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12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包括套设在水下桩下方侧壁上的加固结构,所述水下桩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桩头,所述桩头的下端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原桩,所述加固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一加固座和第二加固座,所述第一加固座和第一支撑座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和桩头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加固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和桩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水下桩和桩头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连接且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现役桥梁水下部分进行加固,加固稳固。

Repair an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underwater pile head defect of existing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工程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桥梁工程始终是在生产发展与各类科学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下,遵循适用、安全、经济与美观的原则,不断的向前发展,因质量缺陷和桥梁长时间超负荷使用,使桥梁水下桩头出现损伤的情况将会导致钢筋腐蚀和混凝土胀裂掉落,对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不利,严重时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经围堰隔水,再对桥桩外侧进行缺陷修复,但水下桥桩仍缺乏加固结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现役桥梁水下部分进行加固,加固稳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包括套设在水下桩下方侧壁上的加固结构,所述水下桩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桩头,所述桩头的下端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原桩,所述加固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一加固座和第二加固座,所述第一加固座和第一支撑座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和桩头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加固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和桩头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水下桩和桩头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连接且相抵,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新加桩,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新加桩,所述第一支撑座、第一加固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二加固座之间通过滑动连接机构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固座的下端侧壁与第一支撑座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座和第一支撑座为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固座的下端侧壁与第二支撑座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座和第二支撑座为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一新加桩和第二新加桩的长度大小均大于原桩的长度大小,两个所述第一新加桩和两个第二新加桩的长度大小相等。优选地,所述滑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加固座和第一支撑座的内壁上的两个相互对称的T形滑槽,所述第二加固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内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与T形滑槽位置相对应的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与T形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T形滑块均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与第二加固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经围堰隔水,再进行桥桩外侧缺陷修复后,通过加固结构可对现役桥梁水下部分进行加固,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新加桩与河床固定,第二支撑座通过第二新加桩与河床固定,第一支撑座连同第一加固座和第二支撑座连同第二加固座,通过T形滑块插设在T形滑槽相互配合固定相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现役桥梁水下部分进行加固,加固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的加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下桩、2加固结构、3桩头、4原桩、5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第一加固座、8第二加固座、9第一新加桩、10第二新加桩、11T形滑块、12T形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包括套设在水下桩1下方侧壁上的加固结构2,水下桩1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桩头3,桩头3的下端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原桩4,多个原桩4均插设在河床内,现有技术中,经围堰隔水,再进行桥桩外侧缺陷修复后,通过加固结构2可对现役桥梁水下部分进行加固。其中,加固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5、第二支撑座6、第一加固座7和第二加固座8,第一加固座7的下端侧壁与第一支撑座5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加固座7和第一支撑座5为一体成型,第二加固座8的下端侧壁与第二支撑座6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加固座8和第二支撑座6为一体成型,第一加固座7和第一支撑座5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1和桩头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二加固座8和第二支撑座6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1和桩头3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水下桩1和桩头3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连接且相抵。其中,第一支撑座5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新加桩9,第二支撑座6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新加桩10,第一新加桩9和第二新加桩10的长度大小均大于原桩4的长度大小,两个第一新加桩9和两个第二新加桩10的长度大小相等,第一支撑座5通过第一新加桩9与河床固定,第二支撑座6通过第二新加桩10与河床固定。其中,第一支撑座5、第一加固座7和第二支撑座6、第二加固座8之间通过滑动连接机构相连,滑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加固座7和第一支撑座5的内壁上的两个相互对称的T形滑槽12,第二加固座8和第二支撑座6的内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与T形滑槽12位置相对应的T形滑块11,T形滑块11与T形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T形滑块11均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与第二加固座8和第二支撑座6的内壁固定连接,进行加固安装时,先将第一支撑座5连同第一加固座7与水下桩1相配合,将第一凹槽与水下桩1和桩头3紧紧贴着并将第一新加桩9插设在河床内,然后将第二支撑座6连同第二加固座8与水下桩1相配合,将第二凹槽与水下桩1和桩头3紧紧贴着并将T形滑块11插设在T形滑槽12内,第二支撑座6连同第二加固座8与第一支撑座5连同第一加固座7相抵滑动,并将第二新加桩10插设在河床内,第一支撑座5连同第一加固座7和第二支撑座6连同第二加固座8,通过T形滑块11插设在T形滑槽12相互配合固定相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现役桥梁水下部分进行加固。本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经围堰隔水,再进行桥桩外侧缺陷修复后,通过加固结构2可对现役桥梁水下部分进行加固,进行加固安装时,先将第一支撑座5连同第一加固座7与水下桩1相配合,将第一凹槽与水下桩1和桩头3紧紧贴着并将第一新加桩9插设在河床内,然后将第二支撑座6连同第二加固座8与水下桩1相配合,将第二凹槽与水下桩1和桩头3紧紧贴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包括套设在水下桩(1)下方侧壁上的加固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桩(1)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桩头(3),所述桩头(3)的下端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原桩(4),所述加固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5)、第二支撑座(6)、第一加固座(7)和第二加固座(8),所述第一加固座(7)和第一支撑座(5)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1)和桩头(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加固座(8)和第二支撑座(6)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1)和桩头(3)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水下桩(1)和桩头(3)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连接且相抵,所述第一支撑座(5)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新加桩(9),所述第二支撑座(6)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新加桩(10),所述第一支撑座(5)、第一加固座(7)和第二支撑座(6)、第二加固座(8)之间通过滑动连接机构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包括套设在水下桩(1)下方侧壁上的加固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桩(1)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桩头(3),所述桩头(3)的下端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原桩(4),所述加固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5)、第二支撑座(6)、第一加固座(7)和第二加固座(8),所述第一加固座(7)和第一支撑座(5)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1)和桩头(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加固座(8)和第二支撑座(6)的内壁上共同设有与水下桩(1)和桩头(3)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水下桩(1)和桩头(3)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滑动连接且相抵,所述第一支撑座(5)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新加桩(9),所述第二支撑座(6)的下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新加桩(10),所述第一支撑座(5)、第一加固座(7)和第二支撑座(6)、第二加固座(8)之间通过滑动连接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役桥梁水下桩头缺陷修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座(7)的下端侧壁与第一支撑座(5)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座(7)和第一支撑座(5)为一体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领王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力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