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323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水排水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给水单元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排水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加药单元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加药容器,加药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药剂加料口,加药容器分别与第一混凝装置、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管路连通;污泥处理单元的排水管路与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服务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服务单元的进水管路与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服务单元的出水管路与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给水排水系统有利于给排水统一管理,药剂集中储存和使用,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约了建筑用地,减少了投资成本。

A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给排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印染工业园区的给水与排水处理系统大多采用分开设置,互不干扰。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均有其单独的工艺流程和污泥处理系统以及储药间、加药间和配电间、中控室等附属构筑物。该种分建模式虽然具备互不干扰的优点,但其占地面积较大,并且附属构筑物会相对重复,浪费土地资源,相关人员配置增多,增加运行成本。同时储药间、加药间以及配电间、中控室等附属构筑物分开建设,应急药剂调配不方便,而且所需的电缆步量长度增加,增加成本投资,不利于集中管理和管控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给水排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给水排水系统,所述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所述给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水源进水管路、第一混凝装置、第一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和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所述排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调节池、固液分离装置、水解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n所述给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水源进水管路、第一混凝装置、第一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和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n所述排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调节池、固液分离装置、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混凝装置和第三沉淀池,所述排水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和所述调节池管路连通,所述排水单元的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三沉淀池管路连通;/n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加药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药剂加料口,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
所述给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水源进水管路、第一混凝装置、第一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和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调节池、固液分离装置、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混凝装置和第三沉淀池,所述排水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和所述调节池管路连通,所述排水单元的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三沉淀池管路连通;
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加药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药剂加料口,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泥传输装置,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传输装置向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传输沉积污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污泥处理单元的排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
所述服务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服务单元的进水管路与所述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服务单元的出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由依次连通的第一混凝池和絮凝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4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第一混凝池、絮凝池、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卢浩赵泽毓秦慧梅莫灼均张辉吴金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雅居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新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