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80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包括光源调节机构、探测板调节机构、广角光源、探测板、固定托盘和旋转机构;广角光源和探测板分别设于固定托盘中心的两侧;光源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广角光源的高度,以及广角光源与探测板之间的距离;探测板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探测板的高度,以及探测板与广角光源之间的距离;旋转机构用于使广角光源和探测板同步沿固定托盘为轴心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平和垂直移动可以为人体各个部位进行低剂量成像,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旋转机构使广角光源和探测板同步沿固定托盘为轴心旋转,实现各种人体部位立式旋转扫描和透视分析。设备通过广角锥形光调节照影,平面空间占用少,功能和应用部位广泛。

A kind of second fluorescence wide angle multifunctional imag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DR设备和CT功能和设备往往是分开的。CT用的多为扇形切面光和对应的扇形检测板,而DR多为10度以下的锥形窄角光和平板检测。两者使用功率差异也较大,DR一般需要上万瓦功率,而CT则需要十万瓦以上。此外DR操作检测板的方向可以垂直,也可以水平且多为静态,而CT患者一般需要水平躺下,CT环形架需要围绕病人高速旋转。两者无论是功能还是成本效益上都无法合并。同时两种设备的占地和成本都不菲,对医院资源的消耗和压力都较大。传统的CT多为卧式,但很多疾病需要站立才可按照真实情况诊断。如足,脊椎,胸腔等。比如,对于仅在站立时经历背部(或髋部或膝盖等)疼痛的患者,医生无法分析患者经历疼痛(或其他症状)的实际情况。传统CT断层扫描多为扇形,功率几十万瓦,设备庞大,对设备转速要求高,散热要求高,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扇形的扫描圈数多,耗时较长,旋转速度带给病人压力大。也有其他垂直的CT设备,多为四肢,牙科做局部扫描,没有脊椎和胸部大范围扫描的有效扫描。也有的垂直CT设备是依靠病人的旋转来获得多角度的成像,会带来不适感。还有的用固定大小的环形扫描架,也只能局部扫描,无法全身扫描。如果能够尺寸大到全身扫描,又回到了传统CT设计。设备大小虽然比较传统卧式稍小,但是仍然较大。球管技术也多为传统的库里奇球管,照射角度一般在10度左右,所以在有限距离内无法进行有效的大范围照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二次荧光广角影像设备,能够进行2D静态数字照影,以及多角度透视分析,以及进行3D全息成像,能够获得更细节的信息。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包括光源调节机构、探测板调节机构、广角光源、探测板、固定托盘和旋转机构;所述广角光源和探测板分别设于固定托盘中心的两侧;所述光源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广角光源的高度,以及广角光源与探测板之间的距离;所述探测板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探测板的高度,以及探测板与广角光源之间的距离;所述旋转机构用于使广角光源和探测板同步沿固定托盘为轴心旋转。实现本技术的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可以进行静态成像,不限于,头部,颈部,胸部,肩部,髋部,手足,腿臂等。实现本技术的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可以进行动态观察成像,并且可以通过低于180度的旋转角度进行多角度的实时平面透视分析。实现本技术的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可以进行360度的全景成像,优选的,并且可以通过成像进行立体三维重建计算。所述光源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竖向直线模组和第一横向直线模组;所述第一横向直线模组安装在旋转机构上;所述第一竖向直线模组安装在第一横向直线模组的移动平台上,第一横向直线模组驱动第一竖向直线模组水平移动;所述广角光源安装在第一竖向直线模组的移动平台上,第一竖向直线模组驱动广角光源垂直移动。所述探测板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竖向直线模组和第二横向直线模组;所述第二横向直线模组安装在旋转机构上;所述第二竖向直线模组安装在第二横向直线模组的移动平台上,第二横向直线模组驱动第二竖向直线模组水平移动;所述探测板安装在第二竖向直线模组的移动平台上,第二向直线模组驱动探测板垂直移动。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支架和驱动组件;所述旋转支架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光源调节机构和探测板调节机构均安装在旋转支架上,并且分别位于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支架沿旋转。所述旋转机构的驱动组件包括从动齿圈、主动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从动齿圈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旋转支架的下方,并且与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且与从动齿圈啮合。所述支撑座包括主轴、旋转套和底座;所述主轴设与旋转套内,并且底部与底座固定;所述主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旋转套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套通过轴承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主轴的顶部与固定托盘固定;所述旋转套与旋转机构的旋转支架固定。