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包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018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包装系统,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传输带,用于驱动传输带的电机,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两侧的护栏,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位于传输带起始端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护栏上的剔除装置和计数器,设置在传输带末端的喷码机,设置在传输带末端且位于护栏上的检测探头,设置在传输带末端且传输方向与传输带垂直的包装箱传输带,设置在包装箱传输带上的封箱机,设置在护栏上的监控装置,以及设置在支撑板底部且与压力传感器、剔除装置、喷码机、检测探头、计数器、电机和监控装置连接的控制设备,所述传输带的末端位于包装箱传输带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包装,使整个包装系统更加智能。

Intelligent packa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包装系统
本技术涉及产品智能包装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包装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纸包装大国的中国,当前面临产能过剩、利润低的状态,加之已经在资源、环境方面的诸多制约因素,因此,积极推动“两化融合”是必然选择,“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工业化。如今,智能手机等数字识别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已深入大众生活中,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数字信息关联服务的技术应用将是未来智能包装企业技术发展的关键。首先,包装印刷企业只有认清数字印刷特有的数字与网络特性,主动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升级,将互联网技术与包装系统结合起来,改造或重构自身的产品制造流程,实现智能包装。但目前纸包装领域仍面临一些问题,如集成协同应用水平仍较低,其信息化与纸包装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没有有效结合,与纸包装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未能充分实现有效深度衔接,整体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够,综合成效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包装系统,解决现有包装系统存在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智能包装系统,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传输带,用于驱动传输带的电机,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两侧的护栏,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位于传输带起始端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护栏上的剔除装置和计数器,设置在传输带末端的喷码机,设置在传输带末端且位于护栏上的检测探头,设置在传输带末端且传输方向与传输带垂直的包装箱传输带,设置在包装箱传输带上的封箱机,设置在护栏上的监控装置,以及设置在支撑板底部且与压力传感器、剔除装置、喷码机、检测探头、计数器、电机和监控装置连接的控制设备,所述传输带的末端位于包装箱传输带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剔除装置包括设置在一侧护栏上的剔除气缸,设置在剔除气缸的输出轴上的移动板,设置在另一侧护栏上且位置与剔除气缸相对的倾斜轨道,以及设置在倾斜轨道末端的次品收集箱,所述剔除气缸与控制设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护栏上的多个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顶部的支杆,设置在支杆的多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设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喷码机通过支架设置在护栏上,且横跨传输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传输带的初始端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产品的重量,通过剔除装置剔除掉重量不合格的次品,使包装到包装箱中的产品重量达到预设的标准,在产品传输的过程中,设置在护栏上计数器对传输过来的产品进行计数,保证在每个包装箱中的产品数量一致,在产品传送至传输带末端之后,会装入到放置在包装箱传输带上的包装箱内,当设置在传输带末端的检测探头检测到有效信号时,则通过控制设备控制喷码机对包装箱进行喷码;当产品装入的数量达到预设的个数时,包装箱传输带将包装箱运输至封箱机中封箱,完成包装过程,解决了现有包装系统存在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实现了自动化包装,使整个包装系统更加智能。(2)本技术在护栏上设置了监控装置,该监控装置覆盖整个包装系统,实现了全程监控,管理者通过查看监控视频即可获知系统的工作状态,无需到现场观看,使得管理更加方便。