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警示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17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警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持式警示牌,包括警示牌主体、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下部的手柄、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上部的收纳盖;所述手柄为由多个管状件组成的伸缩套管状;所述警示牌主体为气囊结构,所述警示牌主体充气后为圆盘状,所述警示牌主体泄气后可收纳于所述手柄内腔,所述警示牌主体上设有警示信息层,所述警示牌主体还设有充泄气阀;所述收纳盖为与所述手柄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的形状配合的盖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中的警示牌主体和手柄均为体积可收缩的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收纳空间,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的便携性能。

Hand held warning 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警示牌
本专利技术属于警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警示牌。
技术介绍
在对密集的人流或车流进行交通疏导时,交通指挥员可借助手持式警示牌提高疏导效果。相关技术中,手持式警示牌包括具有警示信号的警示牌主体和一端与所述警示牌主体相连的手柄。警示牌主体为塑料板制成,手柄为整体结构的塑料管状。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采用该结构的手持式警示牌体积较大,不使用时,无法缩小收纳,无法达到便携式的效果。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持式警示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改变体积的手持式警示牌。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警示牌,包括警示牌主体、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下部的手柄、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上部的收纳盖;所述手柄为由多个管状件组成的伸缩套管状;所述警示牌主体为气囊结构,所述警示牌主体充气后为圆盘状,所述警示牌主体泄气后可收纳于所述手柄内腔,所述警示牌主体上设有警示信息层,所述警示牌主体还设有充泄气阀;所述收纳盖为与所述手柄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的形状配合的盖状。优选的,所述手柄包括第一套管、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二套管、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内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套管脱出的第一内卡环;所述第二套管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卡环配合使用的凸起的第二外卡环,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套管脱出第二内卡环;所述第三套管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内卡环配合使用的凸起的第三外卡环。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外壁设有凸起的第二限位卡体,所述第三套管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外壁设有凸起的第三限位卡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均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均为圆柱管状。优选的,所述收纳盖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警示牌主体由透明的橡胶材料制成。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中的警示牌主体和手柄均为体积可收缩的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收纳空间,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的便携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手持式警示牌100,警示牌主体1,警示信息层2,充泄气阀3,手柄4,收纳盖5,第一套管41,第二套管42,第三套管43,第一内卡环411,第二外卡环421,第二内卡环422,第二限位卡体423,第三外卡环431,第三限位卡体4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附图1-2,一种手持式警示牌100,包括警示牌主体1、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1下部的手柄4、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1上部的收纳盖5;所述手柄4为由多个管状件组成的伸缩套管状;所述警示牌主体1为气囊结构,所述警示牌主体1充气后为圆盘状,所述警示牌主体1泄气后可收纳于所述手柄4内腔,所述警示牌主体1上设有警示信息层2,所述警示牌主体1上还设有充泄气阀3;所述收纳盖5为与所述手柄4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一端的形状配合的盖状;所述警示牌主体1内设有发光部件。具体地,所述手柄4包括第一套管41、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41内的第二套管42、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42内的第三套管43;所述第一套管41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套管42脱出的第一内卡环411;所述第二套管42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一端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卡环411配合使用的凸起的第二外卡环421,所述第二套管42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三套管43脱出第二内卡环422;所述第三套管43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一端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内卡环422配合使用的凸起的第三外卡环431。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需求,警示信息层2上设置所需的具体的警示信息,比如:箭头指示信息、停车减速信息等。使用时,拉动第三套管43,将手柄4拉至长度最长的极限状态,利于手持,打开收纳盖5,漏出警示牌主体1,通过充泄气阀3向气囊状的警示牌主体1充气,形成圆盘状结构,警示信息层2上信息完全展开显示,可控制开关使发光部件发光,照亮警示信息层2,使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100夜间也能使用。具体地,所述第二套管42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一端外壁设有凸起的第二限位卡体423,所述第三套管43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一端外壁设有凸起的第三限位卡体432。第二限位卡体423用于防止第二套管42穿过所述第一内卡环411掉入第一套管41内,第三限位卡体432用于防止第三套管43穿过所述第二内卡环422掉入第一套管41内。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套管41、所述第二套管42和所述第三套管43均由塑料材料制成;该设计利于成型。所述收纳盖5由塑料材料制成,该设计利于成型。所述第一套管41、所述第二套管42和所述第三套管43均为圆柱管状;圆柱管状的设计利于各管间顺畅移动。所述警示牌主体1由透明的橡胶材料制成;该设计利于所述警示牌主体1的收纳,同时利于发光部件的光线的透出。当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不工作时,通过充泄气阀3使所述警示牌主体1完全泄气,并将所述警示牌主体1收紧再收纳于所述第一套管41的内腔中,再将收纳盖5盖设于所述第一套管41的管口,再用力将所述第三套管43压入所述第二套管42内,将所述第二套管42压入所述第一套管41内,完成收纳。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100处于收纳状态事,体积非常少,携带非常方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中的警示牌主体和手柄均为体积可收缩的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收纳空间,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手持式警示牌的便携性能。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警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警示牌主体、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下部的手柄、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上部的收纳盖;所述手柄为由多个管状件组成的伸缩套管状;所述警示牌主体为气囊结构,所述警示牌主体充气后为圆盘状,所述警示牌主体泄气后可收纳于所述手柄内腔,所述警示牌主体上设有警示信息层,所述警示牌主体还设有充泄气阀;所述收纳盖为与所述手柄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的形状配合的盖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警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警示牌主体、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下部的手柄、连接于所述警示牌主体上部的收纳盖;所述手柄为由多个管状件组成的伸缩套管状;所述警示牌主体为气囊结构,所述警示牌主体充气后为圆盘状,所述警示牌主体泄气后可收纳于所述手柄内腔,所述警示牌主体上设有警示信息层,所述警示牌主体还设有充泄气阀;所述收纳盖为与所述手柄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的形状配合的盖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第一套管、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第二套管、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内的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套管脱出的第一内卡环;所述第二套管的靠近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卡环配合使用的凸起的第二外卡环,所述第二套管的远离所述警示牌主体的一端内壁设有凸起的用于限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湘波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美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