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99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属于儿童车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儿童车用于方便二胎家庭同时携带两个孩子出门,包括:车身框架,包括支撑件、载具支撑体、前腿部、后腿部、座椅支撑体、前轮部以及后轮部。扶手部,与载具支撑体可转动连接;载具,可拆卸地安装在载具支撑体的上端;以及座椅,固定设置在座椅支撑体的上端,其中座椅支撑体与后腿部两侧下端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同时具有可前后转动的座椅部和可拆卸的载具,因此具有多种的模式,方便父母根据不同情况挑选使用。使用本婴儿车的父母既可以同时携带两名儿童,也能仅携带一名儿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婴儿车可以从小孩出生使用到4岁左右。

A baby carriage for two child famil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
本技术属于儿童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而言,婴儿车分成A型和B型两大类。A型车在宝宝满2个月,头部能支撑起来后用;B型车在宝宝满7个月左右,可坐稳当之后用。无论哪种款式,都可用到2岁左右。两种车各有所长,A型车适合外出散步,B型车适合乘坐电车或外出购物。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二胎家庭总数将日益增长,婴儿车需求也将日益多样化。然而目前,中国市面上的所具有的婴儿车大多数只为独生子女家庭考虑,关于二孩家庭的婴儿车也只有双胞胎婴儿车,而双胞胎婴儿车并不适用于二胎家庭,大多数二胎家庭只能选择减少出行或者两个大人一人看一个孩子。一人兼顾两个小孩还是很有难度的。此外,在大孩会走路的二胎家庭中,大多会让小宝坐车大宝步行跟随,这种状况也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并且无法考虑到大宝的心理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二胎家庭同时携带两个孩子出门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用于方便二胎家庭同时携带两个孩子出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框架,包括支撑件、载具支撑体、前腿部、后腿部、座椅支撑体、前轮部以及后轮部;扶手部,与载具支撑体可转动连接;载具,可拆卸地安装在载具支撑体的上端;以及座椅,固定设置在座椅支撑体的上端,其中,载具支撑体呈U形,固定安装在支撑件上,前腿部包括两个前腿,前腿的上端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的前侧,下端安装有前轮部,后腿部包括两个后腿,后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支撑件的后侧,前轮部包括两个前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腿的下端,后轮部包括两个后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后腿的下端,座椅支撑体呈C形,两端分别与后腿部的左右两侧可旋转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车身框架还包括加固管和拉手部,加固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腿两侧固定连接;拉手部具有连接杆以及拉手件,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加固管上,另一端与拉手件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车身框架还包括前踩板,前踩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腿两侧下端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扶手部包括两个伸缩杆以及扶手;伸缩杆的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载具支撑体上,扶手呈C形,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伸缩杆的上端。在本技术提供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车身框架还包括后踩板,后踩板的两端分别与后腿部两侧下端可拆卸连接,扶手部还包括两个站立扶手,两个站立扶手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伸缩杆上,用于让孩子握持。在本技术提供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可调节扶手以及腿部靠件,座椅本体固定设置在座椅支撑体上,可调节扶手呈C形,两端分别与座椅本体的两侧可旋转连接,腿部靠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座椅本体的后端。在本技术提供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载具为儿童安全座椅。在本技术提供的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前轮部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前腿下端的前轮,前轮为万向轮。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由于包括具有载具支撑体和可前后旋转的座椅支撑体的车身框架、固定安装在座椅支撑体上座椅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载具支撑体上的载具,具有4种不同的模式,方便父母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模式的婴儿车。父母可以选择同时使用座椅和载具,同时携带两个年龄不同的孩童出门,方便看管,不存在安全隐患,也能够选择在不拆除载具的情况下将座椅转动至前方,让较大的儿童站立在婴儿车后方后踩板上,以满足其心理诉求,还能够将座椅转动至前方或拆除载具,用于仅携带一个儿童出门。由于具有如此多的变形,可以从小孩出生使用到4岁左右,不必更换,也不会造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的模式A结构示意图,该模式适用于一个婴儿坐/躺,一个儿童坐;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的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的模式B结构示意图,该模式适用于一个婴儿坐/躺,一个儿童站立;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的模式C结构示意图,该模式适用于一个婴儿坐/躺;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的模式D结构示意图,该模式适用于一个儿童坐;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折叠步骤1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折叠步骤2的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折叠全部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阐述。<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的模式A结构示意图,该模式适用于一个婴儿坐/躺,一个儿童坐。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的拆解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一种适合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100包括车身框架10、扶手部20、载具30以及座椅40。车身框架10包括支撑件1、载具支撑体2、前腿部3、后腿部4、前轮部5、后轮部6、座椅支撑体7、加固管8、拉手部9、前踩板11以及后踩板12。载具支撑体2呈U形,固定安装在支撑件1前端且开口朝上。前腿部3包括两个前腿31,两个前腿31的上端同时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件1的前侧。前轮部5包括两个前轮51,两个前轮分别安装在两个前腿31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前轮51均为万向轮。后腿部4包括两个后腿41,两个后腿41的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件1的后侧两端。后轮部6包括两个后轮61,两个后轮61分别安装在两个后腿41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后轮61均为定向轮。座椅支撑体7呈C形,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腿61可旋转连接。加固管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腿3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固管8和前腿部3一体成型。拉手部9包括连接杆91以及拉手件92。连接杆91呈杆状,一端固定设置在加固管8中央,另一端与拉手件9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拉手件113呈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其中的一个顶角通过旋转轴与连接杆91可旋转连接。前踩板11呈板状,两端分别与两个前腿31的下端固定连接。后踩板12呈板状,两端分别与两个后腿4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扶手部20包括两个第一伸缩杆段21、两个第二伸缩杆段22、两个连接转旋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用于方便二胎家庭同时携带两个孩子出门,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身框架,包括支撑件、载具支撑体、前腿部、后腿部、座椅支撑体、前轮部以及后轮部;/n扶手部,与所述载具支撑体可转动连接;/n载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载具支撑体的上端;以及/n座椅,固定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撑体的上端,/n其中,所述载具支撑体呈U形,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n所述前腿部包括两个前腿,所述前腿的上端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件的前侧,下端安装有所述前轮部,/n所述后腿部包括两个后腿,所述后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后侧,/n所述前轮部包括两个前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腿的下端,/n所述后轮部包括两个后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后腿的下端,/n所述座椅支撑体呈C形,两端分别与后腿部的左右两侧可旋转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用于方便二胎家庭同时携带两个孩子出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框架,包括支撑件、载具支撑体、前腿部、后腿部、座椅支撑体、前轮部以及后轮部;
扶手部,与所述载具支撑体可转动连接;
载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载具支撑体的上端;以及
座椅,固定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撑体的上端,
其中,所述载具支撑体呈U形,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前腿部包括两个前腿,所述前腿的上端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件的前侧,下端安装有所述前轮部,
所述后腿部包括两个后腿,所述后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后侧,
所述前轮部包括两个前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腿的下端,
所述后轮部包括两个后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后腿的下端,
所述座椅支撑体呈C形,两端分别与后腿部的左右两侧可旋转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车身框架还包括加固管和拉手部,
所述加固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后腿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拉手部具有连接杆以及拉手件,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固管上,另一端与所述拉手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二胎家庭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车身框架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浩陆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