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灵芝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04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底部支撑支架、中部支撑架、第一螺纹杆、上端限位条、上端挤压块、第一缓冲弹簧、第二螺纹杆、侧动力挤压块、第二缓冲弹簧、侧挤压块、上端滑条、上端动力挤压块、上侧壁挤压块、第三缓冲弹簧、上端支撑支架、第三螺纹杆和散热风扇;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和第三缓冲弹簧从多个方向对电池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弱和隔离汽车震动对电池的影响,稳定性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正常运行;通过矩形阵列分布的散热风扇,有效的对汽车使用过程的电池进行散热。

A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一般以电力作为动力,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源工作稳定可靠是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对处于振动环境工作的电子设备,电源需要进行加固和减震处理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做减震处理,电源内部的一些较大较重的元器件就很可能松脱导致故障,由于颠簸摇摆等原因导致电子设备中的电源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振动冲击,从而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正常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和第三缓冲弹簧从多个方向对电池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弱和隔离汽车震动对电池的影响,稳定性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正常运行;通过矩形阵列分布的散热风扇,有效的对汽车使用过程的电池进行散热。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底部支撑支架,底部支撑支架上端设有两组对立分布的中部支撑架,中部支撑架顶端设有安装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与底部支撑支架之间均设有第一螺纹杆,其中第一螺纹杆均与安装块和底部支撑支架转动连接。对立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之间设有沿着第一螺纹杆轴线方向移动的上端限位条,上端限位条套在第一螺纹杆上,位于上端限位条上端的第一螺纹杆上均安装有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上端挤压块,其中上端挤压块沿着第一螺纹杆轴线方向移动,上端挤压块与上端限位条之间均设有第一缓冲弹簧,其中第一缓冲弹簧均与上端挤压块和上端限位条固定连接。所述上端限位条两端安装有对立分布的第二螺纹杆,其中第二螺纹杆与上端限位条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纹杆对立内端均贴合有沿着上端限位条移动的侧动力挤压块,侧动力挤压块内侧设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顶端设有沿着上端限位条移动的侧挤压块。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限位条中部固定安装有上端滑条,上端滑条上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沿着上端滑条滑动的上端动力挤压块和上侧壁挤压块,其中上侧壁挤压块位于上端动力挤压块内侧,上侧壁挤压块与上端动力挤压块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弹簧,其中第三缓冲弹簧分别与上侧壁挤压块和上端动力挤压块之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限位条上端设有上端支撑支架,上端支撑支架上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三螺纹杆,第三螺纹杆与上端动力挤压块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端支撑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矩形阵列分布的散热风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和第三缓冲弹簧从多个方向对电池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弱和隔离汽车震动对电池的影响,稳定性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正常运行;2、本技术通过矩形阵列分布的散热风扇,有效的对汽车使用过程的电池进行散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底部支撑支架10,底部支撑支架10上端设有两组对立分布的中部支撑架11,中部支撑架11顶端设有安装块12;使用时,将电池直接放置在底部支撑架上端,其中通过安装块12将本技术整个托架固定安装在汽车上。安装块12与底部支撑支架10之间均设有第一螺纹杆2,其中第一螺纹杆2均与安装块12和底部支撑支架10转动连接,对立的第一螺纹杆2之间设有沿着第一螺纹杆2轴线方向移动的上端限位条3,上端限位条3套在第一螺纹杆2上,位于上端限位条3上端的第一螺纹杆2上均安装有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上端挤压块31,其中上端挤压块31沿着第一螺纹杆2轴线方向移动,上端挤压块31与上端限位条3之间均设有第一缓冲弹簧32,其中第一缓冲弹簧32均与上端挤压块31和上端限位条3固定连接;使用时,旋转第一螺纹杆2,第一螺纹杆2带动上端挤压块31移动,上端挤压块31通过第一缓冲弹簧32带动上端限位条3对电池上端进行夹紧,通过第一缓冲弹簧32避免刚性夹持,对电池产生损害,同时在汽车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缓冲弹簧32,对电池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弱和隔离汽车震动对电池的影响,稳定性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正常运行。