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储存杂质的汽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86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中储存杂质的汽化装置。包括有水箱(3)、加热室(4)及连接在水箱(3)的出水口(31)与加热室(4)的进水口(41)之间的水流通道(A),其中水箱(3)的底部或加热室(4)的底部或水流通道(A)上设有杂质收集装置。该杂质收集装置可为设置在水箱(3)的底部或加热室(4)的底部或水流通道(A)上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凹槽对水流的缓冲作用和杂质、水垢的密度大于水的原理,使流经输水管道的水流中的杂质和水垢集中储存在凹槽中,既保证输水管道中水流动的顺畅、加热室感温系统的精确度,又可以对集中储存杂质的地方进行单独清洗,操作方便、清洗周期长,避免杂质和水垢堵塞输水管道和加热室,清洗方便,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中储存杂质的汽化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挂烫 机等电器上易沉积杂质的汽化装置。属于汽化装置的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巿售的用于挂烫机等电器的汽化装置通常都配置有储水的水箱和 产生蒸汽的加热室,水箱和加热室之间连接有输水管道,水箱中的水流经 输水管道至加热室再被汽化,这样水流中的杂质会大量沉积在整个输水管 道上和加热室内,而且一般自来水被加热到7(TC左右时会钙化产生水垢,这些水垢也会沉积在输水管道和加热室内,长时间使用后,越积越厚的杂 质和水裙难于清洗,造成水流动不顺畅、加热室的感温系统精确度下降, 从而影响汽化装置的蒸汽产生速度,特别当加热室的杂质和水垢累积达到极限厚度时,很可能导致产品过热而烧毁;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需定期清洗汽化装置,清洗麻烦,而且周期短、次数频繁,易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将杂质、水垢集中 沉积在低于水流高度的固定地方的集中储存杂质的汽化装置。本技术 既保证输水管道中水流动的顺畅、加热室感温系统的精确度,又可以对集 中储存杂质的地方进行单独清洗,操作方便、清洗周期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水箱、加热室及连接在水箱的出水口与加热室的进水口之间的水流通道,其中水箱的底部或加热室的底部或 水流通道上设有杂质收集装置。上述水箱的出水口和/或加热室的进水口设置在其下部的侧壁上,杂 质收集装置为直接做出在水箱和/或加热室底部的凹槽。上述水箱和/或加热室底部的凹槽为开口通孔,通孔处可拆卸的装配 有密封圈和封闭底盖,封闭底盖与凹槽通过螺紋连接。上述水箱的出水口设置在其底部,加热室的进水口设置在加热室下部 的恻壁上,水流通道包括二通管,二通管的竖直通管与水箱出水口密封连 接,水平通管直接或通过管道或通过管接头与加热室的进水口密封连接, 杂质收集装置为做出在竖直通管底端的凹槽,且凹槽低于水平通管的底端 面。上述加热室的进水口设置在其底部,水箱的出水口设置在加热室下部 的侧壁上,水流通道包括第二二通管,第二二通管的第二竖直通管与加热 室的进水口密封连接,第二水平通管直接或通过管道或通过管接头与水箱 的出水口密封连接,杂质收集装置为做出在第二竖直通管底端的第二凹槽, 且第二凹槽低于第二水平通管的底端面。上述水箱的出水口及加热室的进水口分别设置在各自的底部,水流通道包括二通管及第二二通管,二通管的竖直通管与水箱的出水口密封连接, 第二二通管的第二竖直通管与加热室的进水口密封连接,二通管的水平通管直接或通过管道与第二二通管的第二水平通管密封连接,杂质收集装置 为做出在竖直通管底端的凹槽和/或做出在第二二通管的第二竖直通管底 端的第二凹槽,且凹槽低于水平通管的底端面。上述水箱的出水口及加热室的进水口分别设置在各自的底部,水流通 道包括二通管及第二二通管,二通管的竖直通管与水箱的出水口密封连接,第二二通管的第二竖直通管与加热室的进水口密封连接,二通管的水平通管直接或通过管道与第二二通管的第二水平通管密封连接,杂质收集装置 为做出在水平通管上的凹槽和/或做出在第二二通管的第二水平通管上的 第二凹槽。上述二通管的竖直通管底端的凹槽的底部为开口通孔,通孔处可拆卸 的装配有密封圈和封闭底盖,封闭底盖与凹槽通过螺紋连接。上述凹槽外壁上设有外螺紋,封闭底盖的内壁上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紋, 封闭底盖与凹槽通过螺紋连接,反之亦然。