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87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8:36
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属于车辆尾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并且在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一尾气引入机构、一尾气氧化催化机构、一尾气颗粒过滤机构和一净化空气引出机构,其中,所述的尾气颗粒过滤机构包括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一级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与二级过滤装置之间,而该二级过滤装置位于一级过滤装置与所述的净化空气引出机构之间。保障作为流体的柴油发动机尾气流动的均匀性,降低系统的压力损失;保障气流的停留时间以体现对尾气的良好的处理效果;整体结构简练,方便制造,而且能够方便安装与使用。

Diesel engine exhaust gas proc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
本技术属于车辆尾气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柴油机在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比汽油机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CO2排放低。但是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等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改善柴油发动机的性能以及油品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相应缓解或称减轻前述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但是就目前的技术程度尚需凭借机外处理措施对柴油发动机尾气加以处理。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利用机外技术措施对柴油发动机尾气进行处理的技术信息,如CN101235740B(具有气流分散装置的柴油车尾气净化处理器)、CN105909347B(机械车环保净化尾气处理器)、CN107762681A(柴油车尾气NOX综合处理装置和处理办法)、CN206928989U(一种用于燃油机动车的尾气处理器)、CN103867764B(柴油机尾气净化的高温清理装置、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和CN105351047A(利用排气对黑烟拦截器微粒进行反冲清除的尾气净化器),等等。进而如业界所知,考量柴油发动机尾气净化器的优劣与否之因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体流动的均匀性;二是尽可能降低系统的压力损失;三是适当延长气流在载体中的停留时间,以利降低NOX的还原反应;四是对尾气中的颗粒的处理效果;五是体现结构的简练性。但是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难以全面体现前述期望的效果,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流体流动的均匀性,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压力损失、有益于合理保障气流的停留时间、有便于体现对颗粒的理想的处理效果和有善于简化结构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包括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并且在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一尾气引入机构、一尾气氧化催化机构、一尾气颗粒过滤机构和一净化空气引出机构,其中,所述的尾气颗粒过滤机构包括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一级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与二级过滤装置之间,而该二级过滤装置位于一级过滤装置与所述的净化空气引出机构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尾气引入机构包括尾气引入混合筒体、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盖、尾气引入接口和尾气混合管,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的左端与尾气氧化催化机构配接,该尾气引入混合筒体构成有一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该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的左端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相通,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盖在对应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的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右腔口的位置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固定,尾气引入接口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盖背对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的一侧固定并且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相通,尾气混合管设置在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内,在该尾气混合管的管壁上并且围绕管壁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混合管通气孔,并且在尾气混合管的左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左隔盘,在该左隔盘的左侧并且围绕左隔盘的四周构成有左隔盘旋流导流片,在尾气混合管的右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右隔盘,左隔盘与右隔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隔盘尾气混合腔,在右隔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尾气引入接口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复数个隔盘尾气混合腔进气孔,该隔盘尾气混合腔进气孔与所述隔盘尾气混合腔相通,而该隔盘尾气混合腔通过所述混合管通气孔与尾气混合管的尾气混合管腔相通,该尾气混合管腔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是不封闭的;在所述尾气颗粒过滤机构的所述一级过滤装置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之间构成有一第一隔腔Ⅰ,而在所述二级过滤装置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之间构成有一第二隔腔Ⅱ,在所述净化空气引出机构与所述二级过滤装置之间构成有一出气导流腔。