上端限位条3两端安装有对立分布的第二螺纹杆4,其中第二螺纹杆4与上端限位条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纹杆4对立内端均贴合有沿着上端限位条3移动的侧动力挤压块41,侧动力挤压块41内侧设有第二缓冲弹簧42,第二缓冲弹簧42顶端设有沿着上端限位条3移动的侧挤压块43;使用时,旋转第二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4顶端挤压侧动力挤压块41,侧动力挤压块41通过第二缓冲弹簧42带动侧挤压块43对电池一对立侧壁进行夹紧限位,通过第二缓冲弹簧42避免刚性夹持,对电池产生损害,同时在汽车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二缓冲弹簧42,对电池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弱和隔离汽车震动对电池的影响,稳定性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正常运行。上端限位条3中部固定安装有上端滑条5,上端滑条5上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沿着上端滑条5滑动的上端动力挤压块51和上侧壁挤压块52,其中上侧壁挤压块52位于上端动力挤压块51内侧,上侧壁挤压块52与上端动力挤压块51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弹簧53,其中第三缓冲弹簧53分别与上侧壁挤压块52和上端动力挤压块51之间固定连接。上端限位条3上端设有上端支撑支架6,上端支撑支架6上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三螺纹杆7,第三螺纹杆7与上端动力挤压块5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使用时,旋转第三螺纹杆7,第三螺纹杆7转动带动上端动力挤压块51运动,上端动力挤压块51通过第三缓冲弹簧53带动上侧壁挤压块52对电池另一对立侧壁进行夹紧限位,通过第三缓冲弹簧53避免刚性夹持,对电池产生损害,同时在汽车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三缓冲弹簧53,对电池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弱和隔离汽车震动对电池的影响,稳定性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正常运行。上端支撑支架6上固定安装有矩形阵列分布的散热风扇8;汽车行驶过程中,启动散热风扇8,散热风扇8对电池进行降温。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底部支撑支架(10),底部支撑支架(10)上端设有两组对立分布的中部支撑架(11),中部支撑架(11)顶端设有安装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2)与底部支撑支架(10)之间均设有第一螺纹杆(2),其中第一螺纹杆(2)均与安装块(12)和底部支撑支架(10)转动连接;/n对立的所述第一螺纹杆(2)之间设有沿着第一螺纹杆(2)轴线方向移动的上端限位条(3),上端限位条(3)套在第一螺纹杆(2)上,位于上端限位条(3)上端的第一螺纹杆(2)上均安装有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上端挤压块(31),其中上端挤压块(31)沿着第一螺纹杆(2)轴线方向移动,上端挤压块(31)与上端限位条(3)之间均设有第一缓冲弹簧(32),其中第一缓冲弹簧(32)均与上端挤压块(31)和上端限位条(3)固定连接;/n所述上端限位条(3)两端安装有对立分布的第二螺纹杆(4),其中第二螺纹杆(4)与上端限位条(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纹杆(4)对立内端均贴合有沿着上端限位条(3)移动的侧动力挤压块(41),侧动力挤压块(41)内侧设有第二缓冲弹簧(42),第二缓冲弹簧(42)顶端设有沿着上端限位条(3)移动的侧挤压块(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底部支撑支架(10),底部支撑支架(10)上端设有两组对立分布的中部支撑架(11),中部支撑架(11)顶端设有安装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2)与底部支撑支架(10)之间均设有第一螺纹杆(2),其中第一螺纹杆(2)均与安装块(12)和底部支撑支架(10)转动连接;
对立的所述第一螺纹杆(2)之间设有沿着第一螺纹杆(2)轴线方向移动的上端限位条(3),上端限位条(3)套在第一螺纹杆(2)上,位于上端限位条(3)上端的第一螺纹杆(2)上均安装有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上端挤压块(31),其中上端挤压块(31)沿着第一螺纹杆(2)轴线方向移动,上端挤压块(31)与上端限位条(3)之间均设有第一缓冲弹簧(32),其中第一缓冲弹簧(32)均与上端挤压块(31)和上端限位条(3)固定连接;
所述上端限位条(3)两端安装有对立分布的第二螺纹杆(4),其中第二螺纹杆(4)与上端限位条(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纹杆(4)对立内端均贴合有沿着上端限位条(3)移动的侧动力挤压块(41),侧动力挤压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灵芝黄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灵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