上述第二二通管的第二竖直通管底端的第二凹槽的底部为开口通孔,通孔处分别可拆卸的装配有密封圈和封闭底盖,封闭底盖与凹槽通过螺紋 连接。本技术利用凹槽对水流的缓冲作用和杂质、水垢的密度大于水的 原理,使流经输水管道的水流中的杂质和水祐集中储存在凹槽中,本实用 新型既保证输水管道中水流动的顺畅、加热室感温系统的精确度,又可以 对集中储存杂质的地方进行单独清洗,搡作方便、清洗周期长。本实用新 型避免杂质和水垢堵塞输水管道和加热室,清洗方便,是一种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集中储存杂质的汽化装置。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实施例l的纵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二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二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二通管的变型结构分解图。上述图中,A-水流通道;l-二通管;ll-水平通管;12-竖直通管;13-凹槽;2-第二二通管;21-第二水平通管;22-第二竖直通管;23-第二凹槽; 3-水箱;4-加热室;131-密封圈;132-封闭底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包括有水箱3、加热室4及连 接在水箱3的出水口 31与加热室4的进水口 41之间的水流通道A,其中 水箱3的底部或加热室4的底部或水流通道A上设有杂质收集装置。本实 施例中,上述水箱3的出水口 31及加热室4的进水口 41分别设置在各自 的底部,水流通道A包括二通管l及第二二通管2, 二通管1的竖直通管 12与水箱3的出水口 31密封连接,第二二通管2的第二竖直通管22与加 热室4的进水口 41密封连接,二通管1的水平通管11直接或通过管道与 第二二通管2的第二水平通管21密封连接,杂质收集装置为做出在竖直通 管12底端的凹槽13,且凹槽低于水平通管的底端面,如图2所示。在工 作过程中,水流流经凹槽13处,杂质和水垢由于密度较大,受阻沉积在凹 槽13中,其中凹槽13可为U形凹槽、u形凹槽或v形凹槽。上述竖直通管12底端的凹槽13的底部为开口通孔,通孔处可拆卸的 装配有密封圈131和封闭底盖132,封闭底盖132与凹槽13通过螺紋连接。 本实施例中,凹槽13外壁上设有外螺紋,封闭底盖132的内壁上设有相配 合的内螺紋,封闭底盖132与凹槽13通过螺紋连接,如图4所示,反之亦 然。正常使用时将密封圈131和封闭底盖132装配到凹槽通孔上,封闭凹 槽,水流中的杂质和水垢沉积在凹槽中;清洁杂质水垢时将封闭底盖132 从凹槽通孔上拆卸下来,打开凹槽,沉积的杂质水垢通过凹槽通孔排出, 达到清洁的目的。实施例2:为增加杂质储存空间,加长杂质清理周期,第二二通管2的第二竖直通管22底端也设有凹槽23,凹槽23低于水平通管21的底端面,如图3所示。同理,为便于清洁,上述第二二通管2的第二竖直通管22底端的凹槽23 的底部也为开口通孔,通孔处分别可拆卸的装配有密封圈和封闭底盖,封 闭底盖与凹槽通过螺紋连接。 实施例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变型,包括有水箱3、加热室4及连接在水 箱3的出水口31与加热室4的进水口41之间的水流通道A,上述水箱3的出水 口31和/或加热室4的进水口41也可设置在其下部的侧壁上,杂质收集装置 为直接做出在水箱3和/或加热室4底部的凹槽,该凹槽也可以达到相同的集 中储存杂质和水垢的目的。同理,为便于清洁,上述水箱3和/或加热室4底部的凹槽为开口通 孔,通孔处可拆卸的装配有密封圈和封闭底盖,封闭底盖与凹槽通过螺紋 连接。实施例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变型,包括有水箱3、加热室4及连接在水 箱3的出水口31与加热室4的进水口41之间的水流通道A,上述水箱3的出水 口31设置在其底部,加热室4的进水口41设置在加热室4下部的侧壁上,水 流通道A包括二通管l, 二通管1的竖直通管12与水箱出水口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储存杂质的汽化装置,包括有水箱(3)、加热室(4)及连接在水箱(3)的出水口(31)与加热室(4)的进水口(41)之间的水流通道(A),其特征在于水箱(3)的底部或加热室(4)的底部或水流通道(A)上设有杂质收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清陆康松鲁永柱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