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包括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尾气氧化催化器、电源正极接头和电源负极接头,在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的左端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法兰,该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法兰与所述尾气颗粒过滤机构的所述一级过滤装置连接,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的右端与所述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的左端插嵌连接,在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的外壁上构成有一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和一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尾气氧化催化器设置在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的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腔内,并且该尾气氧化催化器与所述的电源正极接头以及电源负极接头电气连接,电源正极接头与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连接,而电源负极接头与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连接;在所述左隔盘的左侧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的右侧之间构成有一气旋腔;在所述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气旋腔的位置通过尾气压力传感器座设置有一尾气压力传感器,该尾气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头探入气旋腔;所述二级过滤装置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法兰连接,所述净化空气引出机构与所述二级过滤装置插嵌连接。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尾气氧化催化器包括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电加热圈、电极绝缘分隔条、一组第一电加热条Ⅰ和一组第二电加热条Ⅱ,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为以密集状态构成有通孔并且在通孔的孔壁上涂有催化剂涂层的壁流式陶瓷,电加热圈包覆在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的柱面的四周,在电加热圈的左侧并且围绕电加热圈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电加热条左让位腔,而在电加热圈的右侧并且同样围绕电加热圈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电加热条右让位腔,电极绝缘分隔条设置在电加热圈的电加热圈第一端部Ⅰ与电加热圈第二端部Ⅱ之间,一组第一电加热条Ⅰ围绕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的左侧间隔分布并且与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的左侧面接触,该组第一电加热条Ⅰ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电加热条左让位腔的位置与所述电加热圈的左侧固定,一组第二电加热条Ⅱ围绕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的右侧间隔分布并且与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的右侧面接触,该组第二电加热条Ⅱ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电加热条右让位腔的位置与所述电加热圈的右侧固定;与所述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连接的所述电源正极接头的下部伸展到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的下方并且与位于所述电极绝缘分隔条的一侧的所述电加热圈的电加热圈第一端部Ⅰ电气连接;与所述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连接的所述电源负极接头的下部伸展到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的下方并且与位于所述电极绝缘分隔条的另一侧的所述电加热圈的电加热圈第二端部Ⅱ电气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呈蜂窝形、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所述催化剂涂层为铂系金属、钯系金属和/或稀土金属;所述的一组第一电加热条Ⅰ围绕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的左侧以辐射状态间隔分布并且该组第一电加热条Ⅰ的形状呈V字形;所述的一组第二电加热条Ⅱ围绕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的右侧以辐射状态间隔分布并且该组第二电加热条Ⅱ的形状同样呈V字形。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具有一螺柱连接腔,在该螺柱连接腔的腔壁上构成有螺柱连接腔内螺纹,所述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的结构是与所述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的结构相同的,所述电源负极接头的结构是与所述电源正极接头的结构相同的,该电源正极接头包括电源正极接头螺柱、压紧螺盖、螺柱腔绝缘套、上绝缘垫、导电片、导电弹簧、导电杆和电源正极导线,在电源正极接头螺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并且在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一尾气引入机构(1)、一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一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和一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其中,所述的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包括一级过滤装置(31)和二级过滤装置(32),一级过滤装置(31)位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与二级过滤装置(32)之间,而该二级过滤装置(32)位于一级过滤装置(31)与所述的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并且在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一尾气引入机构(1)、一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一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和一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其中,所述的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包括一级过滤装置(31)和二级过滤装置(32),一级过滤装置(31)位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与二级过滤装置(32)之间,而该二级过滤装置(32)位于一级过滤装置(31)与所述的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引入机构(1)包括尾气引入混合筒体(11)、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盖(12)、尾气引入接口(13)和尾气混合管(14),尾气引入混合筒体(11)的左端与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配接,该尾气引入混合筒体(11)构成有一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111),该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111)的左端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相通,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盖(12)在对应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111)的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右腔口的位置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11)固定,尾气引入接口(13)