(3)本技术在传输带一侧设置有次品收集箱,用于将重量不合格的产品集中在一起,使整个包装过程井然有序,便于后续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剔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压力传感器,201-剔除气缸,202-移动板,203-倾斜轨道,204-次品收集箱,3-摄像头,4-支杆,5-喷码机,6-检测探头,7-包装箱传输带,8-支架,9-支撑柱,10-计数器,11-控制设备,12-护栏,13-底座,14-支撑板,15-传输带,16-封箱机,17-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的智能包装系统,包括支撑板14,设置在支撑板14上的传输带15,用于驱动传输带15的电机17,设置在支撑板14上表面两侧的护栏12,设置在支撑板14上且位于传输带15起始端的压力传感器1,设置在护栏12上的剔除装置和计数器10,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的喷码机5,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且位于护栏12上的检测探头6,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且传输方向与传输带15垂直的包装箱传输带7,设置在包装箱传输带7上的封箱机16,设置在护栏12上的监控装置,以及设置在支撑板14底部且与压力传感器1、剔除装置、喷码机5、检测探头6、计数器10、电机17和监控装置连接的控制设备11,所述传输带15的末端位于包装箱传输带7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板14底部设置有底座13,所述喷码机5通过支架8设置在护栏12上,且横跨传输带15。为了保证每个包装箱内的产品重量处于正常范围,本技术在护栏12上设置了剔除装置,所述剔除装置包括设置在一侧护栏12上的剔除气缸201,设置在剔除气缸201的输出轴上的移动板202,设置在另一侧护栏12上且位置与剔除气缸201相对的倾斜轨道203,以及设置在倾斜轨道203末端的次品收集箱204,所述剔除气缸201与控制设备11连接,在压力传感器1检测到的产品重量不在正常范围内时,剔除气缸201的输出轴伸出带动移动板202将传输带15上的产品推送至倾斜轨道203。本技术在护栏12上设置了监控装置,该监控装置覆盖整个包装系统,实现了全程监控,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护栏12上的多个支撑柱9,设置在支撑柱9顶部的支杆4,设置在支杆4的多个摄像头3,所述摄像头3与控制设备11连接;管理者通过查看监控视频即可获知系统的工作状态,无需到现场观看,使得管理更加方便。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如下:将待包装的产品传送到传输带15的初始端,设置在传输带15的初始端的压力传感器1检测产品的重量,在控制设备中预设重量的范围,若检测到的重量处于预设范围之外,则启动剔除装置剔除次品,剔除气缸201的输出轴向传输带15中部伸出,带动移动板202将传输带15上的产品推送至倾斜轨道203,次品沿着倾斜轨道203滑入次品收集箱204;若检测到的重量处于预设范围之内,则将产品传送至传输带15的末端,在传输的过程中,设置在护栏12上计数器10对传输过来的产品进行计数,保证在每个包装箱中的产品数量一致。在产品传送至传输带15末端之后,会装入到放置在包装箱传输带7上的包装箱内,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的检测探头6用于检测是否有包装箱在传输带15末端正对的位置上,当检测探头6检测到有效信号时,则通过控制设备11控制喷码机5对包装箱进行喷码;当产品装入的数量达到预设的个数时,包装箱传输带7将包装箱运输至封箱机16中封箱,完成包装过程。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包装系统存在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实现了自动化包装,无需人工干预,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4),设置在支撑板(14)上的传输带(15),用于驱动传输带(15)的电机(17),设置在支撑板(14)上表面两侧的护栏(12),设置在支撑板(14)上且位于传输带(15)起始端的压力传感器(1),设置在护栏(12)上的剔除装置和计数器(10),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的喷码机(5),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且位于护栏(12)上的检测探头(6),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且传输方向与传输带(15)垂直的包装箱传输带(7),设置在包装箱传输带(7)上的封箱机(16),设置在护栏(12)上的监控装置,以及设置在支撑板(14)底部且与压力传感器(1)、剔除装置、喷码机(5)、检测探头(6)、计数器(10)、电机(17)和监控装置连接的控制设备(11),所述传输带(15)的末端位于包装箱传输带(7)的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4),设置在支撑板(14)上的传输带(15),用于驱动传输带(15)的电机(17),设置在支撑板(14)上表面两侧的护栏(12),设置在支撑板(14)上且位于传输带(15)起始端的压力传感器(1),设置在护栏(12)上的剔除装置和计数器(10),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的喷码机(5),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且位于护栏(12)上的检测探头(6),设置在传输带(15)末端且传输方向与传输带(15)垂直的包装箱传输带(7),设置在包装箱传输带(7)上的封箱机(16),设置在护栏(12)上的监控装置,以及设置在支撑板(14)底部且与压力传感器(1)、剔除装置、喷码机(5)、检测探头(6)、计数器(10)、电机(17)和监控装置连接的控制设备(11),所述传输带(15)的末端位于包装箱传输带(7)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包装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星智能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