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99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包括车架及固定于车架上的躺垫,车架包括支撑躺垫底部且与躺垫固定连接的底座框架,底座框架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斜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固定有与第一支撑杆互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可拆连接有滑轮,第一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U形的婴儿扶手,婴儿扶手的两端分别与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经螺栓连接,婴儿扶手的上部可拆连接有卡扣,卡扣上连接有餐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实现对婴儿车功能的切换从而满足对不同需求的使用。

A structure of baby carriage function swi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0-3月的新生儿脊柱很柔软,几乎笔直、没有弯曲,没有任何支撑力;至3月左右,头部和其他动作的运动开始发生,如抬头动作,使颈椎和背部的肌肉得到加强,形成第一生理曲线,即颈椎前凸;6月左右婴儿开始尝试独立自主地坐着,不需要任何支撑,并伴随第二生理曲线——胸椎后凸;10-11月,处于爬行向走路过渡的阶段——站立,并迎来第三生理曲线,腰椎前凸;12~16个月的宝宝,伴随着这些生理弯曲的逐渐形成,使身体能够保持平衡并开始直立行走。基于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婴儿在八个月之前不宜久坐,而在一岁之前则不宜久坐婴儿车,应多保持躺卧体位;而另一方面,3-4月大的婴儿需要开始在饮食中添加辅食,帮助婴儿从喂食纯母乳(或牛奶)过渡到添加辅食再到独自进餐的学习吃饭全过程。因此,经过调研后发现,婴儿车和儿童餐椅的使用时段存在重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婴儿车空间占用大但使用周期过短、资源消耗量大,性价比低,浪费资源。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包括车架及固定于车架上的躺垫,所述车架包括支撑躺垫底部且与躺垫固定连接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斜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定有与第一支撑杆互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可拆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U形的婴儿扶手,所述婴儿扶手的两端分别与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经螺栓连接,所述婴儿扶手的上部可拆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上连接有餐盘。进一步的,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中空且各个第一支撑杆上具有多个销孔,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上端设置有推车扶手,所述推车扶手的下端固定有销座,所销座上经弹簧固定连接有插销,所述推车扶手的下端插入第一支撑杆内且插销从销孔中伸出,所述推车扶手呈倒U状且推车扶手中部固定有横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为焊接且互成70~110°。进一步的,所述餐盘的两侧后部具有凹槽,所述婴儿扶手的两侧具有限位槽,所述卡扣具有能够口入凹槽的第一凸部及口入限位槽的第二凸部,餐盘的中部搭于婴儿扶手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有横梁,位于底座框架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经第一连杆固定连接,位于底座框架两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杆经第二连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经螺栓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躺垫的顶部固定有遮阳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在保证儿童产品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第一位的前提下,通过对婴儿车车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将婴儿车同儿童餐椅和儿童座椅整合起来,使其更具功能性,延长其使用周期。这不仅能够缓解婴儿车的使用无法满足儿童快速成长的需求,改善儿童成长环境,还顺应了我国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使儿童产品需求扩大的现状,有效地节省家庭的开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诉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儿车推车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婴儿车推车状态结构示意图二(省略遮阳棚)。图3为本技术推车扶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杆上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餐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婴儿扶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卡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餐盘装配状态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躺垫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餐盘装配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座椅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11所示,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包括车架10及固定于车架上的躺垫101,所述车架包括支撑躺垫底部且与躺垫固定连接的底座框架110,所述底座框架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斜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20,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定有与第一支撑杆互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杆130,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可拆连接有滑轮140,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U形的婴儿扶手150,所述婴儿扶手150的两端分别与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经螺栓连接,所述婴儿扶手的上部可拆连接有卡扣160,所述卡扣上连接有餐盘30。所述的躺垫包括靠背及坐垫两个部分。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中空且各个第一支撑杆上具有多个销孔121,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上端设置有推车扶手20,所述推车扶手的下端固定有销座,所销座上经弹簧固定连接有插销210,所述推车扶手的下端插入第一支撑杆内且插销从销孔中伸出,所述推车扶手20呈倒U状且推车扶手中部固定有横栏22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经弹簧固定连接有插销210与现有伸缩雨伞伞骨结构类似,推车扶手下端直径小于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中空部位的内径,插入后利用弹簧使插销210在从销孔121中伸出进而满足推车扶手固定于第一支撑杆上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为焊接且互成70~110°。本实施例中,所述餐盘30的两侧后部具有凹槽310,所述婴儿扶手的两侧具有限位槽151,所述卡扣160具有能够口入凹槽的第一凸部161及口入限位槽的第二凸部162,餐盘的中部搭于婴儿扶手上表面。作为婴儿车使用时,将餐盘及卡扣拆除,调节推车扶手20的高度使其利于推车;若将推车扶手20的高度下降使推车扶手20的横栏220卡于的躺垫101的靠背,并卸除婴儿扶手,则可以作为座椅使用;若在座椅状态的基础上将婴儿扶手及通过卡扣使餐盘置于婴儿扶手150上则可以形成餐椅。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稳固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有横梁40,位于底座框架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经第一连杆510固定连接,位于底座框架两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杆经第二连杆5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经螺栓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连接。实施例三,所述躺垫的顶部固定有遮阳棚,车轮可以采用带有刹车片结构的滑轮140在座椅或餐椅状态下防止其滑动。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技术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技术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同时,上述本技术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固定于车架上的躺垫,所述车架包括支撑躺垫底部且与躺垫固定连接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斜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定有与第一支撑杆互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可拆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U形的婴儿扶手,所述婴儿扶手的两端分别与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经螺栓连接,所述婴儿扶手的上部可拆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上连接有餐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固定于车架上的躺垫,所述车架包括支撑躺垫底部且与躺垫固定连接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斜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定有与第一支撑杆互成角度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可拆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U形的婴儿扶手,所述婴儿扶手的两端分别与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经螺栓连接,所述婴儿扶手的上部可拆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上连接有餐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功能切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中空且各个第一支撑杆上具有多个销孔,底座框架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上端设置有推车扶手,所述推车扶手的下端固定有销座,所销座上经弹簧固定连接有插销,所述推车扶手的下端插入第一支撑杆内且插销从销孔中伸出,所述推车扶手呈倒U状且推车扶手中部固定有横栏。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丞孙黄铄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