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盖(12)背对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111)的一侧固定并且与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111)相通,尾气混合管(14)设置在尾气引入混合筒体腔(111)内,在该尾气混合管(14)的管壁上并且围绕管壁的四周间隔开设有混合管通气孔(141),并且在尾气混合管(14)的左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左隔盘(142),在该左隔盘(142)的左侧并且围绕左隔盘(142)的四周构成有左隔盘旋流导流片(1421),在尾气混合管(14)的右端端面的位置固定有一右隔盘(143),左隔盘(142)与右隔盘(14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隔盘尾气混合腔(15),在右隔盘(14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尾气引入接口(13)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复数个隔盘尾气混合腔进气孔(1431),该隔盘尾气混合腔进气孔(1431)与所述隔盘尾气混合腔(15)相通,而该隔盘尾气混合腔(15)通过所述混合管通气孔(141)与尾气混合管(14)的尾气混合管腔(144)相通,该尾气混合管腔(144)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是不封闭的;在所述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的所述一级过滤装置(31)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之间构成有一第一隔腔Ⅰ(5),而在所述二级过滤装置(32)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31)之间构成有一第二隔腔Ⅱ(6),在所述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与所述二级过滤装置(32)之间构成有一出气导流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包括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21)、尾气氧化催化器(22)、电源正极接头(23)和电源负极接头(24),在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21)的左端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法兰(211),该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法兰(211)与所述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的所述一级过滤装置(31)连接,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21)的右端与所述尾气引入混合筒体(11)的左端插嵌连接,在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21)的外壁上构成有一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212)和一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213),尾气氧化催化器(22)设置在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21)的尾气氧化催化器筒体腔内,并且该尾气氧化催化器(22)与所述的电源正极接头(23)以及电源负极接头(24)电气连接,电源正极接头(23)与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212)连接,而电源负极接头(24)与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213)连接;在所述左隔盘(142)的左侧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22)的右侧之间构成有一气旋腔(1422);在所述尾气引入混合筒体(11)的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气旋腔(1422)的位置通过尾气压力传感器座(1121)设置有一尾气压力传感器(112),该尾气压力传感器(112)的传感头探入气旋腔(1422);所述二级过滤装置(32)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31)法兰连接,所述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与所述二级过滤装置(32)插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氧化催化器(22)包括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电加热圈(222)、电极绝缘分隔条(223)、一组第一电加热条Ⅰ(224)和一组第二电加热条Ⅱ(225),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为以密集状态构成有通孔(2211)并且在通孔(2211)的孔壁上涂有催化剂涂层的壁流式陶瓷,电加热圈(222)包覆在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的柱面的四周,在电加热圈(222)的左侧并且围绕电加热圈(222)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电加热条左让位腔(2221),而在电加热圈(222)的右侧并且同样围绕电加热圈(222)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电加热条右让位腔(2222),电极绝缘分隔条(223)设置在电加热圈(222)的电加热圈第一端部Ⅰ(2223)与电加热圈第二端部Ⅱ(2224)之间,一组第一电加热条Ⅰ(224)围绕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的左侧间隔分布并且与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的左侧面接触,该组第一电加热条Ⅰ(224)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电加热条左让位腔(2221)的位置与所述电加热圈(222)的左侧固定,一组第二电加热条Ⅱ(225)围绕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的右侧间隔分布并且与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的右侧面接触,该组第二电加热条Ⅱ(225)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电加热条右让位腔(2222)的位置与所述电加热圈(222)的右侧固定;与所述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212)连接的所述电源正极接头(23)的下部伸展到电源正极接头连接座(212)的下方并且与位于所述电极绝缘分隔条(223)的一侧的所述电加热圈(222)的电加热圈第一端部Ⅰ(2223)电气连接;与所述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213)连接的所述电源负极接头(24)的下部伸展到电源负极接头连接座(213)的下方并且与位于所述电极绝缘分隔条(223)的另一侧的所述电加热圈(222)的电加热圈第二端部Ⅱ(2224)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211)的横截面形状呈蜂窝形、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所述催化剂涂层为铂系金属、钯系金属和/或稀土金属;所述的一组第一电加热条Ⅰ(224)围绕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的左侧以辐射状态间隔分布并且该组第一电加热条Ⅰ(224)的形状呈V字形;所述的一组第二电加热条Ⅱ(225)围绕所述尾气氧化催化器本体(221)的右侧以辐射状态间隔分布并且该组第二电加热条Ⅱ(22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群张弛王铭周业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怀德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