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663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深海养殖领域和远海航行船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包括:一吊机,一上层平台、一中层平台、一液压提管器、以及一下层平台;所述上层平台与所述取水管连接,所述上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第一孔洞;所述中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相对设定;所述液压提管器装置于所述中层平台上;所述下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位置相对设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适应较大的取水深度,满足养殖工船养殖舱的换水要求,可为三文鱼养殖提供温度适宜的养殖用水,具有承受波流载荷的能力以及快速收放取水管的能力,降低了取水难度和取水成本。

A kind of water extraction system for culturing salmon in deep s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养殖领域和远海航行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
技术介绍
养殖工船是一种用于人工养殖海洋鱼类的可移动养殖装置,通常由旧船改造,建造成本较低。相对于传统的养殖网箱,养殖工船具备自航能力,规避台风和危险海况的能力较强。养殖工船通常由油轮或者散货船改造,此类船型甲板面积较大,养殖工船除了作为养殖场地,在配备其他设备后还可以承担鱼类的加工和储存等多种任务。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水产品消费缺口将达到2000万吨,而近海环境由于过度开发和养殖日益恶化。通过养殖工船进行深远海养殖,可以充分利用远洋养殖资源,突破近海自然资源的限制,缓解愈发严重的近海环境污染。但目前对于相对深海鱼类的养殖,技术还不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养殖所需的海水水温不能满足所养殖生物生存条件。冷水团是夏季在海洋洼地存在的低温孤立水体,以低温为特征,且温度及水深长时间恒定不变。三文鱼等深海鱼类养殖时需要相对恒定的较低水温,而我国海域纬度较低,三文鱼等冷水性鱼类无法在一般的养殖水体度夏。从海洋中常见的冷水团提取养殖用水,可以满足养殖工船养殖舱低温恒定和定期换水的要求,同时减少使用制冷设备,降低能源消耗,节约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吊机,用于吊取一取水管,并将所述取水管吊至一下方平台,所述取水管上设有凹槽;一上层平台,与所述取水管连接,所述上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一孔洞;一中层平台,所述中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相对设定;一液压提管器,装置于所述中层平台上;一下层平台,所述下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位置相对设定。优选的,还包括一取水泵,与所述取水管连接,用以抽取海水。优选的,所述取水管由多段钢塑复合管组成,各段所述取水管为法兰连接或热熔连接,多个所述取水管排列成正方形矩阵组成取水管束。优选的,所述取水管为钢塑复合管,所述钢塑复合管中间层为多孔薄壁钢管,所述钢塑复合管外层内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优选的,所述上层平台下表面、所述中层平台下表面、所述下层平台下表面均固定装置一斜撑。优选的,所述液压提管器包括一第一夹持装置以及一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液压提管器顶部,通过液压进行垂向位移,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液压提管器底部,固定于一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下层平台上装置多个立柱,所述立柱与所述中层平台以及所述下层平台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层平台包括一管束加强结构,所述管束加强结构按照一预设间隔安装于所述取水管束。优选的,所述管束加强结构由不锈钢板和不锈钢管焊接而成。优选的,所述上层平台与一第一舷侧结构连接,所述中层平台与一第二舷侧结构连接,所述下层平台与一第三舷侧结构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可以为养殖工船从冷水团取水,且能适应较大的取水深度,可满足养殖工船养殖舱的换水要求,为三文鱼养殖提供温度适宜的养殖用水,具有承受波流载荷的能力以及快速收放取水管的能力,降低了取水难度和取水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的整体图;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立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上层平台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中层平台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下层平台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图,包括:一吊机13,一上层平台2、一中层平台5、一液压提管器4、以及一下层平台7;吊机13用于吊取一取水管1,并将取水管1吊至一下方平台,取水管1上设有凹槽;上层平台2与取水管1连接,上层平台上2设有多个用以通过取水管1的第一孔洞8;中层平台5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取水管1的第二孔洞15,第二孔洞15与第一孔洞8位置相对设定;液压提管器4装置于中层平台5上;下层平台7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取水管1的第三孔洞16,第三孔洞16与第一孔洞8、第二孔洞15位置相对设定。具体的,取水管1收放平台分为三层,上层平台2用于连接各取水管1;中层平台5用于布置液压提管器4;下层平台7用于安装管束加强结构9;合理分层,互不干涉。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取水泵14,与取水管1连接,用以抽取海水。进一步地,取水管1由多段钢塑复合管组成,各段取水管1为法兰连接或热熔连接,多个取水管1排列成正方形矩阵组成取水管束。具体的,若干根取水管1排列成正方形矩阵,方便形成管束,能满足养殖工船的养殖舱换水所需的大流量用水。进一步地,取水管1为钢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中间层为多孔薄壁钢管,钢塑复合管外层内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具体的,钢塑复合管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取水管1预制凹槽,便于液压提管器4夹持,便于安装支撑结构;钢塑复合管的密度较小,聚乙烯层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内层钢管提供刚度和强度,保证取水管1在波流载荷作用下不会发生断裂和过大的变形。进一步地,上层平台2下表面、中层平台5下表面、下层平台7下表面均固定装置一斜撑3。进一步地,液压提管器4包括一第一夹持装置以及一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位于液压提管器4顶部,通过液压进行垂向位移,第二夹持装置位于液压提管器4底部,固定于一支撑结构。具体的,液压提管器4布置于中层平台5,每根取水管1配置一个液压提管器4。液压提管器4包括一第一夹持装置以及一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固定于支撑结构,第一夹持装置通过液压发生垂向位移;两套夹持装置相互配合,实现取水管1匀速稳定下放。进一步地,下层平台7上装置多个立柱6,立柱6与中层平台5以及下层平台7连接。进一步地,下层平台7包括一管束加强结构9,管束加强结构9按照一预设间隔安装于取水管束。进一步地,管束加强结构9由不锈钢板和不锈钢管焊接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吊机,用于吊取一取水管,并将所述取水管吊至一下方平台,所述取水管上设有凹槽;/n一上层平台,与所述取水管连接,所述上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一孔洞;/n一中层平台,所述中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相对设定;/n一液压提管器,装置于所述中层平台上;/n一下层平台,所述下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位置相对设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吊机,用于吊取一取水管,并将所述取水管吊至一下方平台,所述取水管上设有凹槽;
一上层平台,与所述取水管连接,所述上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一孔洞;
一中层平台,所述中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位置相对设定;
一液压提管器,装置于所述中层平台上;
一下层平台,所述下层平台上设有多个用以通过所述取水管的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位置相对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取水泵,与所述取水管连接,用以抽取海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由多段钢塑复合管组成,各段所述取水管为法兰连接或热熔连接,多个所述取水管排列成正方形矩阵组成取水管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工船的养殖用水提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为钢塑复合管,所述钢塑复合管中间层为多孔薄壁钢管,所述钢塑复合管外层内层为高密度聚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宇施海涛吴慧敏程世明刘成龙李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