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系统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98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系统设备,蒸汽过热器前端设有前置受热面装置,所述前置受热面装置为灯笼管结构;底面平台设有若干漏斗形排灰口;炉墙采用轻型炉墙加外护钢板全焊接密封结构,在锅炉对流管外侧砌筑耐火砖墙,墙外浇注蛭石混凝土保温层,保温层外用外护钢板与槽钢钢架焊接,整体密封,在炉墙上每隔550~650mm设置拉砖,用耐热拉板加耐热混凝土与外侧槽钢钢架连接。锅炉不易积灰、磨损小、不漏烟、系统阻力小,锅炉额定压力增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供热系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道 式余热锅炉系统设备。二、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目前,氮肥行业吹风气及三废余热回收所用锅炉系统一般由蒸汽 过热器、余热锅炉、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等部件组成,锅炉本体部分通常为双锅 筒纵置式或横置立式三回程式,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为错排结构。在实际运行中 经常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 由于过热器直接受高温烟气辐射、冲刷,过热器易超温而造成换热管烧 坏,更换频繁,造成用户停车损失;2、 锅炉受热面积灰严重,排灰不及时,致使部分受热面埋在灰中,传热效 果降低,排烟温度升高,影响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率;3、 各段烟气流速不均匀,前面烟气流速高,受热面易磨损,后面烟气流速 低,受热面易积灰;4、 锅炉易漏烟及烟气侧、空气侧阻力大,鼓、引风机所需功率大,二次能 源消耗增加。5、 锅炉额定压力为中压以下,不能运用到5.4Mpa以上。。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过热器管不易烧坏,锅炉不易积 灰、磨损小、不漏烟、系统阻力小,锅炉额定压力增加的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 道式余热锅炉系统设备。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系 统设备,包括底面平台,底面平台上顺序设有蒸汽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空 设有锅筒,其特征在于蒸汽过热器前端设有前置受热面装 置,所述前置受热面装置为灯笼管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上集箱和下集箱,上下 集箱之间通过对流管束连接,上集箱设有引出管,下集箱设有下降管,前置受热 面装置出水端通过上集箱引出管与锅筒相连,前置受热面装置进水端通过下集箱下降管与锅筒相连;底面平台设有若千漏斗形排灰口,排灰口出口端设有杠杆式 重锤密封排灰装置,杠杆一端设有与排灰口出口端外形相配合的锥台形铸铁密封 块,另一端设有重锤;炉墙采用轻型炉墙加外护钢板全焊接密封结构,在锅炉对 流管外側砌筑耐火砖墙,墙外浇注蛭石混凝土保温层,保温层外用外护钢板与槽 钢钢架焊接,整体密封,在炉墙上每隔550 650mm设置拉砖,用耐热拉板加耐热 混凝土与外侧槽钢钢架连接。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 在蒸汽过热器前设置前置受热面,有效阻隔辐射热,降低过热器入口的 烟气温度,避免高温烟气对过热器管的直接冲刷,保护过热器;2、 通过设计适当的烟气流速,使烟气所形成的脉动气流对锅炉受热面产生 自清灰作用,锅炉底部不设置下锅筒而用集箱连接,并设置若干个独特的排灰装 置,可以及时排灰,避免锅炉积灰严重;3、 前后段通过设计不同的烟气流通截面积使烟气流速均匀,这样前后段受 热面不易磨损,也不易积灰,提高了锅炉的传热效率;4、 锅炉采用轻型炉墙外加钢护板全焊接密封结构,可使锅炉系统以微正压 运行而不漏烟。蒸发器、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受热面采用顺排布置,省煤器或采 用螺旋翅片管结构,使烟气侧阻力小于1600Pa~ 1800Pa,空气侧设计流速低阻力 小,鼓、引风机所需功率小,二次能源消耗低;5、 锅炉水冷段及蒸发器设计成灯笼管(上下集箱+管束)结构,使锅炉额定压 力能运用到5.4Mpa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布置图; 图2是本技术的自清灰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锅炉水冷段及蒸发器的灯笼管(上下集箱+管束)结构; 图4是本技术的轻型炉墙加外护钢板全焊接密封结构;图中(l)前置受热面装置(2)蒸汽过热器(3)蒸发器 (4)锅 筒 (5)省煤器 (6)空气预热器(7)铸铁密封块(8)排灰口 (9) 锅炉底部预埋板 (10)杠軒 (ll)重锤 (12a)上集箱 (12b)下集箱(13 )对流管束 (14 )耐火砖墙 (15 )蛭石混凝土 ( 16 )外护钢板(17 )拉砖(18)耐热拉板(19 )耐热混凝土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前置受热面装置、蒸发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底部设有若干漏 斗形排灰口图1中,在过热器2之前设置受热面1,烟气经过前置受热面装置1换热 后,可降低过热器2入口烟气温度。