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25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包括底架,底架设置有成对的第一凹槽和成对的盖体,第一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盖体与第一凹槽对应,并且盖体在覆盖第一凹槽的覆盖位置和支撑在底架的顶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底架可翻转,盖体具有支撑斜面;其中,分别位于打开位置的盖体均位于每对第一凹槽之间,并且每对的盖体的各自的支撑斜面形成第二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不仅盖体能够覆盖第一凹槽,而且相对应的两个盖体在各自的打开位置处还可以形成附加的第二凹槽,这增加了底架上凹槽的数量,从而可以提高集装箱运输诸如卷状类、柱状类等货物的最大承载量。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
,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装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卷状类货物的运输设备,一般包括具有斜面的凹槽。凹槽的斜面可以限制诸如卷状类、柱状类等货物,使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因冲击力、摇摆偏置力而移动,从而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凹槽一般设置为从底架的顶表面向下凹陷,或者凹槽由突出于底架的顶表面的具有斜面的承载构件形成。由于上述凹槽一般是固定设置在运输设备的底架结构上,使得凹槽的数量限制了货物的最大承载量,并且使得运输设备一般只能专门运输卷状类货物,不能够在回程过程中运输不同于去程的货物,诸如不同尺寸的卷状类货物或其他平整类的货物。因此,需要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设置有:成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以及成对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并且所述盖体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的覆盖位置和支撑在所述底架的顶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底架可翻转,所述盖体具有支撑斜面;其中,分别位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盖体均位于每对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并且所述每对的所述盖体的各自的支撑斜面形成第二凹槽。根据本方案,不仅盖体能够覆盖第一凹槽,而且相对应的两个盖体在各自的打开位置处还可以形成附加的第二凹槽,这增加了底架上凹槽的数量,从而可以提高集装箱运输诸如卷状类、柱状类等货物的最大承载量。优选地,位于所述覆盖位置的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架形成承载平面。根据本方案,当需要运输诸如卷状类、柱状类等货物时,可以将盖体翻转至打开位置,借助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承载货物。当需要运输诸如板材、箱体等平整类货物时,可以将盖体放置于覆盖位置,借助于承载平面承载货物。这避免了空箱回运的情况,提高了集装箱的运输效率。优选地,所述每对的盖体在覆盖位置处的彼此相邻的一端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盖体在所述覆盖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优选地,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盖体在所述覆盖位置处与所述第一凹槽卡接,所述盖体在所述打开位置处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盖体和所述盖体的翻转轴线均沿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或者所述盖体在所述打开位置处一体地位于所述底架的顶表面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盖体的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或者在所述盖体位于所述覆盖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支撑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抵接。优选地,所述底架还设置有:附加凹槽,所述附加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附加斜面;以及附加盖体,所述附加盖体在覆盖位置处覆盖所述附加凹槽,所述附加盖体在打开位置处位于所述底架上方。根据本方案,还可以通过设置附加凹槽,增加底架上的凹槽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运输诸如卷状类、柱状类等货物的最大承载量。优选地,所述附加凹槽设置在所述成对的第一凹槽之间,在所述盖体位于覆盖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附加盖体位于覆盖位置或打开位置,在所述盖体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附加盖体位于覆盖位置。根据本方案,可以根据集装箱在去程和回程中运输的货物需要选择性地使用各凹槽。例如,当卷状类货物的运输量较大时,可以借助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承载货物;当卷状类货物的运输量较小,并且需要运输平整类货物时,可以借助于附加凹槽和承载平面承载货物。优选地,所述附加盖体为对开式盖体,所述附加盖体在打开位置处形成相对的第二附加斜面。根据本方案,当附加盖体打开时,第一附加斜面和第二附加斜面能够形成更大的附加凹槽。或者所述附加盖体为一体构件。根据本方案,附加盖体可以整体地被翻转。优选地,所述集装箱为普通货物集装箱、台架式集装箱、平台式集装箱、侧开门集装箱或敞顶集装箱。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位于打开位置;图2为图1中所示的集装箱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集装箱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位于覆盖位置;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附加盖体位于打开位置;图5为图4中所述的集装箱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及图6为图4中所示的集装箱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附加盖体位于覆盖位置。附图标记说明100/200:集装箱110:底架120:第一凹槽120a:左侧第一凹槽120b:右侧第一凹槽130:盖体130a:左侧盖体131a:第一自由端132a:第一连接端130b:右侧盖体131b:第二自由端132b:第二连接端140:第二凹槽250:第一附加凹槽260:第一附加盖体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专利技术。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
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0,用于运输诸如卷状类、柱状类、平整类等货物。集装箱100可以为普通货物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所述底架设置有:/n成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以及/n成对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并且所述盖体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的覆盖位置和支撑在所述底架的顶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底架可翻转,所述盖体具有支撑斜面;/n其中,分别位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盖体均位于每对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并且所述成对的所述盖体的各自的支撑斜面形成第二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所述底架设置有:
成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以及
成对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并且所述盖体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的覆盖位置和支撑在所述底架的顶表面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底架可翻转,所述盖体具有支撑斜面;
其中,分别位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盖体均位于每对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并且所述成对的所述盖体的各自的支撑斜面形成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覆盖位置的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架形成承载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盖体在覆盖位置处的彼此相邻的一端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盖体在所述覆盖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底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盖体在所述覆盖位置处与所述第一凹槽卡接,所述盖体在所述打开位置处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盖体和所述盖体的翻转轴线均沿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或者
所述盖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国权孔河清李升奇赵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