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设备用的热煤气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56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气发生设备用的热煤气冷却装置,它包括一辐射冷却器和至少一个对流冷却器。辐射冷却器包括一具有垂直纵向轴线,大致呈圆筒形的压力容器,其内同轴地设置有芯部管束和围绕着该芯部管束的外层管。与辐射冷却器并排设置的对流冷却器包括具有垂直纵向轴线,并包括若干簇冷却管的大致圆筒形的压力容器、煤气出口管路用法兰可拆卸地分别与二个压力容器相连接,简化了冷却器的维修工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发生设备用的热煤气冷却装置,它包括一辐射冷却器和至少一个对流冷却器。辐射冷却器包括一个有垂直纵向轴线大致圆筒形的压力容器,一个同轴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芯部管束和围绕着该芯部管束的外层管,该芯部管束的顶端经过从压力容器伸出的供气管与煤气发生设备连接,并且该芯部管束形成第一煤气通道,在该芯部管束和外管层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与下游气体侧相连接的第二煤气通道,设置在辐射冷却器旁边的对流冷却器包括垂直纵向轴线并包含一簇冷却管的大致圆筒形的压力容器,煤气出口管路在靠近环形室的顶端与压力容器连接,并以弯曲的方式伸进对流冷却器压力容器的内部。这种热煤气冷却装置已公开在美国专利US-PS4328007中,在这种装置里,煤气出口管的平直部分通过对流冷却器的压力容器的圆筒形壁伸出,并紧接着通过弯曲部分导向压力容器内含有对流加热表面的管路。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煤气出口管路不能拆卸,因为绝大部分这种管路延伸在压力容器的里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结构简单的装置,改进上述的热煤气冷却装置,以便二个压力容器之间的连接处易于拆卸。根据本专利技术,气体出口端管路从对流冷却器的压力容器的上面伸出,并通过法兰可拆卸地与二个压力容器连接。这种结构的结果使煤气出口管路在它的整个长度上总是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并通过松开法兰连接器易于拆卸。如按上述结构实现,也大大地简化了对流冷却器方面的维修工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煤气冷却装置的纵向简化剖面图;图2以比图1更大的比例表示在辐射冷卸器和对流冷却器之间的连接区域。如图1所示,热煤气冷却装置主要包括辐射冷却器1和对流冷却器2,图中仅表示了它们的顶部。辐射冷却器1包括一个圆筒形压力容器3,它具有一顶端,供气导管4通过该顶端伸出,并与煤气发生器(未表示)连接。压力容器3包含一个与管子50紧密邻接、垂直形成的同轴芯部管束42,并环围着第一气体通道5,通过它热煤气向下流动,芯部管束42被同样由垂直管形成的外层管43包围着,这些垂直管以气密封方式焊接在一起,如隔板壁一样。外层管43隔开一段距离围绕着芯部管束42,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环形室,通过该环形室,煤气向上流动,并组成第二气体通道6。芯部管束42和外层管43的管子分别在它们的顶部和底部与环形集合器7、8相连接。集合器7经过管路9供给冷却液,如水,冷却液在通过该管流动时蒸发,并从顶部集合器8通过管路10排出。芯部管束42和外层管43的管子在它们的顶部附近由分段托梁11形成的支承装置悬挂起来,以便它们能自由地向下膨胀。通过压力容器3底部向下伸出的圆锥形漏斗12设置在底部集合器7的下面,并部分地充注以水,用来收集煤灰和渣粒,由热煤气流夹带的这些煤灰和渣粒当气体流从第一通道5偏转到第二通道6时被甩出。对流冷却器2同样包括一压力容器15,该容器具有垂直轴线并包含若于簇冷却管13,图1中仅表示了它们中的一簇管子。压力容器15在其顶部由盖子16封闭,该盖子16通过法兰17与压力容器15可拆卸地相连接。相互靠在旁边设置的二个压力容器3和15在它们的顶部区域具有支持在公共基础18上的凸耳19和20。一个径向气体出口管嘴30连接在压力容器3的环形室或第二煤气通道6的顶部,并呈圆锥形地逐渐变细,在锥端处有一法兰29。在该出口管嘴30附近,外层管43的各管子沿一环路向外弯曲,以便它们分布管嘴和法兰的内表面。由于管嘴30的圆锥形形状,气体的流动是稳定的,法兰29邻接连接管路26,该管路26在这种情况里处于90°弯曲形状,在其两端分别具有法兰27、28。法兰27通过螺栓(未表示)与法兰29可拆卸地连接。法兰28对着法兰32通过插口33紧固在压力容器15的盖子16上,也是通过若干个螺栓可拆卸地与法兰28连接。