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760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支架和压滤筒,压滤筒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内筒和外筒,内筒的侧壁和外筒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环柱形空腔,内筒的底壁和外筒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圆柱形空腔,内筒上部设置有圆形挤压盖,圆形挤压盖固定有伸缩装置,内筒的侧壁和底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筒的侧壁和底壁可拆卸固定有滤布,外筒由电机驱动以外筒的轴为中心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实现了在污泥压滤过程中保持压滤筒的转动,并在内筒的侧壁和底壁均匀分布有小孔,使得污泥中的水分在挤压的情况下由于转动的离心力从侧壁甩出,在同等的挤压强度下,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污泥中的含水率,提高了压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固体废物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综合性的纺织染整行业工业园配套的大型工程包含给水厂、污水厂、热电厂,共同为园区提供水、汽、电的供应和污水的处理服务。给水厂和污水厂的生产中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泥。一般情况下,给水厂的污泥和污水厂的污泥是分开的,各自处理达到一定含水率要求后外运填埋、堆肥或焚烧处置。污水厂的污泥多为活性污泥,有机物含量高,适合资源化利用,但含水率较高,脱水较难。一般需要投加铁盐、石灰等无机盐类调理剂进行调理后才能把含水率降低。但同时,无机盐的投加又降低了污泥中有机物的比例,对管道和设备的腐蚀性增加,使其可利用价值降低。给水厂的污泥均为混凝沉淀后的污泥,多为物化污泥,含水率相对较低,沉降性好。单独资源化利用价值有限。污泥的处理一般采用机械压滤,但是压滤设备处理效率低,处理后含水率高,而且压滤对设备的机械强度和压滤的压力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支架和压滤筒,所述压滤筒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内筒和圆柱形的外筒,所述内筒的侧壁和所述外筒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环柱形空腔,所述内筒的底壁和所述外筒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圆柱形空腔,所述内筒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筒等径的圆形挤压盖,所述圆形挤压盖与所述内筒的底壁平行,所述圆形挤压盖固定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壁内侧,所述伸缩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圆形挤压盖上,所述内筒的侧壁和内筒的底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内筒的侧壁和内筒的底壁可拆卸固定有滤布,所述外筒通过轴承转动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外筒由电机驱动以外筒的轴为中心转动。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将压滤筒设置为外筒和内筒,并且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且外筒由电机驱动以外筒的轴为中心转动实现了在污泥压滤过程中保持压滤筒的转动,并在内筒的侧壁和底壁均匀分布有小孔,使得污泥中的水分在挤压的情况下由于转动的离心力从侧壁甩出,减少了在挤压过程中由于污泥的吸附作用而残留在污泥中的水分,在同等的挤压强度下,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污泥中的含水率,提高了压滤效率。优选地,所述环柱形空腔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圆柱形空腔设置有排水管路。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环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设置有排水管路,能够及时的排出压滤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避免水分再度进入污泥中。优选地,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外筒的顶壁中心,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筒的顶壁的上方,所述电机的转轴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壁中心,所述外筒的底壁与所述外筒的侧壁转轴开合,所述内筒的底壁与所述内筒的侧壁转轴开合。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将转轴和电机固定在外筒的顶壁,并且外筒的底壁与外筒的侧壁转轴开合,内筒的底壁与内筒的侧壁转轴开合,使得压滤除水后的污泥能够从压滤筒底部更加方便的排出。优选地,所述外筒的底壁下方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上部开口。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设置有收集槽,能够方便收集从压滤筒排出的污泥。优选地,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烘干设备,所述收集槽与所述烘干设备之间设置有固体传输装置。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设置有烘干设备,收集槽收集到的污泥可以通过烘干设备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优选地,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混合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混合池和所述污泥浓缩池连通,所述压滤筒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所述压滤筒的进料口连通。优选地,所述污泥混合池设置有搅拌装置。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设置混合池和搅拌装置,能够使得进入压滤筒中的污泥更均匀,处理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8mm。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内筒的小孔直径可以更好的在挤压和转动时排出水分。