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光淼专利>正文

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05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包括,相互垂直嵌套的下悬挂器和上悬挂器;下悬挂器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上悬挂器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三撑板和第四撑板;下悬挂器的第一撑板和上悬挂器的第四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顶端设有固定孔;下悬挂器前后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一换缸窗口和/或上悬挂器左右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二换缸窗口。有益效果:通过开设的多个换缸窗口,在多个自平衡悬挂装置紧密并联的情况下,可以很快更换油缸。

A self balancing suspen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
技术介绍
张力自平衡悬挂装置主要用于煤矿井下钢绳牵引吊笼段的悬挂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受力不均等情况,导致千米长绳受力断裂进而让吊笼发生坠落危险。对于目前的悬挂装置,主要是采用并联四根“一”字形结构平衡悬挂装置,由于这种“一”字形的悬挂装置安排的比较紧密,这就使得在油缸损坏后,更换油缸会很费时费力。同时,目前的悬挂装置多采用滑动摩擦连接,这使得整个悬挂装置容易磨损,导致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自平衡悬挂装置更换油缸不便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包括,相互垂直嵌套的下悬挂器和上悬挂器;所述下悬挂器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所述上悬挂器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三撑板和第四撑板;所述下悬挂器的第一撑板和上悬挂器的第四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油缸,所述支撑油缸的顶端设有固定孔;所述下悬挂器前后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一换缸窗口和/或所述上悬挂器左右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二换缸窗口,所述第一换缸窗口和第二换缸窗口的长度均大于支撑油缸收缩状态下的长度尺寸,且第一换缸窗口和第二换缸窗口的宽度均大于支撑油缸的最大直径;所述下悬挂器顶端的左右侧设有在上悬挂器左右侧内壁滚动的上滚轴组,所述上滚轴组通过上连接板可拆卸的固定在下悬挂器顶端;;所述上悬挂器底端的前后侧设有在下悬挂器前后侧内壁滚动的下滚轴组,所述下滚轴组通过下连接板可拆卸的固定在上悬挂器底端。其中,所述第一撑板和第四撑板与支撑油缸两端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其中,所述支撑油缸的顶端设有固定孔;在第一换缸窗口的前后两侧设有与固定孔可拆卸的第一锁板,第一换缸窗口前后两侧下部还设有固定支撑油缸大径端的可拆卸的第二锁板。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锁板是中心设有螺纹孔的“凹”字形结构;第二锁板是“凹”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开设的多个换缸窗口可以在多个自平衡悬挂装置紧密并联的情况,可以很快更换油缸,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下悬挂器前后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技术的左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悬挂器前后正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本技术的左侧面示意图;图5为支撑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把下悬挂器、上悬挂器和支撑油缸组装后的前后正面示意图;图7为下悬挂器中上滚轴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上悬挂器的下滚轴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悬挂器、11第一撑板、12第二撑板、2第一换缸窗口、31第一锁板、32第二锁板、41第一顶块、42第二顶块、51上滚轴组、52下滚轴组、61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7上悬挂器、71第三撑板、72第四撑板、8第二换缸窗口、9支撑油缸、91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包括,相互垂直嵌套的下悬挂器1和上悬挂器7,具体来说,悬挂器1和上悬挂器7垂直交错内嵌。所述下悬挂器1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在下悬挂器1的矩形结构的下端固定与吊笼连接的连接耳;同时,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一撑板11和第二撑板12。