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壳及其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096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屏蔽壳及其电源电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该屏蔽壳将壳体内部分割成多个独立空腔,各个空腔之间通过走线槽连通,将封装完成的电源电路放入不同的空腔中即可实现屏蔽。利用该设计可以将不同的电源电路放入对应的空腔内,以实现一路电源输入、多路电源输出的功能,满足用电设备不同电压的需求,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电磁兼容试验时多个电源模块之间的杂波相互干扰,达到减小电源整体输出电压纹波的效果。

A kind of shielding shell and its powe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蔽壳及其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屏蔽壳及其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电源模块中,当用电设备需要不同电压时,往往在同一个电路板上设置多个电源电路以实现多种电压输出。上述传统布置,在进行电磁兼容试验时,往往存在各个电源电路之间的不同频段杂波相互干扰的现象,实际工作时,电源电路整体输出的电压纹波也较大,不能满足高要求的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将壳体内部分割成多个独立空腔,各个空腔之间通过走线槽连通,将封装完成的电源电路放入不同的空腔中即可实现屏蔽。利用该设计可以将不同的电源电路放入对应的空腔内,以实现一路电源输入、多路电源输出的功能,满足用电设备不同电压的需求,该技术能够避免电磁兼容试验时多个电源模块之间的杂波相互干扰,达到减小电源整体输出电压纹波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盖和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下凹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离腔,所述隔离腔之间通过隔档分割,所述隔档和壳体边缘上设置有用于布线的走线槽。优选的,所述隔档包括T型档和一字型档,所述隔离腔在T型档和一字型档分割下形成容纳不同电源模块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优选的,所述壳盖和壳体之间通过多个螺丝连接,所述壳盖和壳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螺丝的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壳盖和壳体为半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壳体的直边上设置有6个走线槽,所述T型档的横边上设置有2个走线槽,所述T型档的竖边上设置有1个走线槽,所述一字型档上设置有1个走线槽。本技术的一种屏蔽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壳体内部分割成多个独立空腔,各个空腔之间通过走线槽连通,将封装完成的电源电路放入不同的空腔中即可实现屏蔽,该屏蔽壳将原有多个电源电路,一个壳体一层的装配方式进行改进,使每个独立电源电路利用隔档进行隔离,然后统一进行封装,提高了封装效率和屏蔽效果。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电源模块、一条电源总线、多条电源分线以及上述的壳盖和壳体,其中:所述四个电源模块分为第一电源电路、第二电源电路、第三电源电路和第四电源电路;所述电源总线沿壳体内部边缘布置,所述电源总线一端连接有总线正极,电源总线另一端连接有总线负极;所述电源分线由电源总线分出、且包括第一输入分线、第一输出分线、第二输入分线、第二输出分线、第三输入分线、第三输出分线、第四输入分线和第四输出分线;所述第一电源电路设置在第一空腔内部,所述第一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分线,第一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分线;所述第二电源电路设置在第二空腔内部,所述第二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分线,第二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出分线;所述第三电源电路设置在第三空腔内部,所述第三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输入分线,第三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分线;所述第四电源电路设置在第四空腔内部,所述第四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四输入分线,第四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出分线。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光电耦合器和LM5021芯片;电源输入端正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并联,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输入端负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集成电源模块的电源,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输入端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第一电感连接在电源输入端正极与变压器初级同名端之间,第二电容接在电源输入端正极与电源输入端负极之间,电源输入端负极与变压器初级同名端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二电感与第三电容;电源输出端正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光电耦合器正极,电源输出端正极依次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接地,光电耦合器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负极,第四二极管正极接地,第四二极管负极与第四二极管正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第八电容和第六电阻;MOS管的源极连接变压器初级异名端,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电源输入端负极,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电源输入端负极,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主控电路;LM5021芯片包括OUT引脚和COMP引脚,OUT引脚分别连接第九电阻和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电源输入端负极;COMP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负极。