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提高密封筒部件的阀滑动接触面与阀体的周壁部之间的密封性能。(4)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也可以设为,前述壁厚部以构成前述阀滑动接触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延伸直到前述密封筒部件的另一端部的端面;在前述阀滑动接触面中的前述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两位置,通过前述壁厚部而分别形成与前述阀体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直线状内缘部。在上述技术方案(4)的情况下,通过壁厚部,在阀滑动接触面设置与阀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一对直线状内缘部,所以当伴随阀体的旋转,密封筒部件的另一端部与阀体的阀孔连通时,在一方直线状内缘部与阀孔最初连通。此外,通过阀体的同向旋转而将密封筒部件的另一端部设为与阀体的阀孔非连通时,在另一方直线状内缘部成为与阀孔最后被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4)中,在阀滑动接触面设置有与阀体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直线状内缘部,所以能够将阀孔的连通开始位置和连通结束位置通过直线状内缘部维持为一定。因此,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4)的情况下,能够使液体的流出特性稳定。(5)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任一个中,也可以设为,前述密封筒部件具有:第1筒部,位于轴向的一端侧,与前述流出口连通;以及第2筒部,位于轴向的另一端侧,在轴向的端部形成有前述阀滑动接触面;前述第1筒部的内径形成为比前述第2筒部的内径小;前述壁厚部设置在前述第2筒部的径向内侧。在上述技术方案(5)的情况下,通过密封筒部件而向流出口的下游侧流出的液体的流量由内径相对小的密封筒部件的第1筒部的内径决定。壁厚部设置于内径相对大的第2筒部的径向内侧,所以不会对向流出口的下游侧流出的液体的流量带来影响。因此,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5)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设定调整向流出口流出的液体的流量。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中,在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的周壁中的突出高度高的区域,设置有与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厚的壁厚部,容易挠曲变形的区域被壁厚部加强。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够缓和起因于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端部的突出高度的变化的密封筒部件的圆周方向上的挠曲的离差。因此,在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密封筒部件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系统的方框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阀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阀的分解立体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阀,/n具备:/n壳体,具有液体从外部流入的流入口、以及使流入到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n阀体,能够旋转地配置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形成有将内外连通的阀孔的周壁部;以及/n密封筒部件,轴向的一端部与前述流出口的下游侧连通,并且,在轴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阀滑动接触面,前述阀滑动接触面在至少一部分与前述阀体的前述阀孔的旋转路径重叠的位置,与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滑动自如地抵接;/n前述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的形状,朝向前述周壁部的方向的突出高度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变化;/n其特征在于,/n在前述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中的前述突出高度高的区域,设置有与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厚的壁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3 JP 2018-1718931.一种控制阀,
具备:
壳体,具有液体从外部流入的流入口、以及使流入到内部的液体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阀体,能够旋转地配置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形成有将内外连通的阀孔的周壁部;以及
密封筒部件,轴向的一端部与前述流出口的下游侧连通,并且,在轴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阀滑动接触面,前述阀滑动接触面在至少一部分与前述阀体的前述阀孔的旋转路径重叠的位置,与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滑动自如地抵接;
前述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沿着前述周壁部的外周面的形状,朝向前述周壁部的方向的突出高度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变化;
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密封筒部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中的前述突出高度高的区域,设置有与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厚的壁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壁厚部在前述密封筒部件的周壁的径向内侧隆起而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关哲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