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917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涉及晶片打磨领域。该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包括研磨腔、主动旋转轴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旋转轴转动连接在研磨腔的中心并延伸至研磨腔的下方,主动齿轮固定套接在主动旋转轴位于研磨腔内部的外表面,研磨腔的侧壁开设有环形齿牙,环形齿牙和主动齿轮之间啮合有游行轮,所述游行轮包括上游行片和下游行片。该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将要打磨的晶片卡接在工作孔505内,通过旋转调节按钮5035来改变旋转齿轮5034与齿槽5036的不同啮合点进而调整了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1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了打磨去除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控制研磨去除量的问题。

A kind of parading wheel for easy control of grinding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
本技术涉及晶片打磨
,具体为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
技术介绍
晶片是LED最主要的原物料之一,是LED的发光部件,LED最核心的部分,晶片的好坏将直接决定LED的性能。晶片是由是由Ⅲ和Ⅴ族复合半导体物质构成。在LED封装时,晶片来料呈整齐排列在晶片膜上。现有的晶片在成型后,需要将晶片打磨,打磨的要求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去除量不同,打磨过程中需要用到游行轮,现有的游行轮通常是固定的无法控制研磨的去除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游行轮无法控制研磨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包括研磨腔、主动旋转轴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旋转轴转动连接在研磨腔的中心并延伸至研磨腔的下方,主动齿轮固定套接在主动旋转轴位于研磨腔内部的外表面,研磨腔的侧壁开设有环形齿牙,环形齿牙和主动齿轮之间啮合有游行轮。所述游行轮包括上游行片和下游行片,上游行片和下游行片之间通过可调连接器固定连接,游行轮的上表面开设有中心孔,游行轮的上表面关于中心孔阵列开设三个有工作孔,游行轮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孔同轴线上右侧开设有流液孔。所述可调连接器包括上固定套、下固定套和控制杆,上固定套的顶部与上游行片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固定套的底部与下游行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下固定套套接在上固定套的内部,控制杆转动连接在上固定套的内部并延伸至上固定套的外部,控制杆位于上固定套内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旋转齿轮,控制杆位于上固定套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按钮,下固定套的内壁开设有与与旋转齿轮适配的齿槽。优选的,所述游行轮的数据量为四个,四个游行轮环形阵列分布在研磨腔的内部。优选的,四个所述游行轮中的一个游行轮的上游行片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晶片测量点,固定晶片测量点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固定晶片测量点位于流液孔的右侧,工作孔和中心孔之间开设有固定晶片编号。优选的,所述可调连接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可调连接器关于中心孔的中心阵列设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将要打磨的晶片卡接在工作孔内,通过旋转调节按钮来改变旋转齿轮与齿槽的不同啮合点进而调整了上游行片和下游行片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了打磨去除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控制研磨去除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游行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游行轮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可调连接器侧视图和剖视图。其中,1研磨腔、2主动旋转轴、3主动齿轮、4环形齿牙、5游行轮、501上游行片、502下游行片、503可调连接器、5031上固定套、5032下固定套、5033控制杆、5034旋转齿轮、5035调节按钮、5036齿槽、504中心孔、505工作孔、506流液孔、6晶片测量点、7固定晶片编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如图1-4所示,包括研磨腔1、主动旋转轴2和主动齿轮3,主动旋转轴2转动连接在研磨腔1的中心并延伸至研磨腔1的下方,主动齿轮3固定套接在主动旋转轴2位于研磨腔1内部的外表面,研磨腔1的侧壁开设有环形齿牙4,环形齿牙4和主动齿轮3之间啮合有游行轮5,游行轮5的数据量为四个,四个游行轮5环形阵列分布在研磨腔1的内部,四个游行轮5中的一个游行轮5的上游行片501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晶片测量点6,固定测量点6的作用是在打磨过程中测量打磨程度的点位标记,固定晶片测量点6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固定晶片测量点6位于流液孔506的右侧,工作孔505和中心孔504之间开设有固定晶片编号7,固定晶片编号7的为弧形凹槽,对应的分别是一个两个和三个弧形凹槽,设置固定晶片编号7的设置是因为在旋转研磨过程中无法分辨所以测量的晶片不能对应。