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连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459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感器连接线结构,其包括接头、线缆、外盖、线圈内架及线圈,接头包括头壳和金属端子,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内架上形成电感组件,线圈内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上缘一侧凸起形成卡舌,外盖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舌相适配的卡腔,所述外盖通过卡舌卡入卡腔设置在线圈内架上,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线芯伸入卡腔并穿过通孔与所述线圈相连接。通过外盖能方便与电感组件相装配,且配合紧密,而接头通过线缆直接与电感组件相连接,省去传统的对接插头,减少对接工序,提升装配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信号传递的损耗,提升电感磁场感应灵敏度,能及时、精准反馈出汽车实际行驶情况,方便使用者实时监控车况,提升驾驶安全性。

Sensor connecting wir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感器连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连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的主要出行的交通工具。现在消费者对安全出行的意识越来越强,为此,整体汽车行业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和灵敏度要求的标准也极为严格。汽车中普遍安装有电感传感器,电感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测量的装置。电感传感器可以用作磁敏速度开关、齿轮测速等。由于现有的电感传感器和对插接头是分体式设计,然后再采用对接插头进行对接,导致其的电感磁场感应方面相对不够灵敏,难以及时、精准反馈出汽车实际行驶情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提升电感灵敏度的传感器连接线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感器连接线结构,其包括接头、线缆、外盖、线圈内架及线圈,所述接头包括头壳和金属端子,所述头壳的前部上设有插接口,该头壳的尾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口相连通的通口,所述金属端子固定在该通口内,且该金属端子的前端延伸至插接口内,所述线缆的一端线芯伸入通口内并与所述金属端子的尾端相连接;所述头壳的前端上设有倒钩,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内架上形成电感组件,所述线圈内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上缘一侧凸起形成卡舌,所述外盖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舌相适配的卡腔,所述外盖通过卡舌卡入卡腔设置在线圈内架上,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线芯伸入卡腔并穿过通孔与所述线圈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卡舌上设有卡槽,所述卡腔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卡槽相适配的卡凸。在卡舌插入卡腔内,卡凸恰好卡入卡槽,装配紧密,连接牢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卡腔的开口外形轮廓呈半圆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端子的尾部向后延伸形成包覆部,该包覆部的横截面呈圆弧状,该包覆部的两侧边设有夹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包覆部的每一侧边的夹脚数量为两个,其中位于前方位置的夹脚的长度短于位于后方位置的夹脚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线圈内架的底面设有径向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径向线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外盖的顶面中部凸起形成凸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头壳的尾部表面上设有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外盖能方便与电感组件相装配,且配合紧密,而接头通过线缆直接与电感组件相连接,省去传统的对接插头,减少对接工序,提升装配工作效率和节省空间,方便快速维修装配,同时也减少信号传递的损耗,提升电感磁场感应灵敏度,能及时、精准反馈出汽车实际行驶情况,方便使用者实时监控车况,提升驾驶安全性。另外,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易于实现,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外盖和电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图4是本技术中外盖和电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连接线结构,其包括接头1、线缆2、外盖3、线圈内架4及线圈5。在所述外盖3的顶面中部凸起形成凸台31,可以通过手捏住凸台31进行取放外盖3,给装配使用带来方便。所述接头1包括头壳11和金属端子12,在所述头壳11的尾部表面上设有卡板111,具有防滑效果,方便插拔动作。所述头壳11的前部上设有插接口112,该头壳11的尾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口112相连通的通口,所述金属端子12固定在该通口内,且该金属端子12的前端延伸至插接口112内,所述线缆2的一端线芯伸入通口内并与所述金属端子12的尾端相连接。具体的,所述金属端子12的尾部向后延伸形成包覆部121,该包覆部121的横截面呈圆弧状,该包覆部121的两侧边设有夹脚122。较佳的,所述包覆部121的每一侧边的夹脚122数量为两个,其中位于前方位置的夹脚122的长度短于位于后方位置的夹脚122的长度。位于前方位置的夹脚122将线缆2的线芯夹紧,而位于后方位置的夹脚122夹持在线缆2的外被上。所述头壳11的前端上设有倒钩113,能提升与插座的装配牢固性,避免因晃动而松动,连接稳定性好。所述线圈5缠绕在所述线圈内架4上形成电感组件。所述线圈内架4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41,该通孔41的上缘一侧凸起形成卡舌42,所述外盖3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舌42相适配的卡腔32,所述外盖3通过卡舌42卡入卡腔32设置在线圈内架4上。较佳的,所述卡舌42上设有卡槽43,所述卡腔32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卡槽43相适配的卡凸33。在卡舌42插入卡腔32内,卡凸33恰好卡入卡槽43,装配紧密,连接牢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腔32的开口外形轮廓呈半圆形,更能提升装配的紧密性,且结构强度较高。在所述线圈内架4的底面设有径向设有与所述通孔41相连通的径向线槽44,方便将线圈5的接线端引入通孔41位置处。所述线缆2的另一端线芯伸入卡腔32并穿过通孔41与所述线圈5的接线端相连接。在装配时,通过外盖3能方便与电感组件相装配,且配合紧密,而接头1通过线缆2直接与电感组件相连接,省去传统的对接插头,减少对接工序,提升装配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信号传递的损耗,提升电感磁场感应灵敏度,能及时、精准反馈出汽车实际行驶情况,方便使用者实时监控车况,进而提升驾驶安全性。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连接线结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连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头、线缆、外盖、线圈内架及线圈,所述接头包括头壳和金属端子,所述头壳的前部上设有插接口,该头壳的尾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口相连通的通口,所述金属端子固定在该通口内,且该金属端子的前端延伸至插接口内,所述线缆的一端线芯伸入通口内并与所述金属端子的尾端相连接;所述头壳的前端上设有倒钩,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内架上形成电感组件,所述线圈内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上缘一侧凸起形成卡舌,所述外盖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舌相适配的卡腔,所述外盖通过卡舌卡入卡腔设置在线圈内架上,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线芯伸入卡腔并穿过通孔与所述线圈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连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接头、线缆、外盖、线圈内架及线圈,所述接头包括头壳和金属端子,所述头壳的前部上设有插接口,该头壳的尾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口相连通的通口,所述金属端子固定在该通口内,且该金属端子的前端延伸至插接口内,所述线缆的一端线芯伸入通口内并与所述金属端子的尾端相连接;所述头壳的前端上设有倒钩,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内架上形成电感组件,所述线圈内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上缘一侧凸起形成卡舌,所述外盖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舌相适配的卡腔,所述外盖通过卡舌卡入卡腔设置在线圈内架上,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线芯伸入卡腔并穿过通孔与所述线圈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连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舌上设有卡槽,所述卡腔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卡槽相适配的卡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王东李登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艾得格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