所以,法兰27、29与法兰28、32呈90°角。传送煤气流的管路25设置在连接管路26的里面,在法兰27处开始以90°弯曲延伸,从上面穿过盖子16并伸进压力容器15的内部。由于可拆卸法兰连接的结果,连接管路26和煤气管路25一起可以从压力容器3和15上拆卸。如图2所示,煤气管路25以冷却管路的形式从法兰27延伸至端部伸进压力容器15的内部。为了这种目的,管路25包括若干个(例如16个)对应的弯管35,在该弯管的顶端与环形集合器36连接,底端与环形集合器37连接。每对相邻的管子35通过插入的散热片38焊接在一起,以便形成连续的弯曲体。在顶端环形集合器36的附近,具有最小的弯曲半径的管子35与冷却液供给管39连接,该冷却液供给管径向安排,并通过连接管路26伸出。环形集合器36通过二隔板分成二个室,以便位于图2中弯曲部分内侧的五根管子35与该集合器中的一个室连通,而弯曲部分外侧的其余十一根管子35与该集合器的第二室连通。具有最大弯曲半径的管子35带有一径向冷却液排出管39′,该管通过连接管路26伸出。由于冷却液的自然流动结果,由管39提供的冷却液在弯曲部分内侧的五根管子里向下流动,然后在集合器37里进行收集和分布之后,在弯曲部分外侧的十一根管子里向上流动,在这之后被加热的冷却液通过管39′排出。流进管子39的冷却液在与管35的连接部分分成二部分流体其中一部分直接流进管子35的下部,而另一部分流到环形集合器36,在那里这部分流体分布在其余四个向下的管内。类似地,二部分冷却液流体在排出管39′处汇合,也就是说在具有最大弯曲半径的管35里向上流动的部分和其余的上行管的一部分经过环形集合器36的顶部室到达管39′。通过一补偿器40,将环形集合器36与连接管路26的法兰27连接。若干个径向支撑板41沿管路25的长度进行焊接并在组装时与连接管路26的内表面相邻接。供给管39和排出管39′穿入连接管路26的部位可以制成可膨胀的气密密封连接,也就是说以“垫套”的形式连接。如图1所示,一连杆14设置在二个压力容器3和15之间的二个并排放置的冷却器1和2顶部,并与二个面对的凸耳19和20铰接连接。连杆14承受作用在压力容器上的水平力,并且使连接管路26不受这些力的影响。如果压力容器3和15之间的空间比图1中所示的更大,一直管部分可插在法兰27和29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连杆14必须相应地做得更长些。在这种情况下,连杆14做成空心板并使它包括在流入煤气管路25的冷却液环路中是可取的。作为图2中管片式结构的煤气管路25的可替换的实施例,该管路可包括具有平滑内表面的弯管和一些冷却液在其内流动的管子,这些管子被焊接在该管路的外侧。即使该管路是由已知的Ω管焊接在一起制成,而且冷却液在里面流动,可替换的煤气管路仍可以具有平滑的内面。权利要求1.一种煤气发生设备用的热煤气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一辐射冷却器和至少一个对流冷却器,辐射冷却器包括一个具有垂直纵向轴线的大致圆筒形压力容器,一个同轴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芯部管束和围绕着该芯部管束的外层管,该芯部管束的顶端经过从压力容器伸出的供气管与煤气发生设备连接,并且该芯部管束形成第一气体通道,该芯部管束和外层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与下游端气体连接的第二煤气通道,设置在辐射冷却器旁边的对流冷却器包括具有垂直纵向轴线并包括若干簇冷却管的大致圆筒形压力容器,煤气出口管路与压力容器在靠近环形室的顶端处连接,并以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发生设备用的热煤气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一辐射冷却器和至少一个对流冷却器,辐射冷却器包括一个具有垂直纵向轴线的大致圆筒形压力容器,一个同轴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芯部管束和围绕着该芯部管束的外层管,该芯部管束的顶端经过从压力容器伸出的供气管与煤气发生设备连接,并且该芯部管束形成第一气体通道,该芯部管束和外层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与下游端气体连接的第二煤气通道,设置在辐射冷却器旁边的对流冷却器包括具有垂直纵向轴线并包括若干簇冷却管的大致圆筒形压力容器,煤气出口管路与压力容器在靠近环形室的顶端处连接,并以弯曲的方式伸进对流冷却器压力容器的内部,其特征在于:煤气出口管路从对流冷却器的压力容器的上面伸出,并通过法兰与二个压力容器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奥尔格齐格勒
申请(专利权)人:苏舍兄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