所述上悬挂器7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三撑板71和第四撑板72;同样的,上悬挂器7的矩形结构上端也设有吊耳。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下悬挂器1的第一撑板11和上悬挂器7的第四撑板72之间设有支撑油缸9,所述支撑油缸9的顶端设有固定孔91,所述支撑油缸9的顶端设有固定孔91;在第一换缸窗口2的前后两侧设有与固定孔91可拆卸的第一锁板31,第一换缸窗口2前后两侧下部还设有固定支撑油缸9大径端的可拆卸的第二锁板32,所述第一锁板31是中心设有螺纹孔的“凹”字形结构;第二锁板32是“凹”字形结构。其中,第一锁板31和第二锁板32通过螺纹把支撑油缸9的大径端固定在下悬挂器1上,让固定孔91一直被固定在下悬挂器1的顶端。为了便于更换支撑油缸9,在下悬挂器1前后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一换缸窗口2和/或所述上悬挂器7左右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二换缸窗口8,所述第一换缸窗口2和第二换缸窗口8的长度均大于支撑油缸9收缩状态下的长度尺寸,且第一换缸窗口2和第二换缸窗口8的宽度均大于支撑油缸9的最大直径。当需要更换支撑油缸9时,只需要把下悬挂器1和上悬挂器7交错拉伸,直到整个支撑油缸9的长度可以完整的从第一换缸窗口2和/或第二换缸窗口8中抽出。这种直接从侧面抽出的更换油缸的方式相比较传统“一”字的自平衡悬挂装置具有更换快速、不影响吊笼正常使用的优点。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延长本技术中自平衡悬挂装置的寿命,所述下悬挂器1顶端的左右侧设有在上悬挂器7左右侧内壁滚动的上滚轴组51,所述上滚轴组51通过上连接板61可拆卸的固定在下悬挂器1顶端;;所述上悬挂器7底端的前后侧设有在下悬挂器7前后侧内壁滚动的下滚轴组52,所述下滚轴组52通过下连接板62可拆卸的固定在上悬挂器7底端。在更换支撑油缸9的时候,就可以一起检查或更换上滚轴组51和下滚轴组52;在更换后,可以有效的延长本技术结构的寿命。为了在进一步延长自平衡悬挂装置的寿命,其中,所述第一撑板11和第四撑板72与支撑油缸9两端接触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顶块41和第二顶块42。在一般情况下,第一顶块41和第二顶块42分别与支撑油缸9上下两端挤压接触。工作原理:本技术在结构上,相比较传统的自平衡悬挂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换缸窗口2和第二换缸窗口8很快更换支撑油缸9,这种结构特别适合多个自平衡悬挂装置紧密并列后,更换油缸不便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嵌套的下悬挂器(1)和上悬挂器(7);/n所述下悬挂器(1)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一撑板(11)和第二撑板(12);/n所述上悬挂器(7)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三撑板(71)和第四撑板(72);/n所述下悬挂器(1)的第一撑板(11)和上悬挂器(7)的第四撑板(72)之间设有支撑油缸(9),所述支撑油缸(9)的顶端设有固定孔(91);/n所述下悬挂器(1)前后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一换缸窗口(2)和/或所述上悬挂器(7)左右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二换缸窗口(8),所述第一换缸窗口(2)和第二换缸窗口(8)的长度均大于支撑油缸(9)收缩状态下的长度尺寸,且第一换缸窗口(2)和第二换缸窗口(8)的宽度均大于支撑油缸(9)的最大直径;/n所述下悬挂器(1)顶端的左右侧设有在上悬挂器(7)左右侧内壁滚动的上滚轴组(51);所述上滚轴组(51)通过上连接板(61)可拆卸的固定在下悬挂器(1)顶端;/n所述上悬挂器(7)底端的前后侧设有在下悬挂器(1)前后侧内壁滚动的下滚轴组(52);所述下滚轴组(52)通过下连接板(62)可拆卸的固定在上悬挂器(7)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嵌套的下悬挂器(1)和上悬挂器(7);
所述下悬挂器(1)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一撑板(11)和第二撑板(12);
所述上悬挂器(7)包括:中部为两侧贯穿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下侧壁分别为第三撑板(71)和第四撑板(72);
所述下悬挂器(1)的第一撑板(11)和上悬挂器(7)的第四撑板(72)之间设有支撑油缸(9),所述支撑油缸(9)的顶端设有固定孔(91);
所述下悬挂器(1)前后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一换缸窗口(2)和/或所述上悬挂器(7)左右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二换缸窗口(8),所述第一换缸窗口(2)和第二换缸窗口(8)的长度均大于支撑油缸(9)收缩状态下的长度尺寸,且第一换缸窗口(2)和第二换缸窗口(8)的宽度均大于支撑油缸(9)的最大直径;
所述下悬挂器(1)顶端的左右侧设有在上悬挂器(7)左右侧内壁滚动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淼白国仕张明宇卜繁刚谭清述王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孙光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