还包括外侧平台;所述外侧平台呈弧形;所述外侧平台设于两个,并且镜像设置在固定托盘的两侧;所述外侧平台的底部通过连接件与旋转机构的旋转支架固定。还包括辐射屏蔽仓;所述光源调节机构、探测板调节机构、广角光源、探测板、固定托盘和旋转机构均位于辐射屏蔽仓内;所述辐射屏蔽仓上设有仓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水平和垂直移动可以为人体各个部位进行低剂量成像,同时本技术可利用旋转机构使广角光源和探测板同步沿固定托盘为轴心旋转,实现各种人体部位立式旋转扫描和透视分析。设备通过广角锥形光调节照影,平面空间占用少,功能和应用部位广泛。(2)本技术的光源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竖向直线模组和第一横向直线模组,通过第一横向直线模组调节广角光源与被测物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竖向直线模组调节广角光源高度,便于对人体的各个部位扫描。(4)本技术的探测板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竖向直线模组和第二横向直线模组,通过第二横向直线模组调节探测板与被测物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横向直线模组调节探测板的高度,便于与广角光源配合,实现扫描成像。(5)本技术还包括支撑座,结构简便,转动稳定。(6)本技术的支撑座包括主轴、旋转套和底座,主轴设与旋转套内,并且底部与底座固定,主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旋转套转动连接,旋转套通过轴承与底座转动连接,主轴的顶部与固定托盘固定,旋转套与旋转机构的旋转支架固定,旋转支架连接稳定,能够保证自身上安装的光源调节机构和探测板调节机构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可靠性。(7)本技术还包括外侧平台,便于使用。(8)本技术还包括辐射屏蔽仓,避免辐射外泄。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立体图。图5为图4去除外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去除光源调节机构和探测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广角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广角光源的限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广角光源的限束器的激光安装前座的前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广角光源的限束器的激光安装前座的后侧视角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广角光源的限束器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广角光源的限束器的外壳的前侧视角立体图。图13为应用本技术对足部进行2D静态影像的成像图。图14为应用本技术进行对膝盖部位进行2D静态影像的操作示意图。图15为应用本技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调节机构(1)、探测板调节机构(2)、广角光源(3)、探测板(4)、固定托盘(5)和旋转机构(6);所述广角光源(3)和探测板(4)分别设于固定托盘(5)中心的两侧;所述光源调节机构(1)用于调节广角光源(3)的高度,以及广角光源(3)与探测板(4)之间的距离;所述探测板调节机构(2)用于调节探测板(4)的高度,以及探测板(4)与广角光源(3)之间的距离;所述旋转机构(6)用于使广角光源(3)和探测板(4)同步沿固定托盘(5)为轴心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调节机构(1)、探测板调节机构(2)、广角光源(3)、探测板(4)、固定托盘(5)和旋转机构(6);所述广角光源(3)和探测板(4)分别设于固定托盘(5)中心的两侧;所述光源调节机构(1)用于调节广角光源(3)的高度,以及广角光源(3)与探测板(4)之间的距离;所述探测板调节机构(2)用于调节探测板(4)的高度,以及探测板(4)与广角光源(3)之间的距离;所述旋转机构(6)用于使广角光源(3)和探测板(4)同步沿固定托盘(5)为轴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调节机构(1)包括第一竖向直线模组(1-1)和第一横向直线模组(1-2);所述第一横向直线模组(1-2)安装在旋转机构(6)上;所述第一竖向直线模组(1-1)安装在第一横向直线模组(1-2)的移动平台上,第一横向直线模组(1-2)驱动第一竖向直线模组(1-1)水平移动;所述广角光源(3)安装在第一竖向直线模组(1-1)的移动平台上,第一竖向直线模组(1-1)驱动广角光源(3)垂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荧光广角多功能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板调节机构(2)包括第二竖向直线模组(2-1)和第二横向直线模组(2-2);所述第二横向直线模组(2-2)安装在旋转机构(6)上;所述第二竖向直线模组(2-1)安装在第二横向直线模组(2-2)的移动平台上,第二横向直线模组(2-2)驱动第二竖向直线模组(2-1)水平移动;所述探测板(4)安装在第二竖向直线模组(2-1)的移动平台上,第二向直线模组(2-1)驱动探测板(4)垂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荧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纳诺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