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355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装置包括进风部件;整流部件,所述整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部件的下方并与所述进风部件相对,其中,所述整流部件具有弧形部分以及竖直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顶部曲线延伸到所述竖直部分,并且所述竖直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底部向上延伸到所述弧形部分,其中,所述进风部件的内表面的从底部起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整流部件的竖直部分的外表面相对以在其间形成缝隙。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由于利用竖直向下发射的高速气流形成风墙,因此形成的防护风墙能够贴近防护对象的表面并提供从防护对象顶部到底部的几乎一致的防护效果,从而大大增强了防护效果。

Protectiv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由于各种智能设备(例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等)以外置的方式设置在设备外部,由此会暴露于各种室外环境条件下(例如,风沙、雨水等),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其表面会累积各种异物,例如,尘土、水、脏物等等。这些异物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智能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例如,对于激光雷达来说,其依赖于发射雷达波并采集周围环境对于雷达波的反射波,以基于这些反射波判断周围环境的情况,但是在其表面累积有异物的情况下,其在发射雷达波以及采集反射波的时候都会产生噪声,从而影响其对于周围环境的分析。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为这类的外置设备添加各种遮挡装置(例如,遮雨板或防护罩等),但是这类的遮挡装置通常仅是采取物理遮挡的方式,并且为了起到较好的遮挡效果,需要将其布置为尽量靠近防护对象,并且其体积常较大或使用了较硬的材质。但是由于现在外置智能装置通常需要在较大范围内(例如,180度或甚至360度的范围内)工作,因此,如果将这类遮挡装置放置为靠近防护对象,那么就会对作为防护对象的外置设备的工作有影响,而如果放置的离防护对象较远,则又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特别是,通常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形成的防护范围为伞状,以从上方覆盖尽量大的防护范围,但是防护装置的这样的伞状防护范围由于其伞状的形状导致对于防护对象的实际防护效果从防护装置的顶部向下是逐渐减弱的。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外置智能设备的防护方案,即,能够在不影响智能设备的工作的情况下,防护范围尽量贴近外置设备的表面,从而能够获得对外置设备表面的更好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以改进现有技术中对外置设备的防护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其包括:进风部件;整流部件,所述整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部件的下方并与所述进风部件相对,其中,所述整流部件具有弧形部分以及竖直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顶部曲线延伸到所述竖直部分,并且所述竖直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底部向上延伸到所述弧形部分,其中,所述进风部件的内表面的从底部起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整流部件的竖直部分的外表面相对以在其间形成第一缝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部件的内表面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的且与所述整流部件的弧形部分相对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其相对的弧形部分相同的曲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部件和所述整流部件通过法兰外沿彼此连接,并且所述整流部件的竖直部分与所述整流部件的法兰外沿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整流部件进一步包括中央连接部分,所述中央连接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中央凸起顶部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进风部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整流部件与所述进风部件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风机,所述多个风机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进风部件的内表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储风腔室,所述储风腔室位于所述进风部件内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用于连接所述进风部件与所述整流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支撑框架具有朝向一侧开口的C形形状,并且所述进风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整流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通过由彼此相对的进风部件与整流部件所具有的平行表面形成的竖直缝隙结构,对经过该缝隙的气流进行增压,以获得竖直方向上的高速气流,从而为安装在整流部件下方的外置设备提供由贴近外置设备的表面的高速气流形成的风墙。利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一方面由于消除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物理遮挡方式带来的对防护对象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利用竖直向下发射的高速气流形成风墙,因此形成的防护风墙能够贴近防护对象的表面并提供从防护对象顶部到底部的几乎一致的防护效果,从而大大增强了防护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的缝隙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的进风部件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的整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的应用示例的示意图;以及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外置设备的防护装置的另一应用示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智能设备(例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等)以外置的方式设置在其他设备外部,以增强这些设备的智能化。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外置的设备会在工作中暴露于各种室外环境条件下(例如,风沙、雨水等),从而不可避免地其表面会累积各种异物,例如,尘土、水、脏物等等,而这些异物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智能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例如,在当前的自动驾驶车辆上会设置激光雷达(例如,设置在车辆顶部或前部),用于发射雷达波并采集周围环境对于雷达波的反射波,以基于这些反射波判断周围环境的情况,并反馈给车辆的控制模块。但是由于车辆会行驶在各种环境下,因此当车辆行驶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时,其外部的雷达的表面会累积有异物,从而在发射雷达波以及采集反射波的时候都会产生噪声,因而影响了雷达所采集的周围环境的信息。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为这类的外置智能设备添加简单的物理遮挡装置(例如,遮雨板或防护罩等),但是这类的遮挡装置往体积较大或材质较硬常常对影响智能设备的工作范围有影响,并且也很难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特别地,这类防护装置往往借鉴雨伞的形态,形成伞状的防护面,以在防护对象的上方进行遮挡。但是,由于伞状形态的形状导致这样的防护面对于防护对象的防护效果不尽完善。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装置,包括:/n进风部件;/n整流部件,所述整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部件的下方并与所述进风部件相对,其中,所述整流部件具有外表面为弧形的弧形部分以及外表面为直立直线的直立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顶部曲线延伸到所述直立部分,并且所述直立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底部向上延伸到所述弧形部分,/n其中,所述进风部件的内表面的从底部起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整流部件的直立部分的外表面相对以在其间形成第一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装置,包括:
进风部件;
整流部件,所述整流部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部件的下方并与所述进风部件相对,其中,所述整流部件具有外表面为弧形的弧形部分以及外表面为直立直线的直立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顶部曲线延伸到所述直立部分,并且所述直立部分从所述整流部件的底部向上延伸到所述弧形部分,
其中,所述进风部件的内表面的从底部起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整流部件的直立部分的外表面相对以在其间形成第一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进风部件的内表面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的且与所述整流部件的弧形部分相对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其相对的弧形部分相同的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件和所述整流部件通过法兰外沿彼此连接,并且
所述整流部件的竖直部分与所述整流部件的法兰外沿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佑勇林巧李吉利曹丹顾敏奇蓝天翔李卫斌李文桐梁庆羽刘宿东毛非一孙孟孟温英杰吴紫薇余辉张斌张成华张善康周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开曼群岛;KY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