游行轮5包括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2,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2之间通过可调连接器503固定连接,可调连接器50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可调连接器503关于中心孔504的中心阵列设置,游行轮5的上表面开设有中心孔504,游行轮5的上表面关于中心孔504阵列开设三个有工作孔505,工作孔505的作用是卡接晶片,游行轮5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孔505同轴线上右侧开设有流液孔506,用于注入打磨液。可调连接器503包括上固定套5031、下固定套5032和控制杆5033,上固定套5031比下固定套5032略微大一点,上固定套5031的顶部与上游行片501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固定套5032的底部与下游行片5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下固定套5032套接在上固定套5031的内部,控制杆5033转动连接在上固定套5031的内部并延伸至上固定套5031的外部,控制杆5033位于上固定套5031内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旋转齿轮5034,控制杆5033位于上固定套5031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按钮5035,下固定套5032的内壁开设有与与旋转齿轮5034适配的齿槽5036。工作原理:将要打磨的晶片卡接在工作孔505内,通过旋转调节按钮5035来改变旋转齿轮5034与齿槽5036的不同啮合点进而调整了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了打磨去除量,将游行轮5放在打磨腔内主动旋转轴2带动主动齿轮3和游行轮5旋转与打磨腔1摩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包括研磨腔(1)、主动旋转轴(2)和主动齿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旋转轴(2)转动连接在研磨腔(1)的中心并延伸至研磨腔(1)的下方,主动齿轮(3)固定套接在主动旋转轴(2)位于研磨腔(1)内部的外表面,研磨腔(1)的侧壁开设有环形齿牙(4),环形齿牙(4)和主动齿轮(3)之间啮合有游行轮(5);/n所述游行轮(5)包括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2),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2)之间通过可调连接器(503)固定连接,游行轮(5)的上表面开设有中心孔(504),游行轮(5)的上表面关于中心孔(504)阵列开设三个有工作孔(505),游行轮(5)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孔(505)同轴线上右侧开设有流液孔(506);/n所述可调连接器(503)包括上固定套(5031)、下固定套(5032)和控制杆(5033),上固定套(5031)的顶部与上游行片(501)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固定套(5032)的底部与下游行片(5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下固定套(5032)套接在上固定套(5031)的内部,控制杆(5033)转动连接在上固定套(5031)的内部并延伸至上固定套(5031)的外部,控制杆(5033)位于上固定套(5031)内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旋转齿轮(5034),控制杆(5033)位于上固定套(5031)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按钮(5035),下固定套(5032)的内壁开设有与旋转齿轮(5034)适配的齿槽(503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控制研磨去除量的游行轮,包括研磨腔(1)、主动旋转轴(2)和主动齿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旋转轴(2)转动连接在研磨腔(1)的中心并延伸至研磨腔(1)的下方,主动齿轮(3)固定套接在主动旋转轴(2)位于研磨腔(1)内部的外表面,研磨腔(1)的侧壁开设有环形齿牙(4),环形齿牙(4)和主动齿轮(3)之间啮合有游行轮(5);
所述游行轮(5)包括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2),上游行片(501)和下游行片(502)之间通过可调连接器(503)固定连接,游行轮(5)的上表面开设有中心孔(504),游行轮(5)的上表面关于中心孔(504)阵列开设三个有工作孔(505),游行轮(5)的上表面位于工作孔(505)同轴线上右侧开设有流液孔(506);
所述可调连接器(503)包括上固定套(5031)、下固定套(5032)和控制杆(5033),上固定套(5031)的顶部与上游行片(501)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固定套(5032)的底部与下游行片(5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下固定套(5032)套接在上固定套(5031)的内部,控制杆(5033)转动连接在上固定套(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相成马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好利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