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01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包括与吸污车本体固定连接的导向框板,所述导向框板中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一端相互连通的竖直槽段和倾斜槽段,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上方,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靠近吸污车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中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支撑臂连接,所述支撑臂能够固定吸污管的下端,所述连接件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支撑臂与吸污管下端沿第一滑槽的轨迹平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吸污车清理利用高压水冲洗第三轨下排水沟的同时,将排水沟中的污秽物吸走;同时避免绝缘支架对吸污机构的影响。

A drain suction mechanism for the third rail power receiving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工程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地铁第三轨受电线路的增加,以及乘客对地铁环境乘坐体验要求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人工清洗地铁隧道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清洁需求,第三轨受电隧道清洗吸污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适用于第三轨受电工况的隧道清洗吸污车中,只装有高压喷嘴,通过喷嘴喷出的高压水对第三轨下的排水沟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污物仍滞留在排水沟,没有真正意义上对第三轨下排水沟的清洁。同时,现有的排水沟处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一个绝缘支架,通过绝缘支架来实现第三轨相对于支撑地面的安装。直接将一根吸污管放入排污沟中,吸污管的运动会受到绝缘支架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能够实现吸污车清理利用高压水冲洗第三轨下排水沟的同时,将排水沟中的污秽物吸走;同时避免绝缘支架对吸污机构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包括与吸污车本体固定连接的导向框板,所述导向框板中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一端相互连通的竖直槽段和倾斜槽段,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上方,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靠近吸污车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中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支撑臂连接,所述支撑臂能够固定吸污管的下端,所述连接件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支撑臂与吸污管下端沿第一滑槽的轨迹平动。进一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竖直布置的直线驱动单元,所述直线驱动单元的驱动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直线驱动单元的上端与吸污车本体连接,直线驱动单元的下端与过渡杆的上端铰接,过渡杆的下端与连接件铰接。进一步,所述导向框板中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设有第一销轴,所述过渡杆的上端和直线驱动单元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进一步,所述直线驱动单元包括液压油缸组件,所述液压油缸组件的活塞杆竖直朝下布置,所述液压油缸组件上端与吸污车本体铰接。进一步,所述吸污管为软管结构,所述吸污管的下端竖直设置。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设置在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段的形状被设置为:连接件只能够沿第一滑槽平动。所述第二段用于连接过渡杆,所述第二段为圆柱段,以使得第二段与过渡杆之间可以相互转动所述第三段用于连接支撑臂,所述第三段与支撑臂之间不能够发生沿连接件中心轴线方向的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滑槽的上端,所述第二滑槽的下端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一滑槽的下端。进一步,所述支撑臂与卡箍固定连接,所述卡箍卡接在吸污管的外部以实现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支撑臂与吸污管下端沿第一滑槽轨迹平动的方式,能够使得吸污管下端在到达绝缘支架的位置时先向上平移,然后倾斜向上平移,吸污管下端高于绝缘支架,使得吸污车运动时,吸污管不会与绝缘支架碰撞;反方向运动可以使得吸污管重新置入排水沟中。(2)采用支撑臂及吸污管竖直平移与倾斜平移相结合的方式,相对于只设置竖直平移的方式来说,能够减少安装完毕吸污机构后,吸污车整体的宽度,提高吸污车整体的通过性;相对于只设置倾斜平移的方式来说,能够避免吸污管下端在运动的过程中撞击排水沟的侧壁,保证吸污管伸入排水沟中的深度。(3)采用直线驱动单元与过渡杆的配合,能够将直线驱动单元下端的直线运动转化成连接件沿第一滑槽的平动。(4)采用在导线框板中设置第二滑槽的方式,直线驱动单元的下端通过设置在第二滑槽中的第一销轴与过渡杆连接;当吸污管在排水沟中运动时受到的水流阻力,由导线框板承担,即直线驱动单元不会收到垂直其轴线方向的径向力。(4)采用液压油缸组件作为直线驱动单元,在保证直线驱动功能的同时,能够利用吸污车本身的液压系统,便于实现自身的驱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污管伸入排水沟中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污管抬起以越过绝缘支架的示意图。其中,1、液压油缸组件;2、过渡杆;3、吸污管;4、卡箍;5、支撑臂;6、导向框板开口;7、导向框板;8、连接耳板;9、上端销轴;10、定位开口销;11、下端销轴;12、轴用挡圈;13、调整垫圈;14、连接轴;15、固定螺栓;16、绝缘支架;17、排水沟;18、第二滑槽;19、第一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包括与吸污车本体固定连接的导向框板7,所述导向框板7中设有第一滑槽19,所述第一滑槽19包括一端相互连通的竖直槽段和倾斜槽段,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上方,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靠近吸污车的一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框板7的边缘处具有导向框板开口6,所述导向框开口通过固定螺栓15与吸污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9中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支撑臂5连接,所述支撑臂5能够固定吸污管3的下端,所述连接件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支撑臂5与吸污管3下端沿第一滑槽19的轨迹平动。进一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竖直布置的直线驱动单元,所述直线驱动单元的驱动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直线驱动单元的上端与吸污车本体连接,直线驱动单元的下端与过渡杆2的上端铰接,过渡杆2的下端与连接件铰接。进一步,所述导向框板7中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滑槽18,所述第二滑槽18中设有第一销轴,所述过渡杆2的上端和直线驱动单元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驱动单元可以采用液压油缸组件1,所述液压油缸组件1的活塞杆竖直朝下布置,所述液压油缸组件1上端与吸污车本体铰接。具体的,吸污车本体与连接耳板8固定连接,连接耳板8通过上端销轴9和定位开口销10与液压油缸组件1中缸体的上端铰接。液压油缸组件中活塞杆的端部通过下端销轴11(即为第一销轴)、轴用挡圈12和调整垫圈13与过度连杆铰接。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与吸污车本体固定连接的导向框板,所述导向框板中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一端相互连通的竖直槽段和倾斜槽段,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上方,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靠近吸污车的一侧;/n所述第一滑槽中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支撑臂连接,所述支撑臂能够固定吸污管的下端,所述连接件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支撑臂与吸污管下端沿第一滑槽的轨迹平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吸污车本体固定连接的导向框板,所述导向框板中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一端相互连通的竖直槽段和倾斜槽段,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上方,所述倾斜槽段设置在竖直槽段靠近吸污车的一侧;
所述第一滑槽中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支撑臂连接,所述支撑臂能够固定吸污管的下端,所述连接件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支撑臂与吸污管下端沿第一滑槽的轨迹平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竖直布置的直线驱动单元,所述直线驱动单元的驱动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直线驱动单元的上端与吸污车本体连接,直线驱动单元的下端与过渡杆的上端铰接,过渡杆的下端与连接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框板中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设有第一销轴,所述过渡杆的上端和直线驱动单元的下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第三轨受电隧道的排水沟吸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杨小凡邸广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