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758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水排水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给水单元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排水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加药单元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加药容器,加药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药剂加料口,加药容器分别与第一混凝装置、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管路连通;污泥处理单元的排水管路与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服务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服务单元的进水管路与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服务单元的出水管路与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给水排水系统有利于给排水统一管理,药剂集中储存和使用,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约了建筑用地,减少了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印染工业园区的给水与排水处理系统大多采用分开设置,互不干扰。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均有其单独的工艺流程和污泥处理系统以及储药间、加药间和配电间、中控室等附属构筑物。该种分建模式虽然具备互不干扰的优点,但其占地面积较大,并且附属构筑物会相对重复,浪费土地资源,相关人员配置增多,增加运行成本。同时储药间、加药间以及配电间、中控室等附属构筑物分开建设,应急药剂调配不方便,而且所需的电缆步量长度增加,增加成本投资,不利于集中管理和管控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给水排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给水排水系统,所述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所述给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水源进水管路、第一混凝装置、第一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和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所述排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调节池、固液分离装置、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混凝装置和第三沉淀池,所述排水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和所述调节池管路连通,所述排水单元的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三沉淀池管路连通;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加药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药剂加料口,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泥传输装置,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传输装置向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传输沉积污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污泥处理单元的排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所述服务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服务单元的进水管路与所述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服务单元的出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上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将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结合起来,能够将来自河水的水源输送至第一混凝装置,于此同时,加药单元通过加药容器向第一混凝装置中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使源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凝聚成大颗粒物质,通过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消毒池,于此同时,加药单元通过加药容器向消毒池中加入液体状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方便输送和加药量的控制,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再经过清水池,调节水量,均匀供水,可以向包括服务单元在内的用水单元供水;用水单元排出的废水经经收集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避免水质水量波动对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造成影响,然后经过固液分离装置,去除排水中的固体物质,然后进入水解酸化池,在厌氧类菌种的作用下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减轻后续好氧池的负荷,经过水解酸化池的废水进入好氧池,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好氧池出水进入第二沉淀池,经沉淀进行重力分离后进入第二混凝装置,于此同时,加药单元通过加药容器向第二混凝装置中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使源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凝聚成大颗粒物质,后进入第三沉定池进行固液分离,出水达标排放。上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将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结合起来,将给水单元以及排水单元合建,方便水厂集中管理,减少人员配置,节约成本;给水单元和排水单元所需的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共用,有利于给排水统一管理,药剂集中储存和使用,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约了建筑用地,减少了投资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由依次连通的第一混凝池和絮凝池组成。上述的给水排水系统通过依次连通的第一混凝池和絮凝池结合后续的第一沉淀池处理水源水进行供水,提高了絮凝效果和沉降效率。优选地,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4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第一混凝池、絮凝池、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混凝装置为第二混凝池。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装置由依次连通的格栅和气浮池组成,所述气浮池中设置有气浮机。上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固液分离装置先通过格栅分离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处理量大,效率高,然后通过气浮池处理体积较小的固体物质,结合了处理量大和处理效果好的优点。优选地,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4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第一混凝装置、气浮池、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优选地,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浓缩池、污泥调理池和污泥压滤系统,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传输装置向所述污泥处理单元的污泥浓缩池传输沉积污泥。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的污泥统一依次进入污泥浓缩池、污泥调理池、污泥压缩系统进行处理,物化和生化污泥混合后处理,有助于提高污泥的沉降性,减少调理药剂的使用,节约药剂费用。优选地,所述服务单元包括配电室、机修室、中控室、化验室、办公室和值班室,所述机修室、中控室、化验室、办公室和值班室均设置有并联的进水管路和并联的出水管路,所述机修室、中控室、化验室、办公室和值班室的并联的进水管路与所述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机修室、中控室、化验室、办公室和值班室的并联的出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服务单元统一为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和加药单元服务,同时服务单元也是属于用水单元,由给水单元供水,排放水进入排水单元处理后排放,统一设置可以减少管路和电缆的长度,布置简单,节省投资,便于集中管控。优选地,所述给水排水系统还包括泵房,所述给水排水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若干输水泵,所述输水泵均安装于所述泵房内。优选地,所述加药容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加药容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给水单元还可以向加药单元供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水排水系统,本技术的给水排水系统将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结合起来,将给水单元以及排水单元合建,方便水厂集中管理,减少人员配置,节约成本;给水单元和排水单元所需的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共用,有利于给排水统一管理,药剂集中储存和使用,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约了建筑用地,减少了投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给水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源,2、第一混凝池,3、絮凝池,4、第一沉淀池,5、消毒池,6、清水池,7、水源进水管路,8、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9、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10、调节池,11、格栅,12、气浮池,13、水解酸化池,14、好氧池,15、第二沉淀池,16、第二混凝池,17、第三沉淀池,18、排水单元的出水管路,19、服务单元,20、加药单元,21、污泥处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作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n所述给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水源进水管路、第一混凝装置、第一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和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n所述排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调节池、固液分离装置、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混凝装置和第三沉淀池,所述排水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和所述调节池管路连通,所述排水单元的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三沉淀池管路连通;/n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加药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药剂加料口,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n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泥传输装置,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传输装置向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传输沉积污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污泥处理单元的排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n所述服务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服务单元的进水管路与所述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服务单元的出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排水系统包括给水单元、排水单元、加药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服务单元;
所述给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水源进水管路、第一混凝装置、第一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和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调节池、固液分离装置、水解酸化池、好氧池、第二沉淀池、第二混凝装置和第三沉淀池,所述排水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和所述调节池管路连通,所述排水单元的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三沉淀池管路连通;
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3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加药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药剂加料口,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污泥传输装置,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传输装置向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传输沉积污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污泥处理单元的排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
所述服务单元设置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服务单元的进水管路与所述给水单元的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服务单元的出水管路与所述排水单元的进水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装置由依次连通的第一混凝池和絮凝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单元包括至少4个独立的加药容器,所述第一混凝池、絮凝池、第二混凝装置和消毒池分别与一个加药容器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卢浩赵泽毓秦慧梅莫灼均张辉吴金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雅居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新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