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桩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26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桩支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呈水平布置的连接梁以及呈水平布置的顶梁,前排桩与后排桩分别呈纵向嵌入土层,前排桩与后排桩呈并排布置,前排桩具有朝向后排桩的后端面,后排桩具有朝向前排桩的前端面,连接梁的一端与前排桩的后端面呈固定布置,连接梁的另一端与后排桩的前端面呈固定布置,顶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前排桩的顶部和后排桩的顶部。在连接梁和顶梁的作用下,可明显改善前排桩和后排桩的受力状况,减小后排桩的内力,并且,前排桩、后排桩、连接梁以及顶梁形成整体,提高支护结构的刚度以及支护效果,使前排桩、后排桩共同抵抗滑坡推力;有效增强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抵抗变形能力。

Double row pile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排桩支护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排桩支护的
,具体而言,涉及双排桩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对滑坡地区治理时,多采用挡土墙、切坡+锚杆(或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作为支挡结构,其中,当滑坡的下滑推力较大时,则多采用抗滑桩;抗滑桩与其他支挡结构相比,具有抗滑能力强、圬工数量少、桩位灵活,可布设在滑体中最有利于抗滑的部位、间隔开挖桩孔、不易恶化滑坡状态,利于整治正在活动中滑坡,利于抢修工程,另外可通过开挖桩孔,直接校核地质情况,进而可检验修改原设计,使之切合实际的多种优点。抗滑桩按照分布形式可分为单排抗滑桩和双排抗滑桩;当滑坡推力过大,单排桩无法承受时,就需要采用双排桩。双排桩的主要型式有椅式桩墙、门式抗滑桩和h型排架抗滑桩等,目前在国内,双排桩的原理仍是通过增强抗滑桩的侧向刚度、空间性使其受力更加合理,弯矩,剪力等内力有效减小,从而使造价大幅降低,双排桩同单排桩相比,不仅可以承受更大的滑坡推力,还可以使双排桩的变形大大减小,适用于对支挡结构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但是,当双排桩的桩径较小时,没有更好的将双排桩形成一个支护结构,导致双排桩整体刚度不够,导致双排桩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排桩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排桩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强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呈水平布置的连接梁以及呈水平布置的顶梁,所述前排桩与所述后排桩分别呈纵向嵌入土层,所述前排桩与所述后排桩呈并排布置,所述前排桩具有朝向所述后排桩的后端面,所述后排桩具有朝向所述前排桩的前端面,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前排桩的后端面呈固定布置,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排桩的前端面呈固定布置,所述顶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前排桩的顶部和所述后排桩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的后端面具有第一腰梁,所述后排桩的前端面具有第二腰梁,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腰梁与所述第二腰梁呈平行正对布置;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腰梁与所述第二腰梁呈固定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所述后排桩、所述连接梁和所述顶梁围合形成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填充有土体;所述第一腰梁设有第一加固筋,所述第一加固筋的一端穿设固定所述第一腰梁的内部,所述第一加固筋的另一端朝上延伸贯穿所述土体延伸固定所述前排桩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腰梁设有第二加固筋,所述第二加固筋的一端穿设固定所述第二腰梁的内部,所述第二加固筋的另一端朝上延伸贯穿所述土体延伸固定所述后排桩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的顶部设有第一冠梁,所述后排桩的顶部设有第二冠梁,所述顶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进一步的,所述顶梁与所述连接梁呈上下平行对应布置。进一步的,自上而下,所述顶梁具有朝向所述连接梁的下端面,所述顶梁的下端面朝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朝下拱起呈弧形布置。