本技术的电源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该设计可以将不同的电源电路放入对应的空腔内,以实现一路电源输入、多路电源输出的功能,满足用电设备不同电压的需求,例如,该方案中利用一路电源输入,可以实现四路电源输出,例如+15V、+12V、+5V、+3.3V等。(2)该技术能够避免电磁兼容试验时多个电源模块之间的杂波相互干扰,达到减小电源整体输出电压纹波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空间布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布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源电路示意图。图中,1-壳盖、2-壳体、201-隔离腔、202-隔档、203-走线槽、204-安装孔2011-第一空腔、2012-第二空腔、2013-第三空腔、2014-第四空腔、2021-T型档、2022-一字型档、3-螺丝、4-电源模块、401-第一电源电路、402-第二电源电路、403-第三电源电路、404-第四电源电路、5-电源总线、501-总线正极、502-总线负极6-电源分线、601-第一输入分线、602-第一输出分线、603-第二输入分线、604-第二输出分线、605-第三输入分线、606-第三输出分线、607-第四输入分线、608-第四输出分线。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屏蔽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盖1和壳体2,壳体2的表面下凹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离腔201,隔离腔201之间通过隔档202分割,隔档202和壳体2边缘上设置有用于布线的走线槽203。具体的,壳盖1和壳体2为半圆形硬铝结构,壳盖1和壳体2之间通过多个螺丝3连接,壳盖1和壳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螺丝3的安装孔204。实际生产时,利用铣床在壳体2的表面上将隔离腔201铣出,铣出后的隔离腔201之间形成T型档2021和一字型档2022。图2中,隔离腔201在T型档2021和一字型档2022分割下形成容纳不同电源模块4的第一空腔2011、第二空腔2012、第三空腔2013和第四空腔2014。具体的,参考图2,壳体2的直边上设置有6个走线槽203,T型档2021的横边上设置有2个走线槽203,T型档2021的竖边上设置有1个走线槽203,一字型档2022上设置有1个走线槽203。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空腔2011、第二空腔2012、第三空腔20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盖(1)和壳体(2),所述壳体(2)的表面下凹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离腔(201),所述隔离腔(201)之间通过隔档(202)分割,所述隔档(202)和壳体(2)边缘上设置有用于布线的走线槽(2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盖(1)和壳体(2),所述壳体(2)的表面下凹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离腔(201),所述隔离腔(201)之间通过隔档(202)分割,所述隔档(202)和壳体(2)边缘上设置有用于布线的走线槽(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档(202)包括T型档(2021)和一字型档(2022),所述隔离腔(201)在T型档(2021)和一字型档(2022)分割下形成容纳不同电源模块(4)的第一空腔(2011)、第二空腔(2012)、第三空腔(2013)和第四空腔(20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1)和壳体(2)之间通过多个螺丝(3)连接,所述壳盖(1)和壳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螺丝(3)的安装孔(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1)和壳体(2)为半圆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直边上设置有6个走线槽(203),所述T型档(2021)的横边上设置有2个走线槽(203),所述T型档(2021)的竖边上设置有1个走线槽(203),所述一字型档(2022)上设置有1个走线槽(203)。


6.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电源模块(4)、一条电源总线(5)、多条电源分线(6)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盖(1)和壳体(2),其中:
所述四个电源模块(4)分为第一电源电路(401)、第二电源电路(402)、第三电源电路(403)和第四电源电路(404);
所述电源总线(5)沿壳体(2)内部边缘布置,所述电源总线(5)一端连接有总线正极(501),电源总线(5)另一端连接有总线负极(502);
所述电源分线(6)由电源总线(5)分出、且包括第一输入分线(601)、第一输出分线(602)、第二输入分线(603)、第二输出分线(604)、第三输入分线(605)、第三输出分线(606)、第四输入分线(607)和第四输出分线(608);
所述第一电源电路(401)设置在第一空腔(2011)内部,所述第一电源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辉孙传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盈科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