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通过固定在所述外筒的侧壁和所述内筒的侧壁上的连接杆同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内筒的底壁和所述外筒的底壁之间留有的间隔距离为3~10cm,所述内筒的侧壁和所述外筒的侧壁之间留有的间隔距离为3~10cm。上述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内筒可以更好的在挤压和转动时排出水分进入内筒的底壁和外筒的底壁之间的间隔和内筒的侧壁和外筒的侧壁之间的间隔中,进而排出水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实现了在污泥压滤过程中保持压滤筒的转动,并在内筒的侧壁和底壁均匀分布有小孔,使得污泥中的水分在挤压的情况下由于转动的离心力从侧壁甩出,减少了在挤压过程中由于污泥的吸附作用而残留在污泥中的水分,在同等的挤压强度下,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污泥中的含水率,提高了压滤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卸除污泥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其中,1、外筒,2、内筒,3、环柱形空腔,4、外筒的侧壁,5、外筒的顶壁,6、内筒的侧壁,7、圆形挤压盖,8、圆柱形空腔,9、伸缩装置,10、轴承,11、电机,12、排水管路,13、内筒的底壁,14、外筒的底壁,15、收集槽,16、污泥混合池,17、污泥浓缩池,18、烘干设备,19、固体传输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支架和压滤筒,压滤筒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内筒2和圆柱形的外筒1,内筒的侧壁6和外筒的侧壁4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环柱形空腔3,内筒的底壁13和外筒的底壁14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圆柱形空腔8,内筒2上部设置有与内筒等径的圆形挤压盖7,圆形挤压盖7与内筒的底壁13平行,圆形挤压盖7固定有伸缩装置9,伸缩装置9为气缸或者液压缸,伸缩装置9的一端固定在外筒的顶壁5内侧,伸缩装置9的另一端固定在圆形挤压盖7上,内筒的侧壁6和内筒的底壁13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的直径为2~8mm,内筒的侧壁6和内筒的底壁可拆卸固定有滤布,外筒1通过轴承10转动固定于支架上,外筒1由电机11驱动以外筒的轴为中心转动。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的环柱形空腔3和圆柱形空腔8连通,环柱形空腔3设置有排水管路12。排水管路的设置可以及时的排出压滤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避免水分再度进入污泥中。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的轴承10设置于外筒的顶壁5中心,电机11设置于外筒的顶壁5的上方,电机11的转轴可拆卸固定于外筒的顶壁5中心,外筒1的底壁14与外筒的侧壁4转轴开合,内筒的底壁13与内筒的侧壁6转轴开合。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能够使得压滤除水后的污泥能够从压滤筒底部更加方便的排出。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外筒的底壁14下方设置有收集槽15,收集槽15上部开口。收集槽能够方便收集从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压滤筒,所述压滤筒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内筒和圆柱形的外筒,所述内筒的侧壁和所述外筒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环柱形空腔,所述内筒的底壁和所述外筒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圆柱形空腔,所述内筒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筒等径的圆形挤压盖,所述圆形挤压盖与所述内筒的底壁平行,所述圆形挤压盖固定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壁内侧,所述伸缩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圆形挤压盖上,所述内筒的侧壁和内筒的底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内筒的侧壁和内筒的底壁可拆卸固定有滤布,所述外筒通过轴承转动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外筒由电机驱动以外筒的轴为中心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压滤筒,所述压滤筒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内筒和圆柱形的外筒,所述内筒的侧壁和所述外筒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环柱形空腔,所述内筒的底壁和所述外筒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圆柱形空腔,所述内筒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筒等径的圆形挤压盖,所述圆形挤压盖与所述内筒的底壁平行,所述圆形挤压盖固定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筒的顶壁内侧,所述伸缩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圆形挤压盖上,所述内筒的侧壁和内筒的底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内筒的侧壁和内筒的底壁可拆卸固定有滤布,所述外筒通过轴承转动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外筒由电机驱动以外筒的轴为中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柱形空腔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圆柱形空腔设置有排水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外筒的顶壁中心,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筒的顶壁的上方,所述电机的转轴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外筒的顶壁中心,所述外筒的底壁与所述外筒的侧壁转轴开合,所述内筒的底壁与所述内筒的侧壁转轴开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浩陈阳赵泽毓秦慧梅莫灼均张辉吴金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雅居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新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