进一步的,自上而下,所述连接梁具有朝向所述顶梁的顶端面以及背离所述顶梁的底端面,所述连接梁的顶端面朝上凸起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连接梁的底端面朝下凸起形成第二凸起部;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呈错位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加固桩,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呈上下正对布置;所述加固桩的顶部穿设固定所述凹陷部,所述加固桩的底部穿设固定所述第一凸起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部呈弧形布置;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朝下凹陷的条形槽,沿所述前排桩至所述后排桩方向,多个所述条形槽间隔排列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前排桩、后排桩、连接梁以及顶梁组合形成支护结构,在连接梁和顶梁的作用下,可明显改善前排桩和后排桩的受力状况,减小后排桩的内力,并且,前排桩、后排桩、连接梁以及顶梁形成整体,提高支护结构的刚度以及支护效果,使前排桩、后排桩共同抵抗滑坡推力;另外,设置顶梁和连续梁,改善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身受力情况,明显减小前排桩的桩身内力和后排桩的桩身内力,从而节省工程造价;并且,在顶梁和连续梁的作用下,有效避免前排桩与后排桩受力易变形,从而增强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抵抗变形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提成双排桩支护结构,用于解决双排桩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强的问题。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10、后排桩20、连接梁40以及顶梁30,连接梁40呈水平布置,顶梁30呈水平布置,前排桩10与后排桩20分别呈纵向嵌入土层,前排桩10与后排桩20呈并排布置,前排桩10具有朝向后排桩20的后端面,后排桩20具有朝向前排桩10的前端面,连接梁40的一端与前排桩10的后端面呈固定布置,连接梁40的另一端与后排桩20的前端面呈固定布置,顶梁30的两端分别固定前排桩10的顶部和后排桩20的顶部。上述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前排桩10、后排桩20、连接梁40以及顶梁30组合形成支护结构,在连接梁40和顶梁30的作用下,可明显改善前排桩10和后排桩20的受力状况,减小后排桩20的内力,并且,前排桩10、后排桩20、连接梁40以及顶梁30形成整体,提高支护结构的刚度以及支护效果,使前排桩10、后排桩20共同抵抗滑坡推力;另外,设置顶梁30和连续梁,改善前排桩10和后排桩20的桩身受力情况,明显减小前排桩10的桩身内力和后排桩20的桩身内力,从而节省工程造价;并且,在顶梁30和连续梁的作用下,有效避免前排桩10与后排桩20受力易变形,从而增强前排桩10和后排桩20的抵抗变形能力。前排桩10的后端面具有第一腰梁11,后排桩20的前端面设有第二腰梁21,沿水平方向,第一腰梁11与第二腰梁21呈平行正对布置;连接梁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腰梁11与第二腰梁21呈固定布置;在第一腰梁11和第二腰梁21的作用下,增强连接梁40的设置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呈水平布置的连接梁以及呈水平布置的顶梁,所述前排桩与所述后排桩分别呈纵向嵌入土层,所述前排桩与所述后排桩呈并排布置,所述前排桩具有朝向所述后排桩的后端面,所述后排桩具有朝向所述前排桩的前端面,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前排桩的后端面呈固定布置,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排桩的前端面呈固定布置,所述顶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前排桩的顶部和所述后排桩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桩、后排桩、呈水平布置的连接梁以及呈水平布置的顶梁,所述前排桩与所述后排桩分别呈纵向嵌入土层,所述前排桩与所述后排桩呈并排布置,所述前排桩具有朝向所述后排桩的后端面,所述后排桩具有朝向所述前排桩的前端面,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前排桩的后端面呈固定布置,所述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排桩的前端面呈固定布置,所述顶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前排桩的顶部和所述后排桩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的后端面具有第一腰梁,所述后排桩的前端面具有第二腰梁,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腰梁与所述第二腰梁呈平行正对布置;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腰梁与所述第二腰梁呈固定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所述后排桩、所述连接梁和所述顶梁围合形成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填充有土体;所述第一腰梁设有第一加固筋,所述第一加固筋的一端穿设固定所述第一腰梁的内部,所述第一加固筋的另一端朝上延伸贯穿所述土体延伸固定所述前排桩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腰梁设有第二加固筋,所述第二加固筋的一端穿设固定所述第二腰梁的内部,所述第二加固筋的另一端朝上延伸贯穿所述土体延伸固定所述后排桩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勇程磊朱洪明李志波赖安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