前置受热面装置1、蒸发器3所产生的汽水 混合物汇集到上集箱通过引出管进入余热锅炉锅筒4,前置受热面装置1、蒸发 器3的供水由锅筒4通过下降管将饱和水分配到下集箱,这样构成可靠的水循环 回路。省煤器5受热面采用光管顺排布置或采用螺旋翅片管结构,空气预热器6 受热面采用顺排结构。图2中,前置受热面装置1、蒸发器3底部设置若干排灰口 8,内部砌筑成 斜坡状,排灰口 8与锅炉底部预埋板9焊接,排灰口 8下端装设杠杆式重锤密封 的排灰装置,杠杆10 —端焊有锥台形状的铸铁密封块7起密封作用,另一端挂 有重锤11起调节密封和灰量作用,当其中的灰达到一定量时便能自动排出。图3中,前置受热面装置1、蒸发器3设计成灯笼管结构,即上下集箱及对 流管束13结构。图4中,炉墙采用轻型炉墙加外护钢板全焊接密封结构,即在锅炉对流管13 外侧砌筑耐火砖墙14,墙外浇注蛭石混凝土 15保温层,保温层外用外护钢板16 与槽钢钢架焊接,整体密封。在炉墙上每隔600mm左右设置拉砖17,用耐热拉 板18加耐热混凝土 19与外侧槽钢钢架连接。实施例2: —种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系统设备,包括底面平 台,底面平台上顺序设有蒸汽过热器2、蒸发器3、省煤器5和空气预热器6,蒸 发器3顶部设有锅筒4,其特征在于蒸汽过热器2前端设有前置受热面装置1,所述前置受热面装置1为灯笼管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上集箱12a和下集箱 12b,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对流管束13连接,上集箱12a设有引出管,下集箱12b 设有下降管,前置受热面装置1出水端通过上集箱12a引出管与锅筒4相连,前 置受热面装置1进水端通过下集箱12b下降管与锅筒相连;底面平台设有若千漏 斗形排灰口 8,排灰口出口端设有杠杆式重锤密封排灰装置,杠杆10—端设有与 排灰口出口端外形相配合的锥台形铸铁密封块7,另一端设有重锤11;炉墙采用 轻型炉墙加外护钢板全焊接密封结构,在锅炉对流管13外侧砌筑耐火砖墙14, 墙外浇注蛭石混凝土 15保温层,保温层外用外护钢板16与槽钢钢架焊接,整体 密封,在炉墙上每隔550mm或650mm设置拉砖17,用耐热拉板18加耐热混凝 土 19与外侧槽钢钢架连接。蒸发器为灯笼管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上集箱和下 集箱,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对流管束连接。蒸发器、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受热面采 用顺排布置,省煤器或采用螺旋翅片管结构,使烟气侧阻力小、空气侧设计流速 低阻力小,鼓、引风机功率消耗低。权利要求1.一种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系统设备,包括底面平台,底面平台上顺序设有蒸汽过热器(2)、蒸发器(3)、省煤器(5)和空气预热器(6),蒸发器(3)顶部设有锅筒(4),其特征在于蒸汽过热器(2)前端设有前置受热面装置(1),所述前置受热面装置(1)为灯笼管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上集箱(12a)和下集箱(12b),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对流管束(13)连接,上集箱(12a)设有引出管,下集箱(12b)设有下降管,前置受热面装置(1)出水端通过上集箱(12a)引出管与锅筒(4)相连,前置受热面装置(1)进水端通过下集箱(12b)下降管与锅筒相连;底面平台设有若干漏斗形排灰口(8),排灰口出口端设有杠杆式重锤密封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前置受热面装置的隧道式余热锅炉系统设备,包括底面平台,底面平台上顺序设有蒸汽过热器(2)、蒸发器(3)、省煤器(5)和空气预热器(6),蒸发器(3)顶部设有锅筒(4),其特征在于蒸汽过热器(2)前端设有前置受热面装置(1),所述前置受热面装置(1)为灯笼管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上集箱(12a)和下集箱(12b),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对流管束(13)连接,上集箱(12a)设有引出管,下集箱(12b)设有下降管,前置受热面装置(1)出水端通过上集箱(12a)引出管与锅筒(4)相连,前置受热面装置(1)进水端通过下集箱(12b)下降管与锅筒相连;底面平台设有若干漏斗形排灰口(8),排灰口出口端设有杠杆式重锤密封排灰装置,杠杆(10)一端设有与排灰口出口端外形相配合的锥台形铸铁密封块(7),另一端设有重锤(11);炉墙采用轻型炉墙加外护钢板全焊接密封结构,在锅炉对流管(13)外侧砌筑耐火砖墙(14),墙外浇注蛭石混凝土(15)保温层,保温层外用外护钢板(16)与槽钢钢架焊接,整体密封,在炉墙上每隔550~650mm设置拉砖(17),用耐热拉板(18)加耐热混凝土(19)与外侧槽钢钢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立春陈长景周亚城许荣政韩玉红郭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