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94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模块,是在LED本体设置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两个LED本体的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可以互补而电性连接;或者,另外提供可以和上述LED本体的第一、二导电端电性连接的连接器,从而利用LED本体彼此之间,或两两LED本体之间连接该连接器的方式,得以串接成任意长度的LED模块。所述个别LED本体或串接后的LED模块也可以将其导电端连接于诸如电路板或其它组件的导电接点,或是在该LED本体连接具备导电接点的导电接口组件后,再利用该导电接口组件连接于电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在不需要电路板作为基础 条件下,将多个LED串接组成任意长度的LED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体积小、耗电少,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早已成为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光电组件。在高度信息化与材料更进步而使LED的 亮度更高的时代里,LED的应用领域也愈来愈广,不再局限于室内,进而迈 向户外显示器的发展,如第三煞车灯、交通标志及户外广告牌等。LED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 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以保护内部的芯线。目前的LED已有灯泡 型、平面型、…等多种;由于单个LED作为照明或警示用途的亮度有限, 因此通常作为前述用途时,必须将多个LED集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足够的亮 度与视觉效果。例如图IO所示的传统LED模块,其将多个LED(图中为A) 集合在一起时,是将各LED的接脚插设于电路板(图中为B )的导电接点 上;换言之,必须利用电路板作为LED的依附基础才能产生一LED模块, 因此,整个LED模块中的电路板成为了必要的基本成本。此外,针对不同用途,前述电路板的尺寸也必须为该用途而特别制定, 无法自由选择LED组合后的长度或其它尺寸,这些均直接影响LED模块的 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LED模块必须依附于电路板设置, 不仅增加制造成本,且无法依不同用途的需求而机动改变LED串接组装长 度或其它尺寸的问题。200720068749.5说明书第2/6页本技术提供一种LED模块,其包括至少二个LED本体,所述LED本体设置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 两个LED本体的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可以互补而电性连接,从而串 接成LED模块,所述第一导电端或第二导电端也可以连接至其它组件的 导电接点。其中,所述第--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设在该LED本体的对称两侧。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LED模块,其包括至少二个LED本体,所述LED本体设有第--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 至少一个连接器,其两侧设有可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及第二导电端电性连 接的导电部;所述连接器连接于两个LED本体之间,以将多个LED本体串接成 —UED模块,所述第一导电端或第二导电端也可以连接至其它组件的导 电接点。利用LED本体彼此之间,或两两LED本体之间连接连接器的方式,得 以串接成任意长度的LED模块,不再需要电路板作为LED本体依附的基础, 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以及自由装卸LED数量的目的。本技术设计为LED本体之间可以直接连接时,其第一导电端与第 二导电端,可以分别是延伸一长度的导电金属棒与延伸一深度的导电金属 孔。本技术设计为LED本体通过连接器连接时,其LED本体的第一导 电端与第二导电端可均为延伸一长度的导电金属棒,连接器两侧的导电部则 为延伸一深度而可和该导电金属棒互补的导电金属孔。或,所述第一导电端 与第二导电端均为延伸一深度的导电金属孔,所述连接器两侧的导电部为延 伸一长度而可和该导电金属孔互补的导电金属棒。或,所述第一导电端与第 二导电端分别为延伸一长度的导电金属棒与导电金属孔,所述连接器两侧的 导电部分别为延伸一深度而可和该导电金属棒互补的导电金属孔,以及可和 该导电金属孔互补的导电金属棒。通过本技术前述的设计,在组装LED模块时,不需要再藉助电路 板作为LED本体依附的基础,因而得以降低制造成本,且组装者可以依用 途的实际需要而自由增减LED本体的数量,其组装的自由度更高、更为实用。为了提供本技术所述的单一 LED本体或串接后的LED模块电源, 本技术所述的LED本体的导电端可以插接方式连接于电路板或其它电 器组件的导电接点,也可以在LED本体的导电端连接一导电接口组件,再 利用该导电接口组件的电极连接至电路板或其它导电组件。此外,为了避免串接后的LED模块因长度过长而摇晃、不稳定,本实 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提供一用来容纳并固定该LED模块的具有内空间的外壳。 其中,该内空间可供所述LED模块置于其中,该外壳的内侧壁设有突部, 且该突部压掣于该内空间中的LED本体而使LED本体固定于该外壳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将多个LED本体串接的实施例平面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组件组合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将多个LED本体与连接器串接的实施例平面分解示 意图;图4为图3的组件组合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LED本体两侧均设置导电金属棒,且连接器两侧 均设置可和该导电金属棒互补的导电金属孔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LED本体两侧分别均设置导电金属棒与导电金属 孔,且连接器两侧分别设置可和该导电金属棒及导电金属孔互补的导电金属 孔及导电金属棒的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进一步提供可连接于LED本体的两端的导电接口组 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导电接口组件连接于串接的LED模块之间的实施 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将LED模块固定于一外壳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IO为现有LED模块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实施例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LED本体11导电金属棒12……导电金属孔 2……连接器 21……导电金属棒 22……导电金属孔 3……导电接口组件 31……导电接点 32……电极 4……外壳 41……突部A......LEDB……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图1显示本技术LED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在LED本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可以是延伸一长 度的导电金属棒11,第二导电端可以是延伸一深度而能与该导电金属棒11 互补的导电金属孔12。两个LED本体1的导电金属棒11与导电金属孔12 可以插合而电性连接,从而串接成任意长度的LED模块(如图2所示)。图3显示本技术LED模块的第二实施例,可以通过连接器2连接 于两个LED本体1之间,从而串接成LED模块;其实施方式,可以在LFJD 本体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连接器2的两侧则设 置可和该第一导电端及第二导电端电性连接的导电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 端与第二导电端可以均为延伸一深度的导电金属孔12,所述连接器2两侧的 导电部为延伸一长度而可和该导电金属孔12互补的导电金属棒21。通过连 接器2的导电金属棒21插设于LED本体1的导电金属孔12而完成多个LED 本体的串銜如图4所示)。此外,该连接器2也可以依LED本体1串接后的 位置的实际需要而设计成多种不同的长度,使LED本体串接后具有不同的 间隔。所述通过连接器2串接LED本体1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5所示, 将LED本体1的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分别设为延伸一长度的导电金属 棒11,所述连接器2两侧的导电部则为延伸一深度而可和该导电金属棒11 S补的导电金属孔22。通过LED本体1的导电金属棒11插设于连接器2的 导电金属孔22而完成多个LED本体1的串接。图6则显示另一种通过连接器2串接LED本体1的实施方式,其可以 将LED本体1的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分别设为延伸一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个LED本体,所述LED本体设置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两个LED本体的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可以互补而电性连接,从而串接成LED模块,所述第一导电端或第二导电端也可以连接至其它组件的导电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