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60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2:10
提供一种测定数据的误差少,另外,在提高测定数据的再现性方面有利,在可靠且效率地进行软管接头配件的合格与否判定方面有利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使用二维形状检测部40沿着与软管接头配件10的轴心O1平行的方向遍及承套14的整周地检测相对于软管接头配件10的轴心O1的承套14的表面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位置数据。能够基于准确且误差少的半径方向位置数据获得承套14的外径、凿紧位置、凿紧爪余留宽度、圆度、圆柱度等与承套14的表面相关的测定数据。

Shape measuring device for hos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管接头配件(日文:金具)的形状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将软管连接于设备而提供了连结于软管的端部的软管接头配件。软管接头配件具有互相结合的管接头(英文:nipple)和承套(英文:socket),在管接头的外周部与承套的内周部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间。软管接头配件向软管端部的安装通过在将软管插入到环状空间的状态下在沿着承套的轴心方向的凿紧(日文:加締め)范围将承套的外周面向其半径方向内侧凿紧而完成(参照专利文献1)。以往,安装于软管的端部的软管接头配件的检查通过使用游标卡尺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对承套的被凿紧了的部位的外径、承套的被凿紧了的部位的承套的长度方向上的凿紧位置进行测定,另外,通过基于这些被测定到的外径算出圆柱度、圆度来完成。然后,将所得到的外径、凿紧位置、圆柱度、圆度等测定数据与基准范围进行比较来进行软管接头配件的合格与否判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10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关于由使用游标卡尺的手工作业进行的测定,测定数据的误差多,另外,测定数据的再现性也不能说充分,在可靠且效率地进行软管接头配件的合格与否判定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定数据的误差少,另外,在提高测定数据的再现性方面有利,在可靠且效率地进行软管接头配件的合格与否判定方面有利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所述软管接头配件在将软管插入到管接头的外周部与承套的内周部之间的环状空间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承套的轴心方向的凿紧范围将所述承套的外周面向其半径方向内侧凿紧,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配件支承部,支承所述管接头;软管支承部,支承所述软管;二维形状检测部,沿着与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平行的方向检测相对于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的所述承套的表面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位置数据;以及旋转移动部,使所述二维形状检测部以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以使得由所述二维形状检测部遍及所述承套的整周地检测所述半径方向位置数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沿着与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平行的方向,遍及承套的整周地检测相对于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的承套的表面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位置数据,因此,能够基于承套的表面的半径方向位置数据获得与承套的表面相关的准确且误差少的测定数据。因此,与像以往那样使用游标卡尺以手工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测定数据的取得的情况相比,测定数据的误差少,另外,在提高测定数据的再现性方面有利,在可靠且效率地进行软管接头配件的合格与否判定方面有利。附图说明图1是对软管接头配件及软管的一部分剖切而得到的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软管支承部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弯曲型(英文:bendtype)的软管接头配件的一例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二维形状检测部的构成的框图。图7是构成控制装置的个人计算机的框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的框图。图9是说明软管接头配件的测定数据的规定的第1图。图10是说明软管接头配件的测定数据的规定的第2图,是与图9的A-A线截面相对应地仅描绘出承套的表面的轮廓的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安装于软管的端部的软管接头配件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软管接头配件10具备金属制的管接头12和金属制的承套14。管接头12具备在同轴上排列的接头部(日文:口金部)16、承套凿紧用凹部18以及芯管部20,在这些接头部16、承套凿紧用凹部18、芯管部20的轴心上贯通设置有流体送给用的孔22。接头部16是能够装卸地连结于设备侧的部分,具备凸缘部24和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凸缘部24的盖形螺母2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阴型的接头部16。盖形螺母26是与设备侧的外螺纹结合的部位,其内周部为内螺纹部2602。此外,接头部16的结构包括阴型和阳型并存在各种形式,本专利技术不论接头部16的结构如何都能够适用于具备以往公知的各种形式的管接头12的软管接头配件10。承套凿紧用凹部18与接头部16设置于同轴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凸缘部24相对地设置有大径部28,承套凿紧用凹部18在大径部28与盖形螺母26之间在轴向及周向整周连续地设置。芯管部20从大径部28突出,是与软管30的端部连结的部分。在芯管部20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软管防脱用的凹部2002,上述各凹部2002在芯管部20的周向上连续。承套14从芯管部20遍及大径部28、承套凿紧用凹部18地覆盖,通过将承套凿紧用凹部18侧的承套14的端部1402凿紧于承套凿紧用凹部18而安装于管接头12。在像这样将承套14安装于管接头12时,在芯管部20的外周面和与该外周面相对的承套1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供软管30的端部插入的环状空间S。环状空间S,位于大径部28的相反侧的管接头12以及承套14的端部1404成为开口部。软管30为橡胶制且具有可挠性。软管30例如具备内面橡胶层、形成于内面橡胶层的外侧处的加强层、以及形成于加强层的外侧处的外面橡胶层。在将软管30插入到环状空间S的状态下,在沿着承套14的轴心方向的凿紧范围将承套14向其半径方向内侧凿紧,由此,以使软管30的内表面橡胶层的内周面的整周紧贴于管接头12的外周面的整周的状态将软管接头配件10安装于软管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承套14凿紧,从而如图9、图10所示那样,在承套14的轴向上延伸的凸部1410和凹部1412在承套14的周向上交替排列地形成,如图1所示,对承套14的轴向截面形状为大致平坦形状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凿紧构造是任意的,例如,可以采用在承套14的周向上延伸的凸部和凹部在承套14的轴向上交替排列地形成、承套14的轴向截面形状为波形的波纹凿紧(日文:ウェーブ加締め)等以往公知的各种凿紧构造。另外,软管30除了橡胶制以外,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可以使用采用了以往公知的各种材料的软管作为软管30。由此,能够得到软管30与软管接头配件10的组装体32。接着,对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以下称为形状测定装置)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形状测定装置34构成为包括配件支承部36、软管支承部38、二维形状检测部40、旋转移动部42、控制器44(图8)以及控制装置46(图8)。配件支承部36在对组装体32的软管接头配件10的管接头12的轴心O1、即软管接头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所述软管接头配件在将软管插入到管接头的外周部与承套的内周部之间的环状空间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承套的轴心方向的凿紧范围将所述承套的外周面向其半径方向内侧凿紧,/n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n配件支承部,支承所述管接头;/n软管支承部,支承所述软管;/n二维形状检测部,沿着与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平行的方向检测相对于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的所述承套的表面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位置数据;以及/n旋转移动部,使所述二维形状检测部以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以使得由所述二维形状检测部遍及所述承套的整周地检测所述半径方向位置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7 JP 2017-1457601.一种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所述软管接头配件在将软管插入到管接头的外周部与承套的内周部之间的环状空间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承套的轴心方向的凿紧范围将所述承套的外周面向其半径方向内侧凿紧,
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配件支承部,支承所述管接头;
软管支承部,支承所述软管;
二维形状检测部,沿着与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平行的方向检测相对于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的所述承套的表面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位置数据;以及
旋转移动部,使所述二维形状检测部以所述软管接头配件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以使得由所述二维形状检测部遍及所述承套的整周地检测所述半径方向位置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接头配件的形状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状数据生成部,基于由所述二维形状检测部遍及所述承套的整周地检测到的所述半径方向位置数据生成表示所述承套的表面的三维形状的